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4篇 |
免费 | 160篇 |
国内免费 | 144篇 |
专业分类
150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形态计量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胰岛素诱导低血糖大鼠心房肌细胞核周区特殊颗粒(ASG)的体密度、面数密度和数密度及平均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高尔基复合体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别(P>0.05)。实验组的心房利钠肽(ANP)的免疫反应强度比对照组强(P<0.001)。提示胰岛素诱导低血糖对心房利钠肽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表明ANP作为生理和病理调节递质与代谢刺激相拮抗。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地高辛标记前胰岛素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Wistar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实验用Wistar大鼠5只,胰腺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并在同一固定液中后固定24h,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结果表明,经前胰岛素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的胰腺切片中,胰岛B细胞呈蓝色。杂交反应物位于B细胞的细胞质和部分核仁中,胞核无色。胰岛其它细胞及胰腺外分泌部腺泡细胞无杂交反应物。对照切片中均无阳性信号出现。结果表明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不仅具备非同位素标记探针的优点而且能精确检测特异性mRNA的表达。本研究方法操作便利,可靠精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4.
B27K—去B链C端三肽胰岛素的制备、生物活力与自聚合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液相合成五肽Gly Phe Phe Tyr Lys(Boc)Obut,与B链C端去八肽胰岛素酶促缩合得到B2 7K 去B链C端三肽胰岛素(B2 7K DTrI,B2 7K destripeptideinsulin)。用小鼠惊厥法和小鼠降血糖法测得B2 7K DTrI的整体生物活力为标准胰岛素的 80 % ,B2 7K DTrI与人胎盘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能力为标准胰岛素的 ( 12 5± 13 ) %。用凝胶过滤法证明B2 7K DTrI自聚合性质降低 ,具有与去B链C端五肽胰岛素相同的单体性质。在B2 7K DtrI结构中 ,B2 7T被K取代 ,其优点是在酵母中表达其前体后 ,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胰蛋白酶水解获得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对狗小肠平滑肌中胰岛素受体的结构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麦胚凝集素琼脂糖和两次Sepharose-CL-6B凝胶层析从平滑肌中纯化胰岛素受体,达到电泳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明胰岛素受体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分子量分别为135kD和90kD。磷酸化实验证明平滑肌胰岛素受体具有胰岛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活性,能催化自身的β亚基磷酸化和底物的磷酸化。Scatchard分析表明胰岛素和受体的结合呈(?)协同效应,最大结合率为13μg胰岛素/mg蛋白质。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临床相关疾病中的功能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ASICs的功能异常与一系列临床疾病和症状密切相关,包括神经系统肿瘤、缺血性损伤、癫痫、疼痛以及亨廷顿氏症等。在细胞内正常的分布与定位是AISCs发挥其生理功能的前提,而多项研究已经确认,在正常生理的状态下,ASICs在细胞内具有相对固定的分布方式。换言之,正常的细胞内存在着可以对ASICs的分布进行调节的调控系统。目前也发现了包括PICK1、HSP70等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物质分子。鉴于ASICs在人体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ASICs功能异常的相关研究便成为了目前基础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拟就ASICs在细胞内的分布定位及其转运调节机制作一综述,进而初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抢救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21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1例酮症酸中毒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在补液、祛除诱因及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等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小剂量普通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时小心处理液体和电解质的紊乱,严密监护有关并发症的临床和生化参数,包括低血钾,低血糖、脑水肿等,及时调整胰岛素的静脉输入量.随着酸中毒的的改善病情稳定后,胰岛素的静脉输入改为三餐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浓度在8.3~13.9 mmol·L-1.结果:经综合治疗后,21例患者各项指标在3天内恢复至正常范围,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DKA的救治是个综合的过程,适时、合理的补液和使用胰岛素、抗感染、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对提高DKA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β对新生大鼠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采用分离培养的新生大鼠胰岛,观察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N^G-甲基-L-精氨酸(NMMA,NO合成酶的竞争性阻断剂)对胰岛素分泌及对胰岛中cGMP水平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影响。结果如下:(1)IL-1β(5、10、20U/ml)能抑制基础的和由葡萄糖(20mmol/L)刺激的胰岛素分泌。IL-1β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抑制率分别为53.4%,60.5%和7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启动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SD大鼠的肝脏基因组DNA,PCR扩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启动子并克隆至pUC118载体。从含IGFBP-1启动子的质粒中酶切分离出IGFBP-1启动子并测序。PCR扩增出420bp的目的DNA片段,与文献报道的IGFBP-1启动子DNA大小一致。经正、反两方向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基因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中的IGFBP-1启动子基因序列一致。以上结果表明克隆成功了IGFBP-1启动子基因,为构建具双向调节的胰岛素分泌调控基因质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别以C57BL/6JSlac和C57BL/KsJ-db/+表型正常小鼠为对照组,比较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Ta和C57BL/KsJ-db/db小鼠的体生长曲线、糖代谢曲线、血清胰岛素水平、主要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并探讨其肾脏、肝脏和胰腺等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在各自实验周期内,每2周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体重、血糖以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实验结束后处死,脏器、脂肪称重,部分组织制作病理切片。结果 (1)KK小鼠体重远高于db/db小鼠,且同品系间雄性小鼠重于雌性小鼠(P〈0.05);(2)同品系间雄性小鼠的血糖值明显大于雌性小鼠(P〈0.05),db/db小鼠出现血糖异常症状比KK小鼠早,且血糖值大于KK小鼠(P〈0.05),而KK小鼠血糖异常持续时间则较db/db小鼠长;(3)KK小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db/db小鼠(P〈0.05),同品系雌雄小鼠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4)雄性KK小鼠脂肪系数及部分脏器萎缩程度大于雌性,而db/db小鼠雌雄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db/db小鼠脾脏和胰腺的萎缩程度及脂肪系数大于KK小鼠(P〈0.05),而KK小鼠肝脏的萎缩程度则大于db/db小鼠;(5)糖尿病模型小鼠肾脏、肝脏以及胰腺组织均出现明显病变。结论 KK-Ay/Ta和C57BL/KsJ-db/db小鼠均是肥胖的,伴有高血糖、高度胰岛素抵抗,肝脏、肾脏病变和胰岛功能不足的适用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且db/db小鼠血糖出现异常比KK小鼠早、脂肪系数大,而KK小鼠血糖异常持续时间较db/db小鼠长,同时血清胰岛素水平远大于db/db小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