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42篇
  68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盾负泥虫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荣  陆宝琪 《昆虫知识》1995,32(4):223-225
  相似文献   
2.
曾涛 《动物分类学报》2001,26(4):528-532
记述新栎盾蚧属Neoquernaspis Howell et Takagi,1981一新种,即细管新栎盾蚧N.leptosipha sp.nov和2种中国分布新纪录种,即石柯新栎盾蚧N.beshearae Liu et Tippins,1988和尼泊尔新栎盾蚧N.nepalensis (Takagi,1977),并编制了该属中国已知种类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和新纪录标本保存于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盾叶薯蓣营养器官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盾叶薯蓣营养器官特别是根状茎中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动态变化、品种之间的差异以及雌雄株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生苗根状茎中薯蓣皂甙元的含量,2年生高于1年生;根茎营养繁殖的2年生根状茎中皂甙元的含量高于1年生的含量;花叶品种的含量高于绿叶品种的含量;雄株的含量比雌株的含量高。在地上的缠绕茎和叶中没有检测到薯蓣皂甙元。由根茎繁殖的1年生根状茎前期皂甙元含量增加缓慢,后期增加较快;2年生根状茎盛花期含量最高,开花后期含量最低,随后含量逐渐增加。为此应在花叶品种中选择产量高、抗性强的品种作为栽培品种。合适的采挖期仍以地上缠绕茎枯萎期为宜。  相似文献   
4.
5.
中国下盾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厉螨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厉螨科下盾螨属1新种,沈阳广厉螨Hypoaspis (Cosmolaelaps) shenyangensis sp.nov.,新种与合肥广厉螨H.(Cossmolaelaps) hefeiensis Xuet Liang,1996近似,但可从以下特征区别:1)第1对口下板毛长于颚角;2)雌螨螯肢定趾上具3大齿2小齿,末端呈钩状,雄螨定趾具1齿;3)胸前板新月状,与胸板明显分离;4)雌螨末体腹面膜质区着生11对刚毛。模式标本2002年9月采自沈阳天柱山土壤落叶层,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相似文献   
6.
在郑州通过室外埋卵观察,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从1月初开始孵化,孵化后在土里等到2月初开始出土,此时日最高气温在6~8℃之间。若虫出土期约30d,2月中下旬为出土高峰期。经设置14,18,22,26和30℃5个温度梯度观察,草履蚧1龄若虫发育起点温度为7.9℃,有效积温为203.8日.度。利用树干绑缚杀虫药带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7.
崔巍  高宝嘉 《昆虫知识》1995,32(1):34-37
日本围盾蚧PioriniajaponicaKuwana又名日本单蜕眉蚣、日本尖角眉蚣,属盾蚣科、围后蚣亚科,是全国广为分布的松科植物重要害虫之一[1~5].1分布与为害日本围眉价在北京及河北省邯郸、石家庄、保定、唐山、秦皇岛等地、市普遍发生。主要加害油松、雪松、阿拉伯松、黑松、罗汉松、云杉等植物。此虫以着虫及雌成虫群集于先年生或当年生针叶正面为害。据观察该协虫的自然寄生部位极不均匀,其中针叶基部和中部虫口密度最大。玉.正着虫在油松新、老针叶上的分布规律该虫第二代著虫在油松针叶上的分布情况见表1。表三说明日本围唐姘第二代若虫…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柳牡蛎蚧(Lepidosaphes salicina Bersch)(同翅目:盾蚧科)是一种以为害杨树为主的刺吸式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三北”防护林区,该蚧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入树皮内,吸取树木养分和水分,并使树木表皮栓化。同时,由于枝干被蚧壳所覆盖,对呼吸及光合作用也有影响,特别是幼树被害后,一般  相似文献   
9.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4):473-477
调查发现我国雷州半岛菠萝洁粉蚧Dysmicoccus brevipes的天敌有4科8种,其中香港角毛瓢虫Horniolus hisamatsui Miyatake、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及一种瘿蚊Aphidoletes sp是优势天敌。香港角毛瓢虫Hhisamatsui、细毛小瓢虫Scymnus (Pullus) syoitii Sasaji为广东新记录种。香港角毛瓢虫Hhisamatsui捕食菠萝洁粉蚧的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且随着龄次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猎物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长率就随猎物密度的增大逐渐减缓,即捕食量与猎物密度为逆密度制约关系,呈负加速曲线,以Holling(1959)圆盘方程进行模拟的结果是属于Holling-Ⅱ型。香港角毛瓢虫1龄、2龄、3龄、4龄幼虫和成虫对菠萝洁粉蚧2 龄若虫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153头/天、2611头/天、6173头/天、7042头/天、7407头/天。  相似文献   
10.
乙酰胆碱酯酶(ACh E)被证明存在于多种吸虫体内,但是关于ACh E在吸虫发育过程中的分布变化情况却少有报道。本实验以贝居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conchicola)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分别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和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比处于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正常结构及乙酰胆碱酯酶分布特征,了解乙酰胆碱酯酶在吸虫发育过程中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河蚌(Anodonta woodiana)体内获得的虫体根据内部器官的发育程度,可以分为4个不同发育阶段,即幼虫阶段Ⅰ、幼虫阶段Ⅱ、成虫阶段Ⅰ、成虫阶段Ⅱ。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布在不同发育阶段存在着明显差异,幼虫阶段Ⅰ的睾丸及阴茎囊基部最先出现乙酰胆碱酯酶阳性反应,幼虫阶段Ⅱ在子宫末段膨大部位出现阳性反应;成虫阶段Ⅰ的卵黄腺、输卵管出现阳性反应,并且随着虫体的发育上述部位的阳性反应逐渐加强。而该吸虫的附着、消化、排泄器官在发育早期即出现较强的阳性反应,并伴随虫体发育全过程。该吸虫的神经系统在幼虫早期既已具备脑神经节、主要神经干等结构,而完整、复杂的中枢神经结构至成虫阶段才得以清晰显现。结果表明,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布区域及反应程度随着虫体的发育而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