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棉铃虫为马尾松毛虫多角体病毒 (DPCPV)理想的替代寄主。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接毒方法、接种浓度、接种温度及接种虫龄对棉铃虫增殖病毒有影响 ,以病毒涂在人工饲料表面的接毒方法、2 0~ 2 3℃温度及 3龄虫为最佳组合条件。由于利用棉铃虫生产出的病毒 (Ha DPCPV)容易诱发棉铃虫本身的多角体病毒 (NPV) ,尤其对那些带有NPV源的虫种 ,Ha DPCPV不宜作毒种 ,因此为慎重起见 ,最好用马尾松毛虫复制出的病毒作为生产毒种。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南方松林的主要害虫。1974年,在广州市郊龙洞地区采集到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多角体呈六边形的廿面体,大小为0.5至6微米。病毒粒子廿面体,直径为42—56毫微米。经过十年的研究证实,DPCPV致病力高,对3—4龄幼虫的LC_(50)为2.5×10~5PIB/ml;林间防治试验四万余亩,平均杀虫率达70%以上;持效控制作用达5—6年;应用技术简便,可用松毛虫幼虫生产病毒,成本低;对脊椎动物无病原性及致畸作用。为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