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为研究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从白花蛇舌草全草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或光谱数据,结构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β-谷甾醇(2)、rubiadin(3)、2,6-二羟基-1-甲氧基蒽醌(4)、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5)、对香豆酸(6)、山奈酚(7)、槲皮素(8)和2-羟基-3-甲氧基-7-甲基蒽醌(9)。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氯仿提取部位的Fr.4、Fr.4-2及Fr.4-4流分具有较强体外抗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52.8、78.1和27.5μg/mL。  相似文献   
2.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是指存在于HLA-G基因第8外显子3′非翻译区(3′UTR)的一个插入/缺失多态,因其能影响HLA-GmRNA的稳定性,并进一步影响HLA-G蛋白的翻译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采用PCR和电泳技术对云南傣族和汉族两个人群进行了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傣族和汉族人群+14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97%和40.87%,+14bp/+14b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0%和17.31%,+14bp/-14b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54%和47.11%。与国内外已报道的其他人群的数据比较表明:云南汉族群体中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的分布与其他群体相似;傣族则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特点,推测其可能受到了遗传漂变的作用,但不排除自然选择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硫酸盐还原菌对油田驱油用水解聚丙烯酰胺体系黏度的影响.方法:以油田回注水配制不同分子量的HPAM溶液,考察硫酸盐还原菌在不同分子量聚合物中的生长繁殖情况及对HPAM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中分、高分、超高分HPAM-采出水体系初始黏度为21.7、25.4、38.9mPa·s.低于灭菌处理的23.0、27.8、45.8mPa·s.上述体系黏度在24h内明显下降.SRB的数量也由初始的3.0×103cfu/mL降低至10~102cfu/ml.结论:短期内SRB对高浓度的HPAM降解作用有限.SfUB培养物中的Fe2+是造成HPAM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SRB对HPAM黏度的影响是间接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肺动脉神经节丛(RPVGP)消融对胆碱能及儿茶酚胺诱发房颤的影响。方法:20只犬麻醉开胸后,暴露RPVGP,分别在消融RPVGP前后,经股静脉静滴乙酰胆碱(ACh)及儿茶酚胺。测量房颤诱发率及两类递质诱发房颤的阈浓度。结果:RPVGP消融前,静滴Ach和异丙基肾上腺素(IPA)及肾上腺素(EPI)(1~100μmol/l)均可诱发AF,诱发率100%。Ach、IPA和EPI的诱发阈浓度分别为2.6±0.3μmol/l,3.3±0.2μmol/l,5.6±0.2μmol/l。RPVGP消融后,Ach及儿茶酚胺的AF诱发率分别降至10%及35%,且三种递质的诱发阈浓度分别提高至2.6±0.3μmol/l、22.5±2.4μmol/l和26.±2.6μmol/(lP<0.05)。结论:消融RPVGP使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诱发房颤的阈浓度增高,并降低此二类介质的房颤诱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运动作为对比,观察不同时长(14 d、28 d)间歇性禁食的体重控制效果,探究其对骨骼肌质量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雄)随机分为3组(n=20):安静对照组(Sed组)、间歇性禁食组(InF组)、有氧运动组(Exe组),设实验周期分别为14 d和28 d。InF组采用间歇性禁食(隔日禁食),Exe组施加跑台运动干预,每周记录体重。DEXA检测体脂并计算体脂指数,天平称量比目鱼肌湿重(双侧)并计算湿重指数,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外基质蛋白laminin反映肌纤维横截面积、检测LC3标记自噬体,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数量及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ULK1、LC3、p62及调控蛋白AMPKα、p-AMPKα(Thr17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干预7 d开始,InF、Exe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Sed组,且InF组体重显著低于Exe组(P<0.01),28 d干预后InF、Exe组体脂指数显著低于Sed组,且InF组体脂指数显著低于Exe组(P<0.05)。②干预28 d时Exe组单根肌纤维面积较Sed、InF组明显增大(P<0.01)。③在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霉素对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和谷胱甘肽(GSH)的影响。方法:应用红霉素5μg/ml分别孵育细胞16-HBE细胞2h,8h,16h,24h。分别应用显色法,Westemblot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内GSH,γ-GCS重链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经红霉素孵育后,16、24h后,细胞内GSH、γ-GCS重链蛋白和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结论:红霉素对支气管上皮细胞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和GSH的合成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动因子是在运动过程中由骨骼肌产生并分泌到血液循环中的物质,是骨骼肌与运动器官之间的"桥梁"。鸢尾素(Irisin)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PGC-1α)依赖性肌肉因子,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促进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向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转变、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参与骨代谢,加速成熟成骨细胞向骨髓基质细胞的转化以及改善大脑功能等。研究表明,在上述领域中,运动干预会引起Irisin表达发生变化。本文将深入讨论Irisin是否符合运动因子的判断标准,并总结不同模式的运动干预对Irisin表达的影响,以便为Irisin与运动因子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骨骼肌加压运动(KAATSU training)是神经肌肉训练的新方法,通过对肢体近端的适度压迫,可有效闭塞血管、限制血流量,致使肢体远端相对缺血,达到以小强度的骨骼肌加压运动刺激肌肉生长,得到普通大强度抗阻训练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加压运动的特点、效果和作用,分析加压运动在不同因素下引起的骨骼肌应激性和适应性变化,并对其防治去负荷肌萎缩的前景进行展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生物合成是细胞适应能量需求、维持能量稳态的重要手段,其过程受到生物钟系统的全局调控。作为机体的能量供应站点,线粒体生物合成障碍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时钟基因Rev-erbα能整合昼夜节律与能量代谢,在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运动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改善健康、促进恢复的非药用方式,不仅能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强,还与Rev-erbα存在着双向调节,因此考虑Rev-erbα可能是运动诱导线粒体生物合成的中介物质。本文就Rev-erbα在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影响Rev-erbα的可能因素、运动与Rev-erbα的相互作用及运动通过Rev-erbα诱导线粒体生物合成的潜在机制进行了梳理和探讨,以期为运动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可调节能量代谢、诱导线粒体生物合成;在骨骼肌中促进肌纤维类型由IIb型或IId/x型向IIa型或I型转化;PGC-1α-b和PGC-1α-c亚型与运动耐力变化关系密切。全身性和骨骼肌特异性调节PGC-1α表达对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转化和运动耐力的改变具有一定差异。外源性调控PGC-1α表达对提高运动耐力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