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由于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及体内植入器材表面生物膜的形成,造成其耐药现象的逐年增加。目前白念珠菌生物膜的耐药机制主要有靶酶基因的突变、外排泵基因的高表达、生物膜滞留菌的形成等,其中滞留菌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饥饿状态下,不仅滞留菌的形成比例增加,转录因子GCN4表达也增加,滞留菌的形成与转录因子GCN4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将综述白念珠菌滞留菌及转录因子GCN4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自噬是细胞内主要的降解途径之一,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动态过程,对于真核细胞的适应、分化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自噬在白念珠菌中影响着菌株的代谢和毒力,可增强菌体的存活能力。自噬调节失衡与多种疾病相关,需在多个水平受到精确调控,以维持细胞内稳态平衡。白念珠菌的毒力致病与自噬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调控密切相关。该文主要概括了自噬的主要阶段及相关机制,并说明自噬过程中主要转录因子可能的作用机制,以了解白念珠菌自噬中的转录调控机制,为白念珠菌未来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死亡率最高达90%,其中,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nvasive candidiasis,IC)排在首位[1]。随着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在临床的大量应用,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和器官移植等存在免疫缺陷人群的不断增多,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三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等)出现严重的耐药现象[1-3],常导致抗真菌治疗失败,因此急需研发及寻找新型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β-catening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其受BCR/ABLTL其下游信号通路调控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研究旨在探讨PI3K-AK聪号通路对慢粒急变期细胞的影响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采用P13K-AKT信号通路的靶向抑制剂LY294002作用于慢粒急变期K562细胞,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AKT(Thr308)的表达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0,20,40μmol/L的LY294002作用细胞24h后,抑制了K562细胞的增殖以及克隆形成能力。该效应呈浓度依赖的方式。3种浓度的LY294002处理细胞后,PI3K—AKT信号通路明显被抑制,pAKT(Thr308)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β-catenin的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但其蛋白水平依次减少;β-catenin的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综上所述,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可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CL22在NOD-SCID小鼠体内致白血病的能力,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液移植瘤模型鼠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KCL22细胞2×107个,经尾静脉注射入NOD-SCID小鼠,对照组小鼠注射无菌PBS。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瑞氏染色监测血象和骨髓象变化,PCR检测骨髓细胞BCR-ABL基因转录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脾组织肿瘤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于注射细胞后约4周开始出现反应力下降、精神萎靡、股骨肌肿大、后肢骨节出血点等体征,外周血白细胞从第5周逐渐增多,计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涂片可见幼稚粒细胞,肝、脾、骨髓组织切片可见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细胞高表达BCR-ABL融合基因,未经治疗存活约70天,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KCL22细胞可成功构建NODSCID小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移植瘤模型。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是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由T细胞驱动的炎症性疾病,Th1、Th17和Treg等细胞相互作用导致该病的发生,尽管激活银屑病T细胞的抗原性质仍有争议[1]。近年来,微生物和银屑病之间的联系逐渐引起了学者的注意,他们认为一些真菌会作为超级抗原激活特定T细胞引发、加剧和维持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尽管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疫苗(BCG)和各种抗结核药物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及密度的增高,结核杆菌多重耐药菌株及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双重感染的出现,结核病已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再度肆虐态势。  相似文献   
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急变期的治疗是目前的重要问题,临床上亟需要找到新的分子治疗靶点。本研究使用基因集群富集分析软件(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分析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慢粒临床样本及小鼠细胞模型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获得与慢粒急变期相关的基因集群,然后从中选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成员B2(SERPINB2)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在空载质粒p Adtrack-CMV的基础上构建p Adtrack-CMV-SERPINB2重组质粒,使用电穿孔方法将上述质粒分别转入慢粒细胞系K562细胞,运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ERPINB2在细胞内的表达与分布,采用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SERPINB2、BCR/ABL以及RB1的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 Adtrack-CMV-SERPINB2并转入K562细胞,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显示SERPINB2主要在细胞浆中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在K562细胞中过表达SERPINB2可轻微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p0.001),明显降低K562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1)并导致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多(p0.001)。Western blotting显示BCR/ABL表达无明显变化,SERPINB2、RB1表达水平增高。综上所述,SERPINB2可通过上调细胞内RB1的水平,使细胞周期更多的停留在G1期,从而对K562细胞的增殖与克隆形成能力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文探讨了桃儿七联合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桃儿七、伊马替尼(imatinib, IM)单独和联合处理K562细胞, 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药物对K562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处理之后K562细胞周期的变化;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及蛋白印迹法检测药物对BCR-ABL及其下游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桃儿七或IM单用相比,两药连用能更有效地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及克隆形成,能将K562细胞周期有效地阻滞在G2/M期。BCR-ABL融合蛋白及其下游STAT5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及磷酸化水平明显减少。以上结果表明,桃儿七和低浓度IM联合处理具有协同效应,能有效地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和BCR-ABL-JAK-STAT5信号通路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白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C. albicans)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系统受损或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失衡时,该菌可引起浅部感染,甚至会通过血液传播到器官组织引起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类疾病患病率的上升,化疗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白念珠菌感染逐渐增多[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