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围手术期予以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围手术期予以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血糖达标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 h、24 h及36 h,两组FBG、2hP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抗生素使用、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低血糖、切口感染发生,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手术血糖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皮下注射胰岛素,且其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胰岛素皮下注射后不同时间对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正规胰岛素制剂0.5U/ml予小鼠按0.054ml/10g皮下注射后,观察在注射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和150分钟后血糖的变化,并在注射150分钟后予10%葡萄糖灌胃,观察小鼠30分钟和60分钟后的血糖变化。结果:皮下注射各剂量的胰岛素均能引起小鼠血糖降低,其中以注射90分钟后血糖下降最为明显,高剂量胰岛素降血糖作用最明显。给予葡萄糖水灌胃后血糖有所升高,但是高剂量恢复比较慢。结论:0.5U/ml胰岛素按0.108ml/10g皮下注射会引起小鼠血糖过低,不利于实验数据的收集,0.027ml/10g和0.054ml/10g剂量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脂肪膜卵黄抗体不同处理对大鼠生长和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用140 g左右雌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灌胃阴性卵黄和含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的阳性卵黄;皮下注射阴性卵黄和含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的阳性卵黄。灌胃每3 d给予1 ml卵黄,皮下注射连续4 d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1 ml卵黄,1月后同方式加强1次。75 d后屠宰并采集血样测定。结果:阳性卵黄处理后大鼠体重和摄食量无显著差异。灌胃阳性卵黄降低肠系膜脂指数、子宫周脂指数和肾脂肪囊指数(P〈0.05);降低血清甘油三酯(P〈0.05),升高血清游离脂肪酸(P〈0.01);降低血清Leptin、胰岛素和TNF-α水平(P〈0.01或P〈0.05),但对腓肠肌生长、血清总胆固醇无显著影响。皮下注射阳性卵黄提高腓肠肌指数(P〈0.05);降低血清甘油三脂(P〈0.01);降低血清Leptin(P〈0.01),升高血清TNF-α(P〈0.05);而对脂肪沉积、血清游离脂肪酸、总胆固醇和胰岛素无显著影响。结论:脂肪细胞膜蛋白卵黄抗体能有效改善机体组成,灌胃的效果优于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4.
曾弥白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1956,(1)
前言文献中,关于在两栖类动物,用对于哺乳类有引瘤作用的物质进行的实验不多,而成功的就更少了。在有尾两栖类,Hellmich(1928)的记载是比较早的。皮下注射苏丹三(Sudan Ⅲ)油溶液的结果,只在一只实验动物 Triturus eristatus 中,得到了所谓"瘤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诺和锐30每日2次和3次皮下注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为期3个月的随机、开放式试验,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皮下注射2次(每日早、晚餐前)、3次(早、中、晚餐前)组,观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中餐前血糖,晚餐前血糖,睡前的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差异。结果:诺和锐30皮下注射3次组总体血糖水平低于2次组,低血糖事件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地降低血糖,3次治疗组控制餐后血糖更具优势,HbA1c降低更好,未增加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健康人体尿液中分离培养的肾源细胞与人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以3∶3∶2的比例混合,并移植到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皮下而构建人源化嵌合小鼠模型。方法 (1)体外培养MSCs、HUVECs,同时从健康人体尿液中分离培养肾源细胞,并对该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2)将上述3种细胞以3∶3∶2的比例混合后与Matrigel基质胶一起注射到NOD-SCID小鼠皮下形成人源组织,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对移植模型进行鉴定。结果 (1)成功地从尿液中分离培养出肾源细胞,并检测鉴定了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集合管细胞;(2)将3种细胞混合后注射到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皮下可初步形成小管结构以及与小鼠血管相连通的人源血管结构。结论 具有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集合管细胞的肾源细胞与HUVECs和MSCs皮下移植入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可形成嵌合的人肾血管单位小鼠模型。该模型可为肾病个体化治疗和相关病毒感染研究提供一个人源化动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 TBEV)感染的动物模型,为筛选抗TBEV药物提供合适的工具。选取BALB/c小鼠,经皮下注射途径接种TBEV,观察其感染症状、体重及生存率。检测小鼠脑、脾、肾组织中TBEV抗原分布、病毒滴度、组织病理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干扰素β(interferon β,IFN-β)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小鼠出现弓背、后肢瘫痪的症状;与未感染病毒的小鼠相比,感染小鼠的体重及生存率显著降低;TBEV抗原分布在小鼠的脑、脾、肾组织;脑组织中病毒滴度高且发生病理改变;感染鼠脑、脾、肾组织中TNF-α与IFN-β mRNA的表达水平呈动态变化。本文采用皮下注射攻毒途径成功建立了TBEV感染的BALB/c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对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于2010.06.2012.10入住我院的60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和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并检测以下指标以评判治疗方式优劣: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1)两组不同给药方式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也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不同给药方式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次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是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实验性高血糖大鼠血糖变化对病理性痛反应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造高血糖大鼠模型,并以生理盐水处理大鼠做为对照.在大鼠后足注入蜜蜂毒,观察其自发痛、持续性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的变化.结果:在高血糖状态下,左足底注射蜜蜂毒引起大鼠持续性自发缩足反射的次数增加;对于病理性痛反应,与基础水平比较,热刺激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阙值均降低(P<0.05),但是实验组大鼠和生理盐水组大鼠热刺激的反应性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较生理盐水组大鼠降低(P<0.05).结论:高血糖大鼠皮下注射蜜蜂毒诱导外周组织局部炎症后,可引起大鼠的持续性自发缩足反射增强和热及机械痛敏. 相似文献
10.
惠一鸣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2,(2):33-33
<正>人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TB)仍然是细菌性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卡介苗(BCG)是针对这种疾病的唯一人用的许可疫苗。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将得益于卡介苗接种方法的改进,新方法既简化了接种程序、消除了皮下注射针头造成的危险,又不降低免疫原性。在这里,我们报道了一个BCG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