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甲3/夏防72-II野毒株中经终末传代选出了自然突变的ts株——夏原ts,其切断洞度为≤38℃。在地鼠肺中繁殖能力显著降低,但在小鼠中仍能保护野毒的攻击,其遗传性较为稳定。用夏原ts与灭活的甲2/福流58-8野毒重组,成功地选出了福Ri、福R2与福R3三株重组ts病毒,其切断温度与遗传稳定性与夏原ts相似。福Rl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均与福流58.8相同,福R2与福R 3血凝素与福流58.8相同,但神经氨酸酶则与夏原ts相同。用福R 3活毒作为母株与不同年代流行的甲,型变种的灭活病毒重组选育ts疫苗株。在选出的6株{燕苗株中{株反应性及免疫原性均较好,2株免疫原性较差,特别是与甲,型最近一个变种粤防77—38重组选出的疫苗株的免瘦原性很差。对我们的重组选育方法的特点,如应用自然ts母株,活毒一死毒重组和在鸡胚中选育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南充雉鸡的巢址选择和春夏季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6月,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在四川省南充市太和白鹭自然保护区对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巢址选择和春夏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对比分析,巢址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雉鸡的巢都是选择在乔木盖度小、距水距离较近、草本高度和盖度都较大的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干草丛中;影响雉鸡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坡度、总盖度、乔木平均胸径、乔木盖度、郁闭度、距水距离、距路距离、灌木平均高度、巢周围干草比例、裸地面积、巢上方覆盖物厚、灌木盖度和巢所在草丛宽度等13个因子。春夏季栖息地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雉鸡在春夏季倾向于在植被总盖度大、坡度适中、乔木盖度适中、草本盖度和高度较大、灌木盖度较小、灌木高度较大、隐蔽度较大、距路距离较远和郁闭度较大等的生境栖息。  相似文献   
4.
RNA-Seq作为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为大规模转录组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且更为有效的方法.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转录组学中多方面的研究,尤其近年来,该技术在进一步完善基因结构信息及挖掘新转录本及新基因方面的功能也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以牦牛卵巢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RNA-Seq技术对其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经测序后得到了一个包含26826516条过滤后测序读数,4828772880 bp的卵巢测序文库,比对分析显示,有16992条牦牛基因发生表达,其中3734条基因存在不同类型的可变剪接.功能分析表明,这些表达基因涉及多种GO分类及KEGG通路.进一步分析转录组数据发现,共有7340个基因的5′或3′端在原有基因组的位置基础上发生了延伸,同时还发现了6321个新转录本,定位回基因组预测显示,外显子数量为1~84个,其中2267个新转录本预测具有编码蛋白的能力.比对分析显示,共有1200~4993条新转录本分别与Nt数据库、Nr数据库及SwissProt数据库中的基因比对上,其中与牛相似性基因最多(41.4%),其次为野牦牛(33.0%)、绵羊(6.3%)、人类(2.8%)及小鼠(1.6%)等其他物种.进一步对新转录本进行GO分类注释,结果显示,与繁殖发育相关的GO分类占有较大比例,其中繁殖类别(reproduction)所涉及的新转录本最多.本研究结果为描绘牦牛卵巢正常转录组图谱及进一步探析牦牛繁殖性能提供了基础,同时证实RNA-Seq高通量转录组技术在完善基因结构及挖掘新转录本及新基因方面的具有强大的优势,为进一步完善牦牛基因组结构信息及挖掘潜在的新基因提供了丰富数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嗜盐古菌可以在盐沉积物中存活长达几百万年,是著名的长寿菌。许多嗜盐古菌分泌胞外蛋白酶,大多数分泌的胞外蛋白酶被称为Halolysin,具有以下特征:属于枯草杆菌蛋白酶类蛋白酶;在胞内折叠后经Tat途径高效分泌至胞外;可自加工形成成熟酶;尤其在天然宿主中大多数Halolysin在对数生长后期表达并在稳定期达到最高水平。目前Halolysin的酶学性质、加工成熟及分泌机制已被广泛研究,然而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较少。Halolysin SptA是嗜盐古菌Natrinema sp.J7-2的主要胞外蛋白酶,前期研究发现多个顺式调控元件协同调节SptA的生长期依赖性表达,使SptA参与J7-2菌株不同生长期之间的转变,而且在衰亡期之后SptA有助于J7-2菌株继续生存。【目的】研究Halolysin SptA对Natrinema sp.J7-2长期生存的作用。【方法】将J7-2菌株和突变体ΔsptA1分别在寡营养、无外源营养物质(液体)及营养丰富(固体)条件下长期培养,通过比较二者的生长、生存和SptA的表达分泌情况进一步探讨SptA的作用。【结果】J7-2菌株在寡营养条件下产生更多SptA,培养后期(33 d) J7-2菌株活细胞数显著高于ΔsptA1。在无外源营养物质情况下长期温育,J7-2菌株和ΔsptA1经历多次细胞分裂和细胞死亡,在延长温育期间(73—200 d)存活的J7-2菌株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存活的ΔsptA1细胞数量。在营养丰富的固体平板上培养的后期(160 d),由于营养物质消耗,J7-2菌株通过SptA吸收和利用来源于死细胞蛋白的降解产物,帮助其群体长期生存。【结论】SptA介导的细胞死亡和死细胞蛋白降解,促进J7-2菌株利用来源于死细胞的营养物质,从而有助于菌株群体在营养缺乏条件下长期存活。本研究提供了关于Halolysin生理作用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0~80μmol/L UA处理HCC细胞系(BEL-7404、Huh7、SMMC-7721和HepG2)和正常肝细胞系(HL-7702和HHL-5),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时代背景下,结合神经影像学方法,探明创造性的底层认知机制,把握创造性的毕生发展规律,探索有效激发个体创造性的方法,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筛选方法等问题亟待解决.创造性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个体的创造性于幼儿期便已开始萌芽,进入儿童青少年时期发展迅速、呈现波动式发展,进入成年期后发展较为平缓,在老年初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结合国内外抗性淀粉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抗性淀粉的分类,分析了抗性淀粉的制备工艺及其在糖代谢、脂代谢、体重控制、作为益生元防治肠道疾病等方面的生理功能,并介绍了抗性淀粉在面包、面条、油炸类、饮料类等食品生产及微型胶囊材料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紫杉醇虽被证明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其有一个严重的缺陷:水溶性低。临床使用中需使用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phorEL)或无水乙醇作为溶剂,但其在体内降解时能释放组胺,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以及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此外还存在患者耐受性差、血药浓度低、靶向性差等不足。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纳米技术改变了紫杉醇制剂的特征参数而使药物表现出缓释、控释性及靶向性等优势,解决了传统紫杉醇制剂水溶性差的缺点,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明显降低了紫杉醇的毒性和副作用,给紫杉醇药物在体内运输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矛盾造成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引发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制约和影响流域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福祉提升,加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以具有“山地—丘陵—平原”景观的河南省伊河流域为研究区,首先利用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矩阵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与需求进行制图,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时空变化;其次,结合供给动态趋势、需求动态趋势、供需比及供需比趋势比4个指标对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18年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水平持续增加,供给水平持续降低,上游调节服务供给水平较强,中下游的供给服务提供水平较高,下游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远大于上游。(2)栅格尺度下,1980—2018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高、低风险区占比分别为3.57%、96.43%,2000—2018年高风险等级面积较1980—2000年有所增加。(3)1980—2018年伊河流域7.69%的子流域高风险等级面积大于10%,7号和26号子流域风险等级相对本流域而言处于较高风险程度,2000—2018年的子流域这一比例达15.38%,且都分布于下游,整体上看,近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