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枕头是睡眠时保持人体头颈部正常位置的一种日常卧具,对维护人类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古代有机质组成的软质枕头易降解,难以在考古遗迹中保存,影响了人们对枕头成分的认识。本文选取陕西旬邑西头遗址尖子地点十六国时期(公元304-439年)两座墓葬内的枕头残留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扫描电镜显微观察、能谱分析和植硅体分析,目的是观察枕头的显微结构和分析枕头材质的组成成分。扫描电镜的显微观察发现,枕头残留物包含大量的禾本科植物表皮细胞和植硅体、少量植物纤维;能谱分析显示,枕头残留物的主要构成元素为氧、硅、碳,还包括少量的钾、镁、磷、钙、硫、氮、锰、铁等元素;植硅体分析表明,枕头残留物主要由禾本科(Poaceae)植物表皮细胞、黍亚科(Panicoideae)植物茎叶哑铃型、竖排哑铃型以及粟(Setaria italica)和黍(Panicum miliaceum)的稃壳组成。以上结果显示两件枕头主要由禾本科茎叶类植物材料和粟、黍等小米类稃壳组成,还可能夹杂少量蛋白质类物质。本研究为探讨十六国时期枕头的制作材料及其组成提供了重要信息,对于进一步探索卧具的发展历程、了解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丧葬习...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膳食纤维的不同物理化学结构、组成和加工方式对作用机制产生的影响,旨在为膳食纤维构效关系研究和功能性纤维食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取大连地区大陆与海岛共有植物玉竹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5个海岛和4个大陆种群的262个玉竹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和分析。从10个筛选出的ISSR引物扩增得到120个位点信息,其中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1.6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46 0,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10 8。其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17 4,基因流(Nm)为3.758 5。研究结果表明玉竹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种群间基因交流较为频繁,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海岛与大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比对发现,海岛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大陆种群,表明在孤立的生境和更为复杂的选择压力下,海岛玉竹种群可能会积累更多的遗传变异从而形成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本文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讨隔离生境中天然植物种群遗传进化规律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
以二年生蒙古黄芪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模拟自然界干旱的方法,连续控水14d,分析持续性干旱胁迫对蒙古黄芪实生苗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及其黄芪甲苷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黄芪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而其中丙二醛含量升高,其根茎干重也降低。(2)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黄芪根叶中抗氧化酶类SOD、POD、CAT、APX和GR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中最高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72.1%、108.6%、178.0%、299.4%和303.4%,且根叶中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也逐渐升高。(3)黄芪甲苷积累量在干旱胁迫第12天达到最大,比对照增加了53.0%,随后降低。研究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黄芪苗生长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能通过调节自身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的损伤,最大程度地维持植株的正常代谢;适度水分胁迫有利于黄芪甲苷的积累,而重度胁迫不利于其积累。  相似文献   
5.
以‘武川’和‘浑源’2个蒙古黄芪地方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处理,研究干旱胁迫下黄芪生物量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2个品种的根际细菌和放线菌种群数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真菌数量却呈现持续减少,而细菌数量在根际微生物区系中占绝对优势;随干旱强度升高,2个品种黄芪根、叶组织相对含水量均表现出明显的逐渐下降趋势,其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也均降低,而根冠比却逐渐增大;黄芪根际各菌类数量与其地上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根系生物量无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黄芪的生长及其根际微生物数量均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且适度干旱有助于提高黄芪根际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从而改变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促进黄芪地上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桔梗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从土壤微生态角度探寻一种无公害防治桔梗连作障碍的方式,以二年生桔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桔梗-桔梗(JG-JG)为对照,研究了桔梗-北沙参(JG-SS)、桔梗-玉米(JG-YM)、桔梗-防风(JG-FF)和桔梗-牛膝(JG-NX)不同轮作模式下对桔梗生长及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筛选出桔梗的最优轮作模式。研究发现,JG-YM和JG-NX轮作模式下桔梗各生物量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通过不同轮作种植模式对桔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JG-SS、JG-YM、JG-NX、JG-FF细菌数量高于桔梗连作处理;JG-YM和JG-FF整体放线菌数量变化高于桔梗连作处理;JG-YM和JG-NX真菌数量与桔梗连作处理相比增长最为缓慢。通过不同轮作种植模式对桔梗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JG-NX的脲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高于其他四种处理。通过测定不同轮作模式下的桔梗生物量、桔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表明桔梗与牛膝或玉米轮作种植能改善种植土壤环境,缓解桔梗的连作障碍,可为桔梗的规范化种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蓝花棘豆提供科学准确的性状和显微鉴别依据。方法:采用性状及显微鉴定方法对蓝花棘豆的叶轴、叶的内部组织构造及叶的表面特征和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蓝花棘豆密被长柔毛,茎短缩。叶轴细长。蓝花棘豆叶轴横切面圆形,波状起伏,像花瓣一样。维管束外韧型,为16~20个,大小相间隔排列,形成连续的环。髓部宽广,髓细胞常呈类圆形,为较大细胞。小叶主脉维管束为外韧型,近圆形,维管束鞘明显,由一层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粉末中可见成束的纤维、单细胞的非腺毛、具缘纹孔和螺纹导管、不定式气孔。结论:首次提出蓝花棘豆全草的性状和显微鉴定特征,以期为该品种的鉴定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贾鑫  于娟  岳鑫  王晓琴 《生物资源》2022,(5):507-511
采用性状及显微鉴别方法对大花棘豆[Oxytropis grandiflora(Pall.)DC.]进行性状特征、组织结构和粉末特征的分析,为大花棘豆提供科学准确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大花棘豆干燥全草的性状特征为:绿色或黄绿色,基生叶矩圆状,单数羽状复叶;蝶形花冠,红紫色或蓝紫色;长圆状卵形或长圆形的果;气微,味微苦、涩。显微特征为:叶轴横切面的维管束为外韧型,20~24个,大小间隔排列成环;叶为等面叶,上表皮栅栏组织通过主脉,下表皮由厚角组织替代;主脉维管束为外韧型,类圆形;粉末中可见类圆形的花粉粒、成束的纤维、单细胞的非腺毛、具缘纹孔导管、不定式气孔。本研究首次明确了大花棘豆全草的性状和显微特征,为该品种的鉴别和棘豆属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