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23篇 |
免费 | 4474篇 |
国内免费 | 2288篇 |
专业分类
1608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5篇 |
2024年 | 402篇 |
2023年 | 498篇 |
2022年 | 540篇 |
2021年 | 632篇 |
2020年 | 609篇 |
2019年 | 523篇 |
2018年 | 397篇 |
2017年 | 429篇 |
2016年 | 391篇 |
2015年 | 502篇 |
2014年 | 676篇 |
2013年 | 535篇 |
2012年 | 642篇 |
2011年 | 686篇 |
2010年 | 684篇 |
2009年 | 697篇 |
2008年 | 918篇 |
2007年 | 650篇 |
2006年 | 584篇 |
2005年 | 577篇 |
2004年 | 492篇 |
2003年 | 455篇 |
2002年 | 431篇 |
2001年 | 386篇 |
2000年 | 306篇 |
1999年 | 273篇 |
1998年 | 220篇 |
1997年 | 233篇 |
1996年 | 217篇 |
1995年 | 212篇 |
1994年 | 168篇 |
1993年 | 165篇 |
1992年 | 136篇 |
1991年 | 164篇 |
1990年 | 128篇 |
1989年 | 106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58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76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4篇 |
1975年 | 2篇 |
1966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肠道生理性细菌粘附机制的研究进展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大连116023蒋寒青,康白双歧杆菌、乳杆菌是肠道最具代表性的二种生理性细菌。纵观国内外的生态制品,大多数含有双歧杆菌、乳杆菌。它们通过口服,进入肠道后能否粘附(adhesion)于宿主肠道粘...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组织培养、形态学观测结合真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生物学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菌根组织解剖学各部位、茎段愈伤组织及其与菌根真菌互作后紫杉醇含量、菌根菌组分离纯化和种属鉴定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菌根原始根组织中紫杉醇的含量比须根高0.645 mg/g,比其他器官组织高1个数量级,且南方红豆杉茎段愈伤组织与菌根真菌互作可提高愈伤组织紫杉醇的含量。菌根菌组经分离纯化共获得26个菌株,分属3门6纲9目11科14属,分别为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菌属(Trichoderma)、镰孢霉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Cylindrodendrum、小帚梗柱孢属(Cylindrocladiella)、螺旋聚孢霉属(Clonostachys)、炭角菌属(Xylaria)、枝孢霉属(Cladosporium)、棒孢属(Corynespora)、Paraboeremia、无柄盘菌属(Pezicula)、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烟管菌属(Bjerkandera),其中前两属为优势菌属,表明南方红豆杉菌根真菌存在种属多样性,且发现与其根、树皮、韧皮、木材、叶等器官组织中的内生真菌菌群的种类多样性间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菌根真菌与南方红豆杉未木栓化根共生互作是其具有较高紫杉醇积累的生物学基础。本文为南方红豆杉菌根较高紫杉醇含量与菌根真菌间的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硫酸铵梯度盐析法提取中华芦荟在不同饱和度硫酸铵下沉淀的蛋白质组分,采用抑菌圈法测其抑菌活性,其中60%硫酸铵浓度下沉淀的蛋白组分对细菌良好的抑菌活性。进一步通过SephadexG-25凝胶柱层析初步分离该蛋白溶液,对分离得到的4组多肽进行抑菌活性分析,结果显示峰2对多种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志贺菌属致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岛是指细菌染色体上具有典型结构特征的基因片段,主要编码细菌毒力及代谢相关产物。志贺菌属基因组中已发现了多个致病岛,并广泛存在于该菌属的各群细菌中,与致病性和耐药性等密切相关。对志贺菌属致病岛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其致病机制、开发防治细菌性痢疾的新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选择NK92-MI细胞为研究体系,研究SP对NK细胞的杀伤活性及功能性受体NKG2D/NKG2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SP对NK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测定NK92-MI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采用Real-Time 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NK92-MI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和抑制性受体NKG2A的基因表达和膜表达。10-14~10-8 mol/L的SP在体外可明显增强NK92-MI细胞的杀伤活性。该浓度范围的SP均可上调NKG2D/NKG2A的mRNA水平;10-14~10-8 mol/L的SP均上调NKG2D/NKG2A的膜表达,较低浓度(10-14 mol/L)的SP仅使NKG2D表达上调,而NKG2A表达无明显变化;SP刺激NKG2D膜表达增加的程度高于NKG2A。生物肽SP调节NK细胞功能性受体NKG2D/NKG2A的表达,可能是SP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的一种原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重组表达人源类溶菌酶蛋白6(human lysozyme-like protein6,h Lyzl6),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分析。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爱性设计并人工合成h Lyzl6基因,将其连接至含有乙醇氧化酶启动子(AOX1)的p PIC9K质粒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PIC9K-hlyzl6;重组表达载体经线性化后电转化入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高拷贝重组菌株后进行甲醇诱导表达。经甲醇诱导72 h后发酵液上清中酶活性达到最高值,发酵液上清经SDSPAGE检测在14.8 k Da处有重组h Lyzl6蛋白条带,分子量符合预期,通过甲壳素亲和层析可对其进行纯化;采用比浊法测定h Lyzl6酶学活性,结果表明h Lyzl6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有较好的杀灭作用,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 H为5.5,其酶活力为54 700U/mg,Cu2+对其活性有明显抑制,EC50为30.2799 mg/L。采用基因工程方法首次在毕赤酵母GS115成功表达了重组h Lyzl6,证实其在体外具有杀菌活性,初步揭示h Lyzl6在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免疫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 Lyzl6的功能和应用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Libo Shan Ping He Jen Sheen 《植物学报(英文版)》2007,49(1):105-111
Plants possess innate Immune systems to prevent most potential Infections. The ancient and conserved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are triggered by microb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MAMPs) and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broad-spectrum defenses. However, successful bacterial pathogens evolved type Ⅲ virulence effectors to suppress MAMP-medlated immunity. To survive, plants further developed highly specific resistance (R) genes to trigger gene-for-gene-mediated immunity and turn the virulent pathogens into avirulent ones. We summarize here the very recent advances in this dynamic coevolution of plantbacterium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9.
10.
本研究旨在构建由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携带的单纯疱疹I型病毒质粒及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重组型BAC-HSV-1感染性子代病毒。构建了携带HSV-1同源臂的质粒C223-UL43左臂-UL47右臂。将该质粒线性化后与HSV-1基因组共转染至Vero细胞,通过真核细胞内同源重组产生了含有GFP报告基因的BAC-HSV-1重组病毒,噬斑纯化筛选出阳性重组病毒,并再次感染Vero细胞,Hirt法提取BAC-HSV-1环形基因组并将其电穿孔入DH10B感受态细胞,由PCR和酶切法鉴定BAC-HSV-1质粒。为研究BAC-HSV-1子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给予BAC-HSV-1质粒和HSV-1基因组DNA,收取病变细胞的上清液,以MOI=0.1再次感染Vero细胞,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法测定两组的病毒滴度。PCR和酶切法分别鉴定BAC-HSV-1,结果示BAC-HSV-1构建成功。TCID50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病毒滴度,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毒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间穿梭的HSV-1-BAC重组病毒/质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