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漫谈幼体成熟现象李大勇人脑是人类的思维器官,是大自然进化形成的一个相当完美的产物。人脑的形成和进化,一直是人类学家们最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最令人迷惑、最富有神秘色彩的课题。这当中有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揭示。脑容量在这段历史中谜一般的改变就...  相似文献   
2.
3种进化类型大豆叶片的某些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表现为随品种的进化而增加的变化趋势。POD活性在生育期中呈上升变化,SOD活性则随着生育进程逐渐下降。栽培大豆的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以上部叶片最高,半栽培大豆与栽培大豆类似,半野生大豆的变化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K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雄性不育恢复系LK783的主效恢复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以K冀5418A//911289/LK783三交F1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利用418个RAPD和33个ISSR引物对两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RAPD引物OPK18和ISSR引物UBC-845在两池间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差异,在分离群体上的验证结果表明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与两个引物的扩增位点有连锁关系,在染色体上位于两个引物的扩增位点之间,与OPK18450的遗传距离为(15.07±6.28)cM (centiMorgan),与UBC-845800的遗传距离为(8.20±4.85)cM.这两个引物可应用于对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最后,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双端体系进一步将UBC-845800定位于1BS, 表明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也位于1BS.  相似文献   
4.
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相较于其他医疗科室工作场所暴力而言,具有发生频率高、危害程度重、防范难度大的特点。在科学界定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在借鉴美国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防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完备的防范体系、引入并推广有效评估工具、建立系统化应急措施的防范对策,以期对我国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防范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柱头是玉米的主要性器官,其正常发育与形态建成对种子的繁殖和产量具有决定作用。本实验室发现一个雌穗发育异常的自然突变体sk-A7110,该突变体雌穗的柱头完全缺失,无法授粉结实。遗传分析表明,sk-A7110突变体的柱头缺失性状属于隐性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将控制对应野生型性状的SKA7110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短臂上,位于物理距离约255kb的SAG21与IDP1453标记之间,研究工作为SKA7110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根系活力的变化及其与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和根系伤流液重量的关系。以吉林省1923~2009年间育成的27个大豆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在四叶期(V4),盛花期(R2),结荚盛期(R4)和鼓粒盛期(R6)测定根系活力、伤流液重量和植株各器官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植株器官生物量不断增加,而根系活力和伤流液重量则呈单峰曲线变化,在R4期达到最大。在R4期,植株根系活力、根系伤流液重量和器官生物量与育成年代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在V4、R2和R6期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在R4期,根系活力与根系伤流液重量、植物器官茎、叶和根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各品种间地上部器官生物量与根系活力的比值差异不显著。大豆的遗传改良使地上部器官与根系活力协同演进,在根系活力增强的同时植株器官生物量和根系伤流液重量也增加,且在R4期,根系活力与植物器官生物量和根系伤流液重量相关最为密切;可以把R4期的根系活力作为高产育种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世界范围的西瓜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FON)。研究病原菌生长发育和侵染的机制是解决病害的根本途径。利用荧光蛋白对细胞或细胞器进行标记,是病原菌研究中的重要方法。该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对FON的细胞核和过氧化物酶体进行了荧光标记。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该文将3种不同的荧光定位载体分别导入FON,获得了细胞核红色荧光标记的转化子(潮霉素抗性,含mCherry-H2B融合蛋白),以及过氧化物酶体绿色(潮霉素抗性,含GFP-PTS1融合蛋白)和红色(潮霉素抗性,含DsRED-PTS1融合蛋白)荧光标记的转化子各1种。在标记细胞核的菌株中,菌丝、孢子都可见明亮、圆形的红色荧光点,荧光点与DAPI染色标记的细胞核区域完全重合。在过氧化物酶体标记的菌株中,菌丝、孢子中可见明亮的红色或绿色荧光成小点状分布,符合过氧化物酶体的分布特征,而且在脂类物质诱导的条件下,荧光点的数量明显增加。此外,该文还利用细胞壁荧光染色剂卡氏白对3种荧光蛋白标记菌株进行染色。结果显示,卡氏白染色产生的蓝色荧光与红、绿荧光蛋白的荧光在FON中互不干扰。转化子继代培养和初步分析表明,其表型与野生型无差异,菌株继代后荧光表达稳定、定位明显。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FON细胞器动态、生长发育与致病分子机制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内着丝粒蛋白(Inner centromere protein, INCENP)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精液品质的相关性,本文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250头中国荷斯坦公牛INCENP基因的基因型。在INCENP基因启动子区鉴定出两个SNPs (g.-556 G>T,rs 136823901和g.-692 C>T,rs 211010999),发现了3种单倍型(CG、TT、TG)。分析两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各SNP及单倍型组合与中国荷斯坦公牛精液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NP位点g.-556 G>T GT基因型个体的鲜精活力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单倍型组合H1H1(CCGG)、H1H3(CTGT)、H2H3(TTGT)和H3H3(TTTT)个体的鲜精活力和冻精解冻后活力均显著高于H1H2个体(P<0.05)。为进一步研究g.-556 G>T和g.-692 C>T影响精液品质的可能机理,本文将3种单倍型质粒分别转染小鼠睾丸间质细胞(MLTC-1),结果显示含TG单倍型的载体荧光素酶活性最高。由此推测,g.-556 G>T和g.-692 C>T为启动子区功能性突变位点,可通过调节启动子活性来调控INCENP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精液品质。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化杀杂种CH-1和不育系杂种VH-2及其亲本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杂种小麦开花后生物产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杂种小麦开花后的营养体于重量大,籽粒的增长速率高,增量大,收获指数高,生物产量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杂种的粒重超双亲平均值(MP)9.5%-18.7%,超对照(CK)15.8%;(2)不同器官的干重变化有别。CH-1与其双亲平均值(MP1)和对照(CK)比,中上部器官倒1-3节茎鞘叶中的光合产物输出的多,失重大,对籽粒的贡献大,而中下部器官倒4节下茎鞘叶中的光合产物输出的少,失重小,物质积累的多,不育系杂种VH-2营养体干重的变化规律同CH-1,但器官失重少,与其双亲平均值(MP2)和CK相比,虽然生物产量高,但器官干重于减少量低,收获指数小,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育系杂种结实率低(88%-94%),器官中光合产物输出少,积累多,使库源关系不协调所致;(3)营养体干重与籽粒重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r=0.8728^**),而杂种的粒重优势恰是体现在营养体干重的优势上,因此,通过增加营养重量,进而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是协调和提高杂种小麦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基因定位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概述几种分子标记的特点,论述了DNA分子标记在玉米品质性状基因、产量性状基因、生育期和主要植株性状基因、抗性基因、育性基因等基因定位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