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篇
  244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心肺支持技术,临床上能够为严重、可逆性的心肺衰竭患者提供循环、呼吸支持.近年来,新生儿、儿童和成人脓毒症患者应用ECMO治疗的成功报道日渐增多,掀起了脓毒症患者应用ECMO治疗的热潮.然而,ECMO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却一直存在争议.大量回顾性研究表明新生儿及儿童脓毒症患者中应用的成功率相对较高,成人脓毒症患者应用ECMO治疗例数较少,但仍可在其他治疗无效的前提下尽早尝试ECMO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4(TLR4)、脂联素(APN)与炎症反应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8年4月期间在重庆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将脓毒症患者分为高分组17例(APACHEⅡ评分≥20分)和低分组43例(APACHEⅡ评分20分)。比较两组血清中的TLR4、APN、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高分组和低分组患者血清中的TLR4、APN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析脓毒症患者TLR4、APN的表达与炎症因子、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中的TLR4、PCT、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分组患者血清中的TLR4、PCT、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低分组,APN水平明显低于低分组(P0.05)。脓毒症患者TLR4的表达与PCT、TNF-α、CRP、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APN的表达与PCT、TNF-α、CRP、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病情越严重,TLR4水平越高,而APN水平越低,TLR4、APN可能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来影响脓毒症患者的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是由致病微生物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合并血压降低且经快速液体复苏后血压仍不能恢复正常者称为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其中一部分患者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由于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早期敏感性诊断手段,脓毒症病死率居高不下。每10万人口中约50-300人会发生严重脓毒症,其短期死亡率达20%-25%,当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时其死亡率达50%。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多种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疗效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了解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中不同生物标志物的意义及价值,对于脓毒症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及干预,降低患者病死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对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价值的主要标志物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指标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7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35例)和普通组(35例)。两组均予以控制感染、能量营养支持和治疗基础疾病等常规治疗,必要时予以机械通气或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强化组将胰岛素加入微量泵持续泵入,调整速度24 h内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普通组常规使用胰岛素治疗,24 h内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L。判断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血清内毒素、DAO和D-乳酸变化,并评估其疗效。结果 治疗7 d后,两组血清内毒素、DAO和D-乳酸指标[(0.20±0.048)EU/mL、(2.92±0.43)U/mL、(0.11±0.03)mmol/L、(0.27±0.06)EU/mL、(3.78±0.50)U/mL、(0.17±0.03)mmol/L]较前[(0.37±0.07)EU/mL、(4.52±0.61)U/mL、(0.24±0.05)mmol/L、(0.36±0.08)EU/mL、(4.47±0.64)U/mL、(0.23±0.04)mmol/L]明显下降(t=4.25、2.89、3.48、2.37、2.19、2.41,P<0.01或P<0.05),且强化组下降值更明显(t=2.31、2.21、2.43,P<0.05);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强化组(94.29%)明显高于普通组(77.14%)(χ2=4.20,P<0.05)。结论 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脓毒症的疗效较显著,可降低内毒素、DAO和D-乳酸水平,降低肠黏膜通透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时机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60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CRRT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1-2期,n=30)和晚期组(3期,n=3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AP)、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等临床资料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肾功能恢复率及28 d病死率等。结果:与早期组比较,晚期组治疗后WBC计数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12 h、24 h、72 h,早期组ACHEⅡ评分较晚期组显著降低(P0.05)。与晚期组比较,早期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肾功能恢复明显升高,28d内病死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早期启动CRRT治疗,最佳介入时间是KDIGO-AKI 3期之前,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方清下汤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白介素-1(IL-1)及白介素-6(IL-6)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减轻肺损伤机制.方法 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肺损伤组(模型组),盲肠结扎穿孔+复方清下汤组,以及盲肠结扎穿孔+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组,造模24 h后收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中IL-1、IL-6的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上述蛋白mRNA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IL-1、IL-6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抗生素及中药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IL-1、IL-6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抗生素及中药处理组两组检测数据相近.结论 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时细胞因子IL-1、IL-6过度表达可能是造成脓毒症肺损伤的重要原因;复方清下汤处理的动物模型肺损伤减轻的同时IL-1、IL-6表达变化,提示它可能通过调控IL-1、IL-6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脓毒症患者中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myeloid cell trigger receptor 1,sTREM1)、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衡的相关性。将2016年5月-2019年6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6例脓毒症患者纳入脓毒症组,同期收治的未并发脓毒症患者50例纳入非脓毒症组,同期到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之间肠道菌群α多样性、肠道菌群含量,以及血清sTREM1、PCT、NF­κB水平的差异,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组Ace指数、Chao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类杆菌、双歧杆菌含量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含量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血清sTREM1、PCT、NF­κB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中sTREM1、PCT、NF­κB水平与Ace指数、Chao指数、Shannon指数均呈负相关(P<0.05),与Simpson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果提示,脓毒症患者中血清sTREM1、PCT、NF­κB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急诊腹腔感染相关脓毒症患者血清脑钠肽(BN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0月接收的318例急诊腹腔感染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脓毒症,将其分为单纯感染组(n=233)与脓毒症组(n=85),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清BNP、PCT、SIGIRR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究血清各指标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将脓毒症组患者根据其28d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56)与死亡组(n=29),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清BNP、PCT、SIGIRR水平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s方程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BNP、PCT、SIGIRR水平对脓毒症组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单纯感染组与脓毒症组患者病原体种类、WBC、CRP、ALB、APACHEⅡ及SOFA比较差异显著(P<0.05);单纯感染组血清BNP、PCT、SIGIRR水平均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组患者BNP、PCT、SIGIRR水平与WBC、CR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ALB呈显著负相关(P<0.05);脓毒症患者中,死亡组血清BNP、PCT、SIGIRR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清BNP、PCT及SIGIRR水平均与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BNP、PCT、SIGIRR单独及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876、0.826、0.779、0.976,敏感度为86.21%、82.76%、75.86%、96.55%,特异度为75%、75%、71.43%、69.64%,联合诊断价值更高。结论:BNP、PCT、SIGIRR与腹腔感染相关脓毒症患者具有一定关联性,可作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联合血清载脂蛋白M(APOM)、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251例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根据入院28 d是否出现了病死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入院28 d病死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64指数、血清APOM、HMGB1与常规感染指标预测患者入院28 d病死的价值。结果:与存活组比较,病死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HMGB1显著升高,血清APOM显著降低(P<0.05)。APACHEⅡ评分高、降钙素原高、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高、C反应蛋白高、HMGB1高、APOM低是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病死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APOM、HMGB1联合预测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病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大于单项指标预测。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HMGB1升高及APOM降低与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病死风险相关,且联合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林名瑞  陈怀宇  文丹  姚洁  李玮 《蛇志》2021,(1):23-27
目的采用Small RNA测序技术检测脓毒症小鼠24 h脾组织microRNA(miRNA)的表达变化,并从非编码基因层面分析脓毒症脾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脓毒症组,每组15只。脓毒症组采用LPS 10 mg/kg腹腔注射进行建模,对照组仅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两组术毕均行肌肉注射平衡液5 ml/kg,并于术后24 h各组随机取5只小鼠的脾组织提取RNA,采用Small RNA测序技术进行miRNA检测,然后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脓毒症小鼠脾组织的miRNA表达差异及靶基因预测。结果小鼠建模后24 h,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小鼠脾脏组织已知及未知miRNA表达上调数分别为39个、3个,下调数分别为16个、3个。其中已知miRNA表达上、下调倍数最大的前5个基因分别为Rno-miR-217-5p,rno-mir-216a-5p,rnomiR-216b-5p,rno-miR-375-3p,rno-mir-216b-3p。下调倍数前5的miRNA:Rno-miR-138-5p,rno-miR-451a-3p,rno-miR-138-1-3p,rno-miR-202-5p,rno-miR-592。结论LPS诱导脓毒症小鼠可出现miRNA表达量的改变,其上、下调倍数最显著的miRNA可能对预测LPS诱导的脓毒症脾功能损伤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