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梅  刘娃  朱赫  宋玉竹 《生命科学》2014,(7):773-778
抗生素耐受现象日益严重,迫切需要研发新型抗菌药物。Plectasin是第一例报道的真菌防御素,其抗菌谱窄,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强大的杀菌活性,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可进一步提高其抗菌作用特异性。Plectasin抗菌机制明晰,作用于细胞壁合成。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较为透彻,同时可在体外高产量表达且活性更高。这些研究为其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综上,plectasin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刘娃  纪森林  宋玉竹 《生命科学》2013,(10):1008-1014
抗菌肽广谱、高特异、高生物活性等特点决定其具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然而抗菌肽的耐受是其药物开发必须重视和亟待克服的问题。从生物学的观点看,部分细菌可以产生抗菌肽,其必定存在逃避自身抗菌肽作用的机制;从进化的观点看,宿主和病原体之间是相互抑制、相互逃避、相互适应的关系,细菌在漫长的进化中会形成应对抗菌肽的特殊机制。抗菌肽对细菌存在多种作用机制,其核心是依赖于与细胞膜相互作用或进入细胞,进而改变膜完整性或干扰胞内生理生化反应导致细菌死亡;而细菌通过减弱抗菌肽结合、降低抗菌肽有效浓度等方式产生对抗菌肽的耐受。这些耐受机制也为抗菌肽类药物开发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