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肚倍是一种商品化的五倍子,富含鞣质、没食子酸等重要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及工业用途。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五倍子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探索变化规律对肚倍更深入的研究具有长远意义。本文以湖北省竹山县溢水镇东川苗圃、文峰乡肖家垭、德胜镇王家湾生产的肚倍为样品,每隔10天采摘一次,称重并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直至虫瘿成熟爆裂。经测定,3个产地的肚倍含有丰富的鞣质(约70.0%)、游离没食子酸(约5.0%)、1,2,3,4,6-五-O-没食子酰-β-葡萄糖(β-PGG,约6.0%)、可溶性总糖(约8.2%)、氨基酸(约7.5%)等,在不同的生长期,这些主要成分的含量无大的差异,而且主要的几种重金属元素铁(Fe)、锌(Zn)、铜(Cu)、钡(Ba)、铅(Pb)和砷(As)在生长过程中也不会累积,不影响采摘时间。综合考虑肚倍的生长情况和经济价值,肚倍适宜在其个头最大,即体积基本不再增长且未爆裂、无霉烂时采摘。  相似文献   
2.
肚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蚜虫和寄主的协同共生,本文研究对肚倍蚜迁飞具有引诱效应的相关寄主植物挥发物组成状况。在湖北竹山县3处不同海拔高度分别采集春迁蚜主要迁飞阶段的冬寄主美灰藓和夏寄主青麸杨自然状态挥发物,并以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ATD-GC/MS)联用法分析其化合物成分。结果表明,冬春交替时期,受相关寄主植物中挥发性次生代谢物释放诱导,肚倍蚜集中从冬寄主向夏寄主迁飞;各寄主挥发物样品中检出的萜烯类成分均在总含量中占最大比例,当迁飞进程由初期进入高峰期、末期时,α-蒎烯等较高含量萜类在夏寄主青麸杨挥发物中占比更为突出。在3个采样点,均是青麸杨挥发物中萜烯所占比例相对美灰藓更高,迁飞初期即超过50%,至高峰期及末期更扩大占比,成为主导类化合物。此外,由于气温原因,在相对较低海拔处,萜烯类的挥发优势效应更凸显,春迁蚜的迁飞进程可相对更早发生。  相似文献   
3.
鲤鱼线粒体tRNA~(phe)基因的核酸序列已被测定。在鲸、人、爪蟾、牛、小鼠、鸡和鲤鱼中对此基因序列比较发现在D茎存在一个奇怪的保守结构,然而D茎在其余种类的已经测定的脊椎动物线粒体tRNA基因和细胞质tRNA基因中是极不保守的。这一保守结构包含有13bp碱基,我们将此保守区前7个碱基与真核生物RNA PolⅢ识别的A区相比较,发现在此不同物种的两种序列存在部分的同源性。考虑到tRNA~(phe)基因在线粒体基因组上位于置换环区和线粒体rRNA基因编码区之间这一特殊区域内,我们推测这一奇怪的保守结构可能存在其它更为有意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中,迄今为止已测定了人、牛、大鼠、爪蟾、鲸鱼、海豹、鸡等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结果表明,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结构排列非常紧密。22个tRNA基因分布于结构基因和rRNA基因之间,并随其临近的基因一起转录,随后被精确地剪切下来,继续加工成熟。线粒体tRNA与细胞质tRNA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如:D环碱基数目明显减少;TΨC环中缺少T54-C-Pu-A序列;且各个臂上有高比例的碱基错配;同时在线粒体tRNA中A+U含量很高。目前有报道指出线粒体中某些tRNA三叶草结构的变化与物种的进化相关联,但这一说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尚须探讨。我们最近完成了鲤鱼线粒体tRNAphe基因的结构分析(图一),并将其与上述已报导的几种脊椎动物线粒体tRNAphe基因进行了比较(表一),发现这些tRNAphe基因的D臂上都存在一个13bp的强保守区,而其它21种线粒体tRNA基因上的这一区域却是最不保守的。我们将此保守区前7个碱基与真核生物RNAPolⅢ识别的A区相比较,发现RNAPolⅢ识别的A区的3个强保守碱基在碱基类型与碱基排列位置上完全与此保守区相同(图二)。考虑到tRNAphe基因在线粒体基因组  相似文献   
5.
鲤鱼线粒体tRNAphe基因结构的特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鲤鱼线粒体tRNAphe基因的核酸序列已被测定。在鲸、人、抓蟾、牛、小鼠、鸡和锂鱼中对此基因序列比较发现在D茎存在一个奇怪的保守结构,然而D茎在其余种类的已经测定的脊椎动物线粒体tRNA基因和细胞质tRNA基因中是极不保守的。这一保结构饮食有13bp碱基,我们将此保守区前7个碱基与真核生物RNAPolⅢ识别的A区要比较, 此不同物种的两种序列存在部分的同源性。考虑到tRNAphe基因在编码区之间这  相似文献   
6.
在脊椎动物线粒基因组的研究中。迄今为止已测定了人、牛、大鼠、爪蟾、鲸鱼、海豹、鸡等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结果表明,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结构排列非常紧密。22个tRNA基因分布于结构基因和rRNA基因之间,并随其临近的基因一起转录,随后被精确地剪切焉,继续加工成熟。线粒体tRNA与细胞质tRNA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如D环碱基数明显减少:TψC环中缺少T54-C-Pu-A序列:且各个臂上有高比例的碱基错配;同时在线粒体rRNA中A+U含量很高。目前有报道指出线粒体中某些tRNA三叶草结构的变化与物种的进化相关联,但这一说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尚须探讨。我们最近完成了鲤鱼线粒体tRNA^phe基因的结构分析(图一),并将其与上述已报导的几种脊椎动物粒体tRNA^phe基因进行了比较(表一),发现这些tRNA^phe基因的D臂上都存在一个13bp的强保守区,而其它21种线粒体tRNA基因上的这一区域都是最不保守的。我们将此保守区前7个碱基与真核生物RNAPollIII识别的A区相比较,发现RNAPolIII识别的A区的3个强保守碱基在大事箕类型与碱基排列位置上完全与此保守区相同(图二)。考虑到tRNA^phe基因在线粒体基因组上位于置换环区和线粒体rRNA基因编码区之间这一特殊区域内,这种结构上的特殊性暗示着tRNA^phe基因与其它tRNSA基因在功能上存在着差异。鲤鱼线粒体tRNA^phe基因位于D环与12sRNA基因之间,由重链编码,长度为67bp,同哺乳动物线粒体tRNA基因一样,也不编码3′端的CCA序列。鲤鱼线料体tRNA^phe基因G+C/A+U=0.76,可见其A+U含量明显高于细胞质tRNA,从其二级结构上看,其氨基酸臂富含GC 对,存在二个错配碱基对,TψC环无TψC序列,T茎也有高比例的错配,且无细胞质tRNSA中特有的那组G-C对,D环由6个碱基组成,其D臂完全互补配对。在已知种类的线粒体其他tRNA基因结构中,反密码环最为保守,其次为氨基酸臂,D环和T环及其相应的臂最不保守。但是在tRNA^phe基因中最保守的却是D环的臂。这种tRNA^phe基因结构上的不寻常性,显示了其功能上的不寻常性,目前人们普遍的看法是线粒体tRNA^phe基因在其转录过程中,还起着识别转录本加工信号的作用,但这一过程的细节目前还不甚清楚。从结构上看,tRNA^phe基因 位于线粒体基因组D环一侧,而D环上具有重链复制启动始点和重链轻链转录调控区。在绝大多数由重链编码的基因中,tRNA^phe基因是被首先转录的基因,同时也是在各种成熟RNA转录本中,必须被剪切下来的tRNA。由此可见tRNA^phe基因在转录水平以及转录后的加工水平上均具有特殊的调控作用。我们推测脊椎动物tRNSA^phe其D臂上强保守结构的存在,也正是这种作用的一种反映。关于tRNA^phe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表达调控特性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7.
人类足迹的扩张增加了人与野生动物的相互作用。理解自然保护地的濒危物种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濒危物种和指导保护管理。以往的研究表明野生动物在时空维度会对人类的干扰进行规避, 然而这类研究在野生雉类中还较少, 尤其是分布在人为干扰相对较强的中低海拔区域的雉类, 如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 我们在中国西南部的一个亚热带森林保护区中使用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白腹锦鸡和人为干扰进行调查, 并研究了白腹锦鸡在时空维度对3种不同类型人为干扰(人类活动、放牧和家养动物活动)的响应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白腹锦鸡在空间维度并未对人为干扰进行规避, 而在非繁殖季节的活动节律上对人为干扰在时间维度上进行了规避。具体而言, 白腹锦鸡在全年和非繁殖季节的活动高峰集中在17:30-18:30, 明显避开中午的人类活动高峰; 而在繁殖季节, 白腹锦鸡活动水平明显提高, 和人为干扰的重叠度很高, 可能是由于求偶、占区等繁殖行为使得白腹锦鸡无法规避人为干扰。此外, 在人为干扰强度较高的位点, 白腹锦鸡倾向于通过改变其日活动节律, 将活动高峰期推迟至傍晚以降低与人为干扰的重叠度, 进一步说明白腹锦鸡可通过调节其自身的日活动节律从而避开高强度的人为干扰。由于白腹锦鸡地面营巢和春夏季繁殖, 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可通过管理人为活动, 尤其在繁殖季节通过控制放牧和猫狗的活动来帮助白腹锦鸡及其他地面营巢鸟类维持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