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探讨2018-2019年云南省15 702例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标本中的EV-A71(Enterovirus 71,EV-A71)、CVA16(Coxsackievirus A16,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15 702份标本的病原检出率为75.78%(11 899/15 702),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占阳性标本的48.85%(5 813/11 899);其次为CVA16,占阳性标本的40.98%(4 876/11 899);EV-A71感染较少。手足口病病例每月均有报告,高峰出现在4-7月。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约为1.44:1。病例主要集中在1岁组和2岁组,分别占30.72%(4 824/15 702)和23.66%(3 715/15 702)。不同标本类型的阳性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28.857,P<0.001),粪便>咽拭子、肛拭子。不同病例类型的标本阳性检出率不同,重症病例明显高于轻症病例,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秋水仙碱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甘蓝型油菜23个基因型离体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3个基因型的小孢子被10、50和100mg/L秋水仙碱处理24h或48h,胚产量是2.55~14.75胚/蕾,10~50mg/L处理72h则是0.94~2.43胚/蕾.这表明处理72h对小孢子胚发生有抑制作用.用200、400、500和800mg/L处理2个基因型小孢子16~48h,胚产量为0.6~1.33胚/蕾,未处理对照是6.25和9.36胚/蕾.可见200~800mg/L浓度对胚再生有不同程度的阻碍效应.结果还证明,小孢子对秋水仙碱的反应与其基因型有关.当用10、20、50和100mg/L处理48h时,22B5-6和903-3小孢子的胚产量为37.09~69.47胚/蕾,而F1-29、W592和SF10-12是0.28~1.45胚/蕾,相互之间差异很大.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的目的是使其再生植株的染色体高频率加倍,因此应根据胚产量和染色体加倍率来确定秋水仙碱浓度和处理时间.本试验中,采用10~50mg/L处理48h或者用100mg/L处理24h,约80%基因型的小孢子胚产量在5胚/蕾以上,约70%基因型的再生植株加倍率达60%以上,可有效地用于油菜遗传和育种研究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小眼球的大家系,初步排除了此家系致病基因在目前已知位点(CHX10、MITF、RX、MCOP、NNO1、NNO2)的可能,并探讨了与1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DNA标志的连锁关系。采用聚合酶链(PCR)扩增微卫星DNA片段,扩增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银染显示结果;用MLINK连锁分析软件计算LOD值。结果显示,本家系小眼球致病基因与6个已知位点及1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DNA标志之间不存在连锁,提示此家系的致病位点目前尚未被定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象山半岛、海岛居民进行近亲婚配的遗传学调查,共一镇三乡30村30960人。查有15种近亲类型,近婚率,为11.25×10-4,其中三级亲族近婚率占近亲中82.9%。近亲,非近亲子女20前死亡率为7.82%和5.50%;自然流产率为2%和0.66%;遗传、市田畸形患病率为7.31%和1.41%,共有64个病种398名患者。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据此认为:近亲结婚后代的有害遗传效应同值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每角果粒数在油菜不同品种、品系或其他种质资源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变异.该性状的研究对于利用优良变异提高油菜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多个DH系和常规栽培种进行分析,研究了油菜每角果粒数差异形成的细胞学基础和分子机理.结果表明,部分胚珠原基在发育过程中败育而不能最终形成成熟的种子,正常发育胚珠百分比是每角果粒数差异的重要决定因素.细胞学分析确定了胚珠败育发生的时期是在大孢子退化之后,单核期配子体形成之前.研究结果还显示,油菜胚珠败育率的差异可能是由BRs-BRI1信号途径调控水平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了2个声带肥大的家系,在86人中查有患者16人,拟诊断为遗传性声带肥大。该病的主 要临床特点为:(1)终生声音沙哑;i(2)局部粘膜、声带肥厚、声门闭合不良,但声带活动尚可;(3)其中, 例血常规、免疫功能检查正常,2例染色体核型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7.
草铵膦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内吸型除草剂。目前,我国还未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草铵膦除草剂油菜品种。本研究通过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方法成功将1个新型草铵膦抗性基因Syn1-RePAT转化到甘蓝型油菜中,通过筛选获得了27株阳性单株。利用Southern blot技术筛选出其中的单拷贝T-DNA插入株系,并通过后代分离比检测对重要株系进行了拷贝数验证。利用Inverse-PCR技术对OV40-7、OV40-15、OV40-16和OV40-17等转化体进行T-DNA侧翼序列分析与比对,分离获得了各转基因株系的插入位点信息。对不同转化体株系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检测外源基因序列在T1~T3代材料的整合稳定性。RT-PCR和qRT-PCR表达分析证实,Syn1-RePAT转基因在多个转化株系的不同世代稳定超量表达。对T1代转化体进行功能鉴定,各转化体对草铵膦具有良好的抗性,至少可耐受6倍田间推荐施用剂量的草铵膦。本研究所创建的新型抗草铵膦油菜种质资源极具应用前景,为我国抗草铵膦良种培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间杂种的小孢子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分离小孢子培养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和白菜型油菜(B. cam pestris)种间杂种中获得了胚和再生植株。所用的培养程序是,将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杂种小孢子在蔗糖浓度为17% 、BA 为0.1 m g/L的液体NLN 培养基中32 ℃下暗培养48 h,再转入蔗糖浓度为10% 的NLN 培养液中25 ℃下暗培养3 周。不同杂种间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存在差异,其中UM921(白菜型油菜)×911186(甘蓝型油菜)正反交杂种的胚产量显著高于供试的其它组合。供体植株种植在10 ℃/5 ℃(昼/夜)条件下能显著改善杂种小孢子胚产量和质量。杂种小孢子胚产量和杂种植株每荚种子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但杂种植株的花粉育性和胚产量间相关不显著。大多数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杂种小孢子胚衍生植株为非整倍体,22.8% 的植株起源于具亲本染色体数的小孢子,几乎全部为n= 19 的类型。讨论了影响种间杂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因素以及种间杂种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可能用途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和比较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成像(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HR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初步诊断为中耳胆脂瘤患者55人(63耳)在术前5天内进行的16排HRCT和1.5T MRI诊断结果,以病理诊断为基础对HRCT和MRI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分析HRCT和MR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以及Kappa检验两者之间的内在观察一致性。结果:63耳中,病理确诊为中耳胆脂瘤40耳。HRCT正确诊断30例,假阳性11例,假阴性10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以及阴性预期值分别为75%、52.17%、73.17%、54.55%。MRI正确诊断37例,假阳性和假阴性各为3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以及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2.5%、86.96%、75%和86.96%。HRCT与MRI诊断结果之间的内在观察一致性Kappa=0.274(P0.05)。剔除既往有手术史的10耳,只针对无手术史的53耳,HRCT与MRI诊断结果之间的内在观察一致性增高,吻合度一般,Kappa=0.462(P0.05)。结论:MRI的总体阳性检出率高于HRCT,尤其是对中耳胆脂瘤手术后复发的诊断;HRCT与MRI两者相结合对于中耳胆脂瘤的明确诊断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小眼球的大家系,初步排除了此家系致病基因在目前已知位点(CHXl0、MITF、RX、MCOP、NN01、NN02)的可能,并探讨了与1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DNA标志的连锁关系。采用聚合酶链(PCR)扩增微卫星DNA片段,扩增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银染显示结果;用MLINK连锁分析软件计算LOD值。结果显示,本家系小眼球致病基因与6个已知位点及ll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DNA标志之间不存在连锁,提示此家系的致病位点目前尚未被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