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利用大豆高抗虫和高感虫品种混播,明确有效控害保产的最优比例,以实现大豆生产中有效的害虫生态防控和提高大豆产量.[方法]本研究选取高抗(Lamar;R)和与高感(JLNMH;S)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大豆品种,进行不同比例的种子混播种植(即R、S单作,90%R和10%S(9R1S)、80%R和20%S(8R2S)、70%R和30%S(7R3S)、50%R和50%S(5R5S)混播),探究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害虫种群发生及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比例混播处理间斜纹夜蛾和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的百株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S单作.混播处理8R2S和9R 1S以及R单作下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显著高于其他试验处理,而优势度指数(C)显著低于其他试验处理.此外,昆虫群落丰富度指数(D)随着高感虫大豆混播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混播处理8R2S和9R1S,以及R单作都显著高于S单作.对于大豆产量,混播处理显著影响大豆百株籽粒重,但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其中,R单作和9R1S混播方式下大豆百株籽粒重最高,且有随着高抗虫品种(R)混播比例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结论]高抗虫和高感虫品种混播可有效降低大豆主要害虫发生,且R混播比例≥80%能有效提高昆虫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并对大豆产量提高有利.大豆生产中,建议采用80%以上的高抗虫品种与高感虫品种混播以实现大豆控害保产的生态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地球生物时刻处于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GMF)环境影响下,迁飞昆虫也不例外。迁飞昆虫多可进行跨纬度长距离迁飞,其迁出与迁入地间必然存在地磁强度差异,进而影响迁飞昆虫的种群适合度。本研究旨在明确迁飞性昆虫的磁生物学效应及其地磁环境适应性,服务于迁飞害虫发生的预测预报。【方法】利用直流电型亥姆霍兹线圈模拟迁飞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春季迁出地(广州:GMF 45μT)与迁入地(南京:GMF 50μT)地磁场环境,调查了迁出地和迁入地地磁场强度变化对其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与迁出地GMF 45μT下相比,迁入地GMF 50μT下褐飞虱卵历期略有缩短(0.50%),卵孵化率显著提高(6.11%),雌、雄若虫历期分别延长5.26%和2.37%,初羽化雌、雄成虫体重分别提高0.66%和9.56%,雌、雄成虫寿命分别缩短了35.34%和26.16%,雌成虫产卵量显著提高(30.13%),卵黄原蛋白基因Vg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259.25%);此外,迁入地GMF 50μT还显著缩短了褐飞虱F_1代卵历期(2.52%),并显著提高了F_1代卵的孵化率(10.83%)。【结论】结果说明,每年春季北迁过程中褐飞虱所处的地磁场强度增加有利于其种群适合度提高,进而对其迁飞种群发生有利,并加重其暴发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3.
李卉  刘子  章金刚 《生物技术通讯》2005,16(1):77-79,112
Rh血型是仅次于ABO血型系统的人类红细胞抗原系统,至今已发现40多种抗原,但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是D,C、c、E、e等5种抗原,其中最主要的是D抗原。相应的抗-D抗体无论是在临床输血检测,还是在Rh(D)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等的防治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抗-D抗体的制备需用人的血清,来源受限。各种抗-D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已经成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抗人凝血因子Ⅶ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性。方法:应用杂交瘤融合技术,以重组人凝血因子Ⅶ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融合细胞有限稀释法克隆、克隆化杂交瘤细胞株的亚类鉴定等方法筛选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用杂交瘤细胞株诱生小鼠腹水,应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进行单抗的纯化。结果:获得了3株可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3E8、3D2和1C5,诱生的腹水效价分别为1:1×10^7、1:1×10^6和1:1×10^6;亚类鉴定表明388为IgG2a,其余2株均为IgGl;特异性鉴定显示它们与多种血浆蛋白均无交叉反应,表明单抗是特异的;经过亲和层析,获得了纯化的单抗。结论:获得了特异性的人凝血因子Ⅶ单克隆抗体,为建立人凝血因子Ⅶ检测及纯化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是绿脓杆菌感染的最主要致病因子,它由3个区域共61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66 ku。在体内,毒素先由Ⅰ区(受体结合亚单位)识别细胞表面受体并与之结合,而后,通过Ⅱ区(跨膜亚单位)将具有ADP-核糖基化活性的毒性单位导入胞浆,使Ⅲ区(毒力亚单位)发挥毒力作用,催化细胞内的延长因子2(EF-2)发生ADP-核糖基化反应,使EF-2灭活,抑制蛋白合成而杀灭细胞。在这种结合、入胞、抑制蛋白合成的三步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Folin-Ciocalteu试剂,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测定夏枯草中总酚含量。结果表明,在装有样品的10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Folin-Ciocalteu试剂0.5 mL,20%Na2CO31.7 mL,室温放置60 min后,在波长660 nm或760 nm测定吸光度。多酚质量浓度在0~10.3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在660 nm为Y=94.542X-0.0067,R2=0.9999,加样回收率为101.7~105.0%;760 nm为Y=101.13X-0.0191,R2=0.9990,加样回收率为105.1~107.6%。本研究在稳定性、准确性和重复性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实验结果,可为夏枯草多酚的定量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胎儿内耳黑色细胞的描述,Wolff(1931),Miyazoki(1933),及马长俊(1959)曾有报告,但例数很少或仍限于顶臀长170毫米以后阶段。胎儿内耳黑色素细胞最早出现的时间,以及在各期胎儿中发育情况的研究,则尚未见有记载。 人体黑色素细胞发生的研究,目前仍多限于皮肤方面,所以这种细胞在内脏器官中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作物多样性可有效控制大田害虫发生,并实现保产和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方法】本研究选取高抗(Lamar;R)、中抗(ZD35;M)和高感(JLNMH;S)斜纹叶蛾Spodoptera litura的大豆品种,进行不同播种模式(即R、M、S单作,RM、RS、MS和RMS各品种等量混播)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害虫(斜纹叶蛾S. litura和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种群发生及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明确最优化大豆混播种植模式,实现基于品种多样性利用的大豆控害保产的生态防控。【结果】RM和RMS混播下斜纹夜蛾百株虫量与R单作无显著差异,RM混播下筛豆龟蝽M.cribraria百株虫量与R单作也无显著差异,且都显著低于其它播种处理。RM和RMS混播下昆虫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都显著高于其它播种模式,但与R单作差异不显著;RM和RMS混播、R单作下昆虫群落丰富度指数(D)都显著高于其它播种处理,但昆虫群落优势度指数(C)与此相反。此外,RM和RMS混播下大豆百株籽粒重都显著高于除R单作外的其它播种处理(42.86%-192.27%),RMS混播下大豆千粒重也最高(高于其它播种处理4.46%-29.31%)。【结论】RM和RMS混播可显著降低主要害虫种群发生量,明显提高昆虫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并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因此,大豆生产中建议推广高抗、中抗和高感虫品种混播(即RMS模式),以及高抗与中抗虫品种混播(即RM模式)以实现大豆控害保产的生态防控目的。  相似文献   
9.
福寿螺属(Pomacea)中的小管福寿螺(P. canaliculata)和斑点福寿螺(P. maculata)形态相似,入侵能力很强,严重危害水稻和其他水生植物。本研究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和核基因EF1α序列,应用软件DnaSP 5.0、Arlequin 3.1.1、MEGA 7.0和PhyloSuite进行遗传参数统计、构建贝叶斯系统发育树,分析了来自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吴中区、昆山周市镇、千灯镇和玉山镇共5个采样地的40只福寿螺(Pomacea spp.)的种类及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获得40条长度为605 bp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经序列比对后发现有74个变异位点、4种单倍型。小管福寿螺有34只,分属3种单倍型(PcaH1 ~ PcaH3),小管福寿螺的单倍型多样性(h)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399和0.017。斑点福寿螺有6只,仅有1种单倍型(PmaH1)。苏州地区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遗传多样性均较低。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的小管福寿螺可能与阿根廷的小管福寿螺亲缘关系较近,而苏州市的斑点福寿螺可能与巴西的斑点福寿螺亲缘关系较近。此外,昆山市周市镇是新发现的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同域分布地区。苏州、昆山的9个福寿螺样本共获得430 bp的核基因EF1α序列28条,发现有40个变异位点和9种单倍型(EFHAP1 ~ EFHAP9),其中,小管福寿螺有8种单倍型(EFHAP1 ~ EFHAP5和EFHAP7 ~ EFHAP9),斑点福寿螺有2种单倍型(EFHAP5和EFHAP6)。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和核基因EF1α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存在遗传信息混杂的现象,提示两种螺存在杂交。  相似文献   
10.
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含硒单链抗体酶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 PCR从分泌有谷胱甘肽结合部位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2F3中 ,扩增出单抗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基因 .经DNA测序后 ,用Linker(Gly4 Ser1) 3 构建成单链抗体 (scFv)表达载体pTMF scFv ,将重组质粒pTMF scFv转化到大肠杆菌BL2 1(DE3) ,实现了单链抗体的高效表达 .表达的单链抗体占菌体总蛋白 2 5%~ 30 % .该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分子量为 30kD .经过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复性和凝胶过滤纯化 ,得到电泳均一的单链抗体 .再经化学诱变 ,得到含硒单链抗体酶 ,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为 330 0U μmol.采用荧光滴定法测定了单链抗体对谷胱甘肽的结合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