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描述了产自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坑中的三件龟甲标本,命名为一新属新种—周氏四川龟(Sichuanchelyschowigen.etsp.nov.)。该属以椎盾极横宽,中部缘盾极狭长为主要特征,它代表了成渝龟科中一类较特别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叶勇 《化石》2016,(3):53-56
正近期,著名SCI刊物"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2016年452期上发表了由中国和美国等国专家合作撰写的科研论文:"A new Minisauripus site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Tracks of small adults or  相似文献   
3.
叶勇 《化石》2007,(2):26-27
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大型的长颈椎型蜥脚类恐龙.由于这类恐龙具有许多独有的特点,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恐龙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迄今发现的颈椎数最多、脖子最长的恐龙;它是中国个体最大的恐龙;它是中国种类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蜥脚类恐龙;它是中国首次发现皮肤化石的蜥脚类恐龙.  相似文献   
4.
耳嫘是一类特殊的原始有肺类软体动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陆交汇区的高潮带和潮上带.耳螺在红树林区广泛分布,且资源非常丰富,全世界已知的约240种耳螺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种类在红树林区被记录.本文总结了耳螺与红树林的关系以及中国嗜盐耳螺的种类,综述了红树林区耳螺的种类组成、分布、生态功能、行为等的研究进展,报道了中国...  相似文献   
5.
种子休眠与破眠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李蓉  叶勇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1):2350-2355
种子休眠机理主要围绕透性、抑制剂作用和光敏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而建立。种皮的阻碍作用可能是由于种皮的物理或化学特性引起.可导致对水、光、气体或溶质的透性改变。抑制剂作用机理是抑制物质可抵消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发育的激素的作用。光敏素转化机理来源于与休眠有关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的合成、活化或破坏受光诱导的观点,由于发现了光敏素蓝色蛋白的活化型(Pfr)和钝化型(Pr)而得到强有力的支持,种子光休眠取决于光敏素蓝色蛋白的活化型(Pfr)含量和Pfr/(Pr+Pfr)比值。目前,打破休眠的方法一般有机械破皮法、激素处理法、分子生物学技术法、物理处理法(如激光、烟、热等处理技术)、CO2处理法等。激素的平衡由抑制剂占优势向促进物占优势的变化是打破休眠的决定因素。研究破眠机理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多种,包括ABA突变体的利用、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用反义RAN阻止基因的表达、cDNA克隆技术等。用激光照射种子,把适宜的光射入细胞,可增加细胞生物能,促进种子发育,从而可能打破休眠。热处理的机理是由于加热可以增加种皮的透气性。CO2之所以能提高某些物种的萌发率,在于其影响了种子内部乙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四川自贡发现合川马门溪龙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勇  欧阳辉  傅乾明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4):266-271,T001
记述了产自四川自贡上侏罗统的一具较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架 ,将其归入合川马门溪龙 (Mamenchisaurushochuanensis)中。新材料的发现弥补了合川种正型标本的不足 ,对合川种的特征作了重要补充 ,同时也使我们对马门溪龙的末端尾椎形态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十月,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在这样一个层林尽染的收获的季节里,南方丝绸之路化石考察也正式开启了它的野外之旅。这是继2016年3月11日"南方丝绸之路化石论坛"在四川自贡召开并正式启动"南方丝绸之路化石科考"活动以来,第一次进行重要化石场地和化石点的现场考察和资料收集工作。丝绸之路化石论坛和科学考察活动是由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倡导和发起的,其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和《古  相似文献   
8.
人工红树林中黑口滨螺和黑线蜒螺分布的差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福建九龙江河口不同林龄、不同红树种类的人工林中黑口滨螺(Littoraia elanostoma)和黑线蜒螺(Nerita lineata)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黑线蜒螺主要分布于秋茄林内,且其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桐花树林内黑口滨螺的生物量和密度均大于林龄相近的秋茄林,但个体大小则小于秋茄林.黑口滨螺的生物量在桐花树林内随林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在秋茄林内则随林龄增加而减少.这种差异性反映了人工红树林植物种类及其演替过程对腹足类动物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秀丽  周亮  卢昌义 《生态科学》2017,36(5):177-185
探讨外来速生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扩张过程中潜在的化感作用,为其入侵风险评估提供参考。通过室内栽培试验测定拉关木根、枝、叶、果的水浸液不同质量浓度(0.1 g·mL–1、0.5 g·mL–1)对我国乡土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gymnorhiza)幼苗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拉关木根、叶、果的水浸液低浓度(0.1 g·mL–1)处理下,木榄幼苗的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紧密排列在细胞壁周围,线粒体结构保持完好; 而在拉关木枝的水浸液低浓度(0.1 g·mL–1)处理下,木榄幼苗叶肉细胞内的液泡轻微皱缩,出现轻微的质壁分离现象。拉关木枝、果水浸液高浓度(0.5 g·mL–1)处理下,木榄幼苗叶片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的淀粉粒变多,变大,线粒体内部结构出现降解;拉关木根的水浸液高浓度(0.5 g·mL–1)处理下,部分叶绿体结构受到破坏,但线粒体结构基本保持较好;而在拉关木叶的水浸液高浓度(0.5 g·mL–1)处理下,木榄叶片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基本保持完好,表明拉关木叶水浸液对木榄幼苗的化感抑制作用弱。本研究中拉关木各器官高浓度(0.5 g·mL–1)水浸液对木榄幼苗叶片超微结构的化感作用强弱顺序为:枝>果>根>叶。  相似文献   
10.
叶勇  黄秋洁  韦凯  王志萍  谭建宁  王捷 《蛇志》2021,(2):247-248
中药药剂学作为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知识点分散、内容抽象,学生很难全面理解和掌握.为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迎合现代教学趋势,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采用BOPPPS模式进行教学,并分析BOPPPS模式的实施优势,探讨实施的具体途径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