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27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More than half of institutionalized older people need a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 annually, with high resources consumption and higher risk of adverse events, due to high complexity. Direct admission to Acute Geriatric Unit (AGU), after geriatric consultant and nursing home medical team assessment, could be a safety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admission.Methods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AGU patients admitted by Nursing Home Geriatric Team between January, 1st and December, 31st, 2021. Planned admissions and SARS-CoV-2 positive patients were excluded. Medical (sociodemographic, clinical, functional and cognitive) records and outcomes data (inpatient mortality, hospital and ED lenght of stay, transfer to ED and delirium within 48 h after admission, hospital discharge location) were collected.ResultsTwo hundred and six patients directly admitted, 101 through ED (N 307). 62.5% with Barthel index <40, 65% with dementia, 56.4% with Charlson index ≥3. Inpatient mortality was 14.6% in direct admission, 20.8% in ED referral group, p = 0.14. Hospital lenght of stay was 9.61 ± 6.01 days in direct admission, 11.22 ± 5.36 days in ED group, p = 0.02. 27.7% of patients with delirium in direct admission and 36.6% in ED group; only one patient was transferred to ED, within 48 h after admission.ConclusionsDirect admission is a safety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ED referral in institutionalized older people after geriatric assessment, due to no increased mortality, shorter length of stay and hospital cost reduction.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八段锦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2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抗阻运动干预,119例)和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八段锦干预,119例)。观察两组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12周后,联合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联合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联合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于对照组。干预12周后,联合组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联合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联合抗阻运动用于老年T2DM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糖脂代谢,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对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卒中患者血清五聚素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以及微栓子信号(ME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LAA型脑卒中患者,根据其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6例),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单独治疗,和观察组(64例),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脑卒中量表(NIHSS)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状态、炎症因子[血清五聚素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脑血流微栓子信号(MES)阳性率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78.57%(χ2=7.653 ,P=0.00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S-100β及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TX3、Lp-PLA2水平及MES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6.25 % vs 5.36 %)(Fisher=1.000)。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老年LAA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PTX3、lp-PLA2水平及MES阳性率,控制病情发展,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白介素(IL)-4、IL-6、IL-33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筛选82例纳入重症组,从同期老年健康体检志愿者中选取50例纳入正常组。对比两组的IL-4、IL-6、IL-33与肠道菌群水平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肠道菌群与IL-4、IL-6、IL-33水平相关性,根据重症组随访6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55例、死亡组27例,对比生存组、死亡组的临床因素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肺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1)对比正常组,重症组的IL-4、IL-6、IL-3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2)对比正常组,重症组的大肠埃希菌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双歧杆菌水平明显降低(P<0.05);(3)大肠埃希菌与IL-4、IL-6、IL-33均呈正相关,双歧杆菌与IL-4、IL-6、IL-33均呈负相关;(4)对比生存组,死亡组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IL-4、IL-6、IL-33、大肠埃希菌、机械通气比例、餐后2 h平卧比例均明显更高且双歧杆菌明显更低(P<0.05);(5)重症肺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加、APACHE-Ⅱ评分升高、IL-4升高、IL-6升高、IL-33升高、大肠埃希菌升高、机械通气、餐后2 h平卧且独立保护因素是双歧杆菌升高。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与肠道菌群失衡,患者的IL-4、IL-6、IL-33、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异常变化并且存在密切关系,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年龄、机械通气、餐后体位等因素均会影响其预后生存结局。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多点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择期行THA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0)、B组(n=40)、C组(n=40),三组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多点髂筋膜间隙阻滞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B组、C组分别给予0.5 μg/kg、1.0 μg/kg、1.5 μg/kg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比三组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脑神经损伤情况,观察三组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的阻滞消退时间、拔管时间长于A组,首次下床时间短于A组(P<0.05)。B组、C组的阻滞消退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三组麻醉诱导后即刻(T1)~手术结束时(T3)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后降低(P<0.05)。B组、C组的T1~T3时间点HR、MAP均低于A组,且B组低于C组(P<0.05)。三组T3时间点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升高(P<0.05)。B组、C组的T3时间点Cor、IL-6、TNF-α均低于A组,且B组低于C组(P<0.05)。B组、C组的T3时间点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均低于A组,且B组低于C组(P<0.05)。B组、C组的T3时间点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均高于A组,且B组高于C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多点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1.0 μg/kg右美托咪定在THA中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可缩短首次下床时间,减轻机体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波动以及脑部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髓内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amma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2.50 %,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 %,P<0.05)。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感染、褥疮、固定松动、股骨头坏死及严重疼痛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明显优于Gamma钉治疗,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6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本院)骨科诊治单侧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1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注射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七氟烷组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记录与调查两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七氟烷组的术后苏醒时间(7.10±0.22)min、拔管时间(8.65±0.46)min等都显著短于对照组(14.09±1.09)min、(18.76±1.44)min,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T1、T2、T3与T4时间点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表现正常,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术后1 d、术后14 d的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14 d的血清IL-6与TNF-α值均显著低于术后1 d (P<0.05)。术后1个月七氟烷组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8 %(1/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 %(7/56),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4.846,P=0.028)。结论:七氟烷复合麻醉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比较好,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少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MDT)下的营养干预对围术期老年骨折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2例行常规治疗的围术期老年患者作为非MDT组,选取同期43例实施MDT模式并给予营养干预的围术期老年患者作为MDT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术后MDT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非MDT组,NRS2002评分、CRP、IL-6水平均低于非M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9 6、-4.138 8、9.073 3、-6.669 5、-4.500 2,P=0.000 4、0.000 1、0.000 1、0.000 1、0.000 1)。MDT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非M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髋关节置换术:t=2.154 8,P=0.034 1;膝关节置换术:t=2.491 9,P=0.018 9)。MDT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非M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2 1,P=0.001 2)。结论 MDT模式下的营养干预能够有效促进老年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对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全腹膜外(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TEP)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影响,以促进该方法的临床使用。方法:2014年9月到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腹股沟疝老年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LB组与对照组各9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麻,QLB组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QLB,记录两组镇痛与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12 h对比,两组术后24 h与36 h的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QLB组术后12 h、24 h与36 h的疼痛VAS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QLB组术后7 d的血肿、呼吸抑制、脏器损伤、腹股沟区包块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9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1 %(P<0.05)。QLB组的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自控静脉镇痛泵次数、自控静脉镇痛泵累计用量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QLB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在老年患者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能提高镇痛与麻醉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