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4篇 |
免费 | 284篇 |
国内免费 | 123篇 |
专业分类
219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96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132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102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157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的工作表明,经12,13-二丁基佛波酯(PDBu,蛋白激酶C激动剂)作用的蛙骨骼肌纤维出现兴奋收缩去耦联。为了了解这种去耦联是否由去横小管引起,本工作研究了细胞内诱发的动作电位。在用渗透压法去横小管后,表明存在完整横小管的动作电位的后去极化逐渐消失。但是,从经1μmol/LPDBu作用12或24h肌纤维中记录到的动作电位依然存在后去极化。上述结果提示,暴露于PDBu的蛙骨骼肌纤维的横小管完整。因而,由PDBu引起的兴奋收缩去耦联的机制仍有待阐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建立卒中后抑郁小鼠动物模型。方法先利用结扎颈总动脉造成小鼠不完性全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损伤,利用悬尾和强迫游泳方法诱导小鼠抑郁模型,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全面考察其影响因素,确定最佳造模条件。结果以缺血5min,再灌10min,再缺血5min所诱导抑郁模型最为明显,且死亡率较低。结论利用此方法所造卒中后抑郁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较高且经济的特点,适用于该类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在经历人工寒潮中风前血液中vWF与IL-6含量变化从而预测中风的发生.方法:双肾双夹法制作RHRSP模型,经历人工寒潮并于寒潮前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vWF与IL-6含量.结果:脑梗塞组寒潮前vWF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卒中组,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寒潮前的IL-6含量明显高于非卒中组.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液中IL-6和vWF的含量可能预测经历寒潮时发生脑卒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5.
抗体类药物往往存在复杂多样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由此产生高度的异质性。PTMs表征是抗体类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早期研发阶段,高质量的结构表征可以为药物筛选、药物发现、工艺开发和优化提供指引和依据。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的表征分析手段可快速、准确地识别PTMs,已成为抗体类药物PTMs分析及结构表征的有力工具。该文综述了抗体类药物非聚糖PTMs的鉴定成果,内容包括修饰类型、修饰位点、修饰所在区域、表达系统信息及潜在影响,并对LC-MS表征分析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希望为抗体类药物早期研发阶段的表征分析提供参考。综述的非聚糖PTMs均通过LC-MS或LC-MS/MS技术得到了鉴定。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单一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单侧PKP 术后对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影响。方法:62 例行T12 椎体骨质疏松
性压缩性骨折单侧PKP 术后的患者,测量术前,术后2 天、6 个月、1 年T11 椎体及L1 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计算椎体压缩
率,比较两椎体各时相点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椎体压缩率的变化。结果:术后2 天L1 和T11 的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压缩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术后6 个月、1 年后两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压缩率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1 和T11 术后2 天、6 个月、12 个月不同时相,三点压缩率越来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侧PKP术后椎体相
应负荷的改变,对下位邻近椎体较上位椎体高度影响较大,可能与相邻下位椎体承受的重力高于上位相邻椎体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吉林省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中,潜在供者对于捐献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器官捐献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自2011年7月—2014年12月的291例潜在供者为研究对象,对转化率、同意率、捐献成功时间与捐献失败原因进行描述分析,对潜在供者人口学、临床指标等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捐献成功率即供体转化率为31.9%,家属同意捐献率为52.2%。捐献成功时间集中在夏秋季节。男性高于女性,但无统计学差异。捐献是否成功与潜在供者的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职业、既往史、死因、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来源类型有统计学意义。捐献是否成功与潜在供者的性别、居住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吉林省器官捐献率不高,潜在供者转化率较低。潜在供者的自身条件及家属意见影响捐献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BC) 克拉霉素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疗效。方法RBC 350Mg 克拉霉素500mg口服,每天2次,共7d。结果治疗后Hp的根除率为86.5%。结论RBC 克拉霉素7d根除Hp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家兔面神经后核内侧区在呼吸节律起源中的作用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从腹侧面暴露家兔延髓,脑内微量注射1%普鲁卡因阻滞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全部动物(n=20)一次注射(0.3—1.0μl)后即能可逆地消除呼吸节律。区域对照显示此区非常局限,范围约1.0×1.0×1.0mm。组织学检查表明为面神经后核内侧区。本文分析了 mNRF的呼吸相关神经元(RRNs)的放电形式。在 mNRF 有较多的呼气(E)神经元和呼气-吸气跨时相(E-IPS)神经元。在阻滞 mNRF 引起呼吸停止期间,观察到低位延髓背侧呼吸群(DRG)和腹侧呼吸群(VRG)尾端区 RRNs 放电的节律性消失,表现连续放电或停止放电。电刺激DRG,VRG 尾端区,只能诱发短串的膈神经放电,而不能产生节律性发放。说明这些区域的RRNs 无自动节律性活动的能力。结果表明,面神经后核内侧区与呼吸节律发生有关,它可能是呼吸节律发生器的一个重要的所在部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