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解析土壤微生物在植物根际的组配机制对于认识和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方法】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明确了我国主要种植烟草生态区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互作关系。【结果】烤烟根际细菌类群主要为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嗜热油菌纲(Thermoleophilia)。细菌群落组成按生态区聚类,且样本空间距离和细菌群落相似度显著负相关。共现性网络分析表明,烤烟根际细菌群落间协同作用大于拮抗作用,武陵秦巴生态区、黄淮平原生态区、南岭丘陵生态区和沂蒙丘陵生态区细菌群落高度模块化,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为南岭丘陵生态区和黄淮生态区细菌共现性网络的网络中心,Bryobacter和气单胞菌属(Arenimonas)为南岭丘陵生态区细菌网络的模块核心,其菌群特性而非相对丰度决定了其在稳定细菌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冗余分析结果证实pH、有效铁、交换性镁和有效锰能显著影响烤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结论】烤烟根际细...  相似文献   
2.
比较不同基原车前草挥发油成分的异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4批次车前草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定各色谱峰的化学成分;将样品挥发油指纹图谱导入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以平车前草P1为参照图谱,进行多点校正,得相似度;采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14批次样品挥发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4批样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2种化学成分,9种共有成分,均以棕榈酸、亚油酸、α-亚麻酸为主要成分;14批次样品指纹图谱高度相似,相似度在0.967~0.999;HCA和PCA均不能将两种不同基原的车前草按照品种分为两类。上述结果表明车前草与平车前草挥发油成分相似度较高,其作为同一药材入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两种常见园林观赏草:白穗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White’)和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开顶箱(OTCs)模拟法,研究了不同高浓度臭氧(O3,EO):80 nmol/mol(EO-80)、120 nmol/mol(EO-120)和160 nmol/mol(EO-160)下两种观赏草叶片逆境生理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短期(7 d)内随O3浓度增加,白穗狼尾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呈下降趋势,拂子茅较对照无显著变化。(2)在EO-120、EO-160下处理7 d时,两种观赏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较对照显著下降,且白穗狼尾草下降的幅度均大于拂子茅。(3)不同高浓度O3胁迫下,两种观赏草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均有所升高,其中在EO-160下处理21 d时白穗狼尾草和拂子茅叶片MDA含量分别增加30.2%(P<0.05)和13.5%(P>0.05),表明在EO-160浓度胁迫下白穗狼尾草受到的膜脂过氧化伤害大于拂子茅。(4)在EO-120和EO-160下处理21 d时,白穗狼尾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下降24.2%和43.1%,而拂子茅较对照分别下降19.0%和22.9%(P<0.05)。(5)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O3下两种观赏草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胁迫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6)综合以上生理特征比较及主成成分分析表明,佛子茅比白穗狼尾草更耐O3,前者在O3高污染地区可能会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宁  李华姣  边志强  刘晓佳 《生态学报》2022,42(22):9335-9347
随着中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虚拟水成为地区水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提高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探索水资源区域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新思路。采用“自下而上”法核算了山东省17个城市农业、工业、生活、生态与灰水足迹,在分析2009—2018年水足迹时空分布规律基础上,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面板数据STIRPAT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揭示了水足迹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量化分析了人口数量、富裕程度、技术进步、城镇化和产业升级等影响因素对水足迹的本地影响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2009—2018年山东省水足迹总量均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空间布局上呈现东部沿海和西部平原水足迹高,中部山地水足迹低的特点。(2)山东省水足迹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相比地理位置相邻,水足迹的空间相关性受人口数量因素影响更大,表现出明显的“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特征,但是受到经济因素的主要影响,区域间水足迹空间相关性随时间发展逐渐下降。(3)人口数量是山东省水足迹增长的重要来源,经济增长是推动各地区间水资源竞争关系的最重要因素。城镇化能够缓解本地水资源压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仅能缓解本地水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仙的核型分析和小孢子发生中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水仙(Narcissustazettavar.chinensis)只开花不结实,以鳞茎营养繁殖。对中国水仙的染色体倍性有不同的报道。对中国水仙的核型分析,支持它是三倍体的观点,但其核型也显示出了异源三倍体的倾向。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多表现为:中期出现单个染色体游离在纺锤体外面、在后期出现的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在末期出现的单个染色体游离在细胞核外形成微核的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引起小孢子的败育,也支持中国水仙为三倍体植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多肽激素类基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的一类基因,RALF是其中的重要一员,而十字花科在中国蔬菜作物中是重要的一大类群。为了摸清十字花科多种蔬菜作物的RALF同源基因信息,该文根据前期研究从油菜中扩增到的多肽激素类基因RALFbn的序列设计引物,从提取的十字花科芸薹属、萝卜属、蔊菜属、山芥属的7份重要蔬菜作物的基因组DNA中分别克隆到了RALF的同源序列。结果表明:7种蔬菜作物的RALF同源基因编码区均在300 bp左右,且无内含子,编码的蛋白质由79个氨基酸组成,说明RALF在十字花科4个属内的保守性较强;对RALF同源基因在十字花科4个属中的表达分析表明,该类基因在根、茎、叶、花序轴等营养器官中不表达或弱表达,但主要在生殖器官中表达,其中在总花蕾和开放花中的表达量普遍高于嫩角果中的表达量,表明该类基因在十字花科中的生理活跃期是花发育时期。同时,构建了十字花科4个属中RALF同源基因的系统树,芸薹属的油菜、甘蓝和芥蓝形成一个分支,而茎瘤芥和分蘖芥形成另外一个分支,且与萝卜属、山芥属、蔊菜属的材料聚在一支,该基因的进化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这几种作物的遗传背景关系。该研究结果丰富了RALF家族信息,增添了十字花科植物的分子进化数据。  相似文献   
7.
N^+注入Lactobacillus bulgarius诱变选育高产ACE抑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注入技术对实验室保存的4株保加利亚杆菌L601、L602、L603、L606进行诱变处理,旨在选育出高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剂菌株。结果表明,在离子注入能量为20keV,剂量为3.0×0.5×10^15 ions/cm^2条件下,诱变效果较好。从正突变菌株中反复筛选,获得1株对ACE抑制活性较高的菌株M602,其ACE抑制率为82.49%。经过培养条件优化,其对ACE抑制率进一步提高为85.12%,经连续传代实验,其性状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8.
陈皓  刘茂松  徐驰  杨雪姣  黄涛 《生态学杂志》2012,31(6):1556-1561
为揭示城市化过程中景观稳定性及其区位分异,本文在多时相Landsat TM遥感影像的支持下,应用Kappa指数方法对1988—2008年间南京市城乡梯度上景观要素(除丘陵山地及大规模水体外)的空间位置变化与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耕地的数量稳定性较高,但空间位置稳定性较低;而聚落用地空间位置稳定性较高,但数量稳定性却较低;水体的空间位置和数量稳定性都比较高;林地和其他用地的数量以及空间位置稳定性都比较低。在城乡梯度上,随着城市化程度增加,景观的空间位置稳定性呈上升趋势,而数量稳定性则表现出下降趋势。对于已完成城市化的中心城区,景观的数量稳定性迅速上升,其景观要素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均趋于稳定。聚落用地和耕地的空间位置和数量稳定性在不同城乡梯度带间变化较大,而水体和林地的空间与数量稳定性受城市化过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患病过程中血清IL-2、IL-8、TNF-α、IFN-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筛选的AA患者40例,其中急性患者(AAA)20例,慢性患者(CAA)20例,随机抽取20例健康人,对比监测60例目标病例的血清IL-2、IL-8、TNF-α、IFN-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AA组患者中AAA的各项细胞因子CD3+、CD4+、CD4+/CD8+检测结果较CAA患者波动较大。AA患者的血清IL-2、IL-8、TNF-α、IFN-γ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员平均值。AA患者的CD4+、CD4+/CD8+低于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员平均值,CD3+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障患者发病过程中同时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和体液免疫机制异常两种情况,且变化规律与疾病轻重缓急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EoRab43为八肋游仆虫中编码非典型Rab的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b蛋白是与真核细胞内的膜泡运输密切相关的调节分子。本研究运用简并引物PCR技术从原生动物八肋游仆虫大核基因组中克隆获得了一个全新的Rab基因,EoRab43 (GenBank登陆号为EU365391) ,该基因拟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基本包括Rab蛋白保守的GTP结合区以及RabF模序。Blast结果显示,EoRab43序列与其它生物中Rab5A、Rab6和Rab13的一致性相对较高,但也仅为36·4 %-38·5 %,无法将其归类于任何现有的Rab蛋白亚家族。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拟编码的蛋白质属于非典型Rab,这是首次在游仆虫中发现的编码非典型Rab蛋白的基因,推测其在原生动物八肋游仆虫细胞内可能执行某些特殊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