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2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肺部感染危重疾病,其核心是过度的炎症反应。新冠病毒导致ALI的发生,临床针对ALI的治疗措施是抑制过度炎症,促进损伤修复。趋化因子CXCL10和CXCR3受体与ALI密切相关,在ALI中CXCL10-CXCR3作用于肺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激活和迁移,从而影响ALI的进展。本文阐述CXCL10-CXCR3通过肺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多种细胞影响ALI的进展,探讨CXCL10-CXCR3作为抑制炎症反应的靶点,为ALI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大鼠胸部照射γ射线20Gy,照射后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质含量、细胞总数和分类及巨噬细胞存活率,肺指数及肺组织纤溶活力,并做了大体解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为:照射后2周开始BALF中蛋白质含量、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即明显增多,照射后1——2个月持续处于高水平,高峰在1.5─2个月,照射后3─4个月有所下降,肺指数有相应变化;肺组织纤溶活力则相反,从照射后2周开始持续下降,至照射后2个月已降至最低,接近于零。形态学观察也见到有早期肺水肿和晚期肺萎缩等变化。由上结果可见,大鼠胸部照射后的早期主要为渗出性病变和纤溶活力的降低。文中讨论了照射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黄对实验性腹膜炎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酵母多糖A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腹膜炎模型,诱发肺脏损伤.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正常组,(2)模型组,(3)大黄实验组,(4)抗生素实验组(氨苄西林组).测定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谷光甘肽(GSH)和血清内毒素水平,并进行血气分析及外周血WBC计数.结果大黄组内毒素、肺组织匀浆中MDA和XOD,以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还原GSH变化不明显.结论大黄可能通过降低外周及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和加强自由基的清除,从而减轻实验性腹膜炎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实验性腹膜炎时,内毒素与肺损伤的变化.方法用酵母多糖A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实验性腹膜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观察实验性腹膜炎时,肺损伤变化.结果模型组内毒素、肺匀浆脂质过氧化物,以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增高;而还原谷胱甘肽(GSH)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性腹膜炎时,内毒素的形成、细菌因子的释放及脂质过化与肺损害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内毒素致大鼠肺损伤时肺组织β受体的变化与膜磷脂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现察内毒大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肺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的变化。分别用荧光偏振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肺组织细胞膜脂流动性和磷脂含量。结果显示:(1)静脉注射内毒素后4h,大鼠肺β-AR的最大结合容量明显降低,较对照组减少47%;(2)内毒素组肺膜脂流动性和磷脂含量均明显降低,同时伴有肺组织磷脂酶A2(PLA2)活性升高。提示:(1)β-AR下调导致其介导的功能减弱,在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发病机理中起一定作用;(2)PLA2激活是膜磷脂减少的重要原因,后者可导致膜脂流动性降低,结果引起β-AR的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劝减弱,从而减少β-AR与配基结合的机率,出现β-AK下调。 相似文献
7.
8.
中药764—3对内毒素所致离体大鼠灌流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观察了大肠杆菌内毒素对大鼠离体灌流肺的氧化性损伤作用,并探讨了中药764-3对该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单纯离体灌流肺给予内毒素刺激未能引起肺动脉升高,这与在体情况下的反应不同。内毒素组的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含量和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分别比其它组为高(P<0.05),该组肺组织匀浆和肺泡灌洗液中丙二醛(MDA)含量也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中药764-3能够显著地减轻肺水肿(P<0.05) 相似文献
9.
10.
内毒诱导肺动脉内皮细胞生成过氧亚硝基阴离子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牛肺动脉内皮细胞(BPAEC)产生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的能力及其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定量检测内毒素主要成分脂多糖(LPS)诱导培养的BPAEC中ONOO^-生成标志物硝基酪氨酸(NT)的含量,观察ONOO^-对BPAEC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LPS可剂量依赖性诱导BPAEC产生ONOO^-明显增多,并为氮基胍部分翻转;ONOO^-可导致BPAEC明显回缩,胞体变小,细胞间隙增宽。结论:LPS诱导BPAEC产生增多的ONOO^-可能参与介导LPS对BPAEC本身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