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4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251篇
  2234篇
  2025年   1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植物园引种苏铁蕨成功①王用平魏德生曾莉莉陈德明(贵州省植物园,贵阳550004)苏铁蕨(Braineainsignis(Heek.)J.Sm)又称赤蕨,为乌毛蕨科苏铁蕨属单一野生蕨类,是孢子植物向裸子植物进化的一种植物。属珍稀濒危植物。我省镇宁...  相似文献   
2.
扁蚜亚科昆虫虫瘿多样性研究(半翅目,蚜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虫瘿是蚜虫诱导植物异速生长的结果,虫瘿作为蚜虫重要的延伸特征,对蚜虫系统分类、系统发育关系、以及起源演化等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虫瘿的形态结构、着生部位等在蚜虫的物种间存在非常丰富的多样性,是蚜虫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也是物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在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资料的基础上,从结瘿的植物、虫瘿着生部位、形态结构及类型等4个方面对扁蚜亚科虫瘿的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亚科蚜虫大多都在原生寄主上形成虫瘿,个别属及种可在次生寄主上成瘿;虫瘿在类型上有虫瘿和伪虫瘿之别;在着生部位上,有叶片、叶脉、叶柄、小枝、粗枝等;虫瘿的形状也十分多样,有管状、袋状、球状、半球形、刺球状、纺锤形、圆锥形、分支状、香蕉束状等;在结构上既有单室、多室之分,也有开放型、封闭型之别.对于虫瘿多样性的研究,可为虫瘿演化规律的探讨提供重要信息,也是基于虫瘿进行物种鉴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蕨叶藁本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蕨叶藁本(Ligusticum pteridophyllum Franch.)系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又称黑藁本、岩川芎、岩林等,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药用其根,味辛性温,具散寒、去湿、镇静、止痛等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偏头痛、神经性头痛、胃寒痛及肌肉关节痛等症,化学成分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初步研究了其根的化学成分。 实验样品采于云南省巍山县(1986)。蕨叶藁本根粗粉用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糖浆状棕红色粗提物。此粗提物加适量的水搅拌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得脂溶性部分。脂溶性部分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10个成分,经各项光谱测定,理化数据和文献报道或标  相似文献   
4.
详细研究了滇东南早泥盆世坡松冲组中的Stachyophyton yunnanense Geng,对其主轴和侧枝的外部形态特征作了进一步的描述,首次报道了主轴的解剖构造,并对其复原图做了修正。根据研究结果,认为Stachyophyton为分类位置不明的一大类,可能与石松类的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5.
6.
首次发现了树矛茧蜂属(DendrosotinusTelenga,1941)在中国的分布,并记述了该属1新种———武夷树矛茧蜂(D.wuyi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7.
凤蝶亚科(凤蝶科,鳞翅目)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种凤蝶亚科蝶类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结合GenBank中其它相关类群的序列,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构建凤蝶亚科的分子系统树,探讨该亚科各类群间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燕凤蝶族构成凤蝶亚科蝶类系统树基部的一个独立分支;燕凤蝶族和裳凤蝶族为单系发生,且裳凤蝶族聚在凤蝶族内部;喙凤蝶族的单系性尚不能确定.综合分子系统学、形态学及寄主植物等相关证据,推测斑凤蝶类为凤蝶族中早期分化的一支;较之裳凤蝶类,斑凤蝶类可能更早从二者最近的共同祖先中分化出来.  相似文献   
8.
鼠平亚科田鼠族(Microtini)是一个分布广、物种多、在分类学上存在争议也较多的类群。通常认为该族在全世界有10属81种,中国有7属24种。近年来,通过广泛采集标本,开展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基本厘清我国鼠平亚科田鼠族分类与系统发育问题。确认田鼠族在全世界仅8属,分别是东方田鼠属(Alexandromys)、雪田鼠属(Chionomys)、毛足田鼠属(Lasiopodomys)、艾草田鼠属(Lemmiscus)、田鼠属(Microtus)、松田鼠属(Neodon)、沟牙田鼠属(Proedromys)和川西田鼠属(Volemys)。帕米尔田鼠属(Blanfordimys)被证明是田鼠属的亚属,白尾松田鼠属(Phaiomys)是松田鼠属的同物异名,水鼠平属(Arvicola)被证明不属于田鼠族。而东方田鼠属是从田鼠属的亚属提升为属。中国田鼠族包括6属26种。青海毛足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白尾松田鼠(Phaiomys leucurus)和克氏田鼠(Microtus clarkei)均属于松田鼠属。凉山沟牙田鼠(Proedromys liangshanensis)、林芝松田鼠(Neodon linzhiensis)、聂拉木松田鼠(Neodon nyalamensis)和墨脱松田鼠(Neodon medogensis)是近年来命名的新种。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壁蜂族十新种记述(蜜蜂总科,切叶蜂科,壁蜂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壁蜂族Osmiini 4属10新种:方角壁蜂Osmia(s.str.)quadricornuta sp.nov.,拟红壁蜂Osmia(s. str.)rufinoides sp.nov.,延边壁蜂Osmia(s.str.)yanbianense sp.nov.,陕西壁蜂Osmia(Helicosmia)shaanxiense sp.nov.,吉林壁蜂Osmia(Melanosmia)jilinense sp.nov.,新疆栉壁蜂Stenosmta xinjiangense sp. nov,脊臀裂爪蜂Chelostoma(s.str.)carinocaudata sp.nov.,长舌裂爪蜂Chelostoma(Ceriaheriades)longilabraris sp.nov.,红角拟孔蜂Hoplitis(Alcidemea)rufoatennails sp. nov.,波氏拟孔蜂Hoplitis(Megalosmia)popovi sp. nov..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