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4篇
  免费   4263篇
  国内免费   1561篇
  12898篇
  2025年   160篇
  2024年   495篇
  2023年   595篇
  2022年   582篇
  2021年   608篇
  2020年   638篇
  2019年   448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389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491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502篇
  2008年   553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62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中间埃希氏菌(Escherichia intermedia)细胞用包埋方法固定在角叉菜凝胶中,应用于从邻苯二酚、丙酮酸和氨酶促合成L-多巴。含75mg细胞/克凝胶的制剂保留原酶活性的60~65%。通过对三种底物抑制作用进行观察。看到底物浓度对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合成L-多巴初速度的影响几乎相似,在分批反应器中,20小时得到7.8克/升以上的L-多巴(产率是0.39克/升小时)。在初速度条件和分批反应器中,固定在角叉菜凝胶中的细胞合成的L-多巴比固定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细胞要高。  相似文献   
2.
陈杰  卢建明 《微生物学杂志》1995,15(2):25-27,32
苏芸金杆菌液体深层发酵中用营养体接种二级发酵工艺和用二级发酵初期培养物作种子进行三级发酵工艺是可行的。试验结果表明:二级发酵种子罐营养体最佳移种茵龄为9h左右,此时营养体数量多、整齐、染色均匀,显微镜下菌体有折光点存在,三级接种营养体菌龄约为4h左右,菌体数量多,同步率高,少量染色不均匀。发酵液含菌数和发酵产品毒力均达到芽抱接种相同水平,但生产周期明显缩短4-5h,因此相应提高发酵罐生产能力20%。  相似文献   
3.
真菌原生质体的分离受溶菌酶、环境渗透压及菌体自身生物系统的影响。同时,各种环境因子如pH、温度、缓冲液也会影响原生质体的生成。本试验结果显示了在粟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se-tariae=Cochlicbolus setariae)中制原生质体所需的条件及数据。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介绍了选育的谷氨酸高产菌与培养基成分、pH通气量等几个主要因素的关系,和对不同菌株谷氨酸高产的影响与调控方法。在控制好气体、pH、C/N等几个主要因素条件下,选育的谷氨酸高产菌产酸率可稳定在6.9%,比对照的平均产酸率高2—2.5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不同发酵培养基培养隐孔菌,结果表明:玉米粉发酵培养基培养的菌丝个体肥厚,长势好,产量较高。培养物总氨基酸含量低的(玉米粉发酵培养基培养的培养物总氨基酸为16.015%)菌丝比培养物总氨基酸含量高(马铃薯发酵培养基培养的培养物总氨基酸为26.656%)的菌丝反而长势好。两者发酵培养基培养的菌丝总氨基酸分别为13.716%和19.834%,必需氨基酸分别为5.456%和7.729%,均比野生隐孔菌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体内表达技术的研究策略筛选了志贺菌福氏2a侵入上皮细胞后诱导表达的基因,用基因突变技术进一步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鉴定.结果共筛选到13个胞内诱导基因,其中2个DNA甲基化相关基因、1个代谢相关基因、1个转录调控基因、3个插入成分、3个反义转录体、3个未知功能基因.突变体分析发现,3-甲基糖基化酶,柠檬酸裂合酶的编码基因和未知功能基因wcaJ的突变体在细胞和动物感染实验中都显示其存活增殖能力的降低,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志贺菌在上皮细胞内的存活和增殖.同时也表明,这种在上皮细胞内的存活增殖能力是志贺菌主要的毒力体现之一.但是,未知功能基因yaiC的突变体只在动物体内表现出明显的毒力缺陷,在上皮细胞内没有明显的增殖缺陷,这表明yaiC基因参与其他毒力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志贺菌的致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肠道生理性细菌粘附机制的研究进展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大连116023蒋寒青,康白双歧杆菌、乳杆菌是肠道最具代表性的二种生理性细菌。纵观国内外的生态制品,大多数含有双歧杆菌、乳杆菌。它们通过口服,进入肠道后能否粘附(adhesion)于宿主肠道粘...  相似文献   
9.
10.
由李雄彪、马庆英、崔云龙共同编著的《酪酸梭菌——肠道健康的卫士》一书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0万字,近100幅图片,图文并茂。该书具有原创性、全面性和深入浅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