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5篇 |
免费 | 617篇 |
国内免费 | 398篇 |
专业分类
17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1篇 |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91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110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11,(2):110-110
自1953年发现生物遗传分子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提出生物遗传基因的分子机理以来,DNA检测技术就成为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DNA检测技术在生命科学、农业、轻工业、医药、法医、考古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外源CaCl2对盐碱胁迫下万寿菊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应用CaCl2提高盐碱地上万寿菊栽培效率和产品品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万寿菊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设置浇灌清水(CK1)、根灌80 mmol/L混合盐碱溶液( NaCl∶NaHCO3=1∶1,CK2)和根灌盐碱后叶面喷施4种浓度CaCl2溶液处理[5,10 ,15,20 mmol/L ],观察万寿菊植株生长表型,测定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随着盐碱胁迫时间延长,万寿菊植株的株高、茎粗、根系构型和根冠比呈逐渐上升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系数(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a含量(Chl a)、叶绿素b含量(Chl b)、叶绿素总量(Chl t )、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呈上升趋势,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CaCl2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有所降低,且存在浓度效应,并均以10 mmol/L CaCl2处理效果最佳。在胁迫第20天时,10 mmol/L CaCl2处理叶片Chl a、Chl b、Chl t、Pn、Tr、Gs、F0、Fm、Fv/Fm分别比CK2显著升高52.39 %、48.51 %、 46.78 %、45.53%、49.51%、49.57%、31.60 %、43.80 %和32.83 %,其根冠比和Ci则分别显著降低22.60%和30.91%。【结论】叶面喷施10 mmol/L CaCl2可显著减轻盐碱胁迫下万寿菊叶片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降幅,提高PSⅡ的电子传递速率,增强叶片的光合能力,有效改善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EMI超声参数联合血清TGF-β1、COX-2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1-2023.1月子宫腺肌病患者11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女性11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相同的检查及手术操作,对比两组受试者的相关指标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年龄明显较对照组高;73.64%子宫腺肌病患者的EMI超声表现异常;观察组EMI超声各项参数比对照组低,P均<0.05。观察组的血清TGF-β1、COX-2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EMI平均厚度增大、形态异常、TGF-β1、COX-2水平升高是子宫腺肌病的危险因素,EMI血流指数升高是子宫腺肌病的保护因素,P均<0.05。其中,EMI平均厚度、形态、TGF-β1、COX-2水平、血流指数及以上指标联合对子宫腺肌病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P均<0.05,但指标联合对子宫腺肌病的AUC面积较其他指标大,可用于子宫腺肌病诊断。结论:EMI超声参数联合血清TGF-β1、COX-2可用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玉米黄尾球跳甲Sphaeroderma apicaleBaly的自然种群动态、自然种群生命表并对其药剂防治策略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玉米黄尾球跳甲在湖北宜昌1年发生1~2代,以成虫和蛹越冬。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始现于田边的杂草,5月上旬迁入大田。百株成虫高峰出现在6月15日和8月7日;性比为0.491;卵始现于5月19日,产卵高峰出现在6月18日;平均卵量123.5粒,单雌最大卵量212粒;6月22日出现最高百株幼虫量。自然种群增长指数(I)为16.20。在发生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玉米黄尾球跳甲被异角短胸姬小蜂Hemiptarsenus variconisGirault的寄生率分别为14.6,33.6和77.0%。马.辛硫磷1 000倍液和毒死蜱1 000倍液是防治玉米黄尾球跳甲比较理想的农药,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76.3%和66.5%;卵和1、2龄幼虫对化学药剂敏感性高,3龄幼虫对化学药剂敏感性低。结合以上的研究,提出玉米黄尾球跳甲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7.
为探讨甜樱桃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以1年生的甜樱桃嫁接盆栽苗为试材,研究了自然高温处理及胁迫后恢复对其叶片生理和超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连续3d日最高气温均值达57.7℃胁迫后,甜樱桃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叶绿素含量、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变化不显著。同时对叶片显超微结构观察发现,胁迫引起叶绿体变性,基质内囊体发生扭曲,部分基粒类囊体片层消失,出现大量巨型淀粉粒及嗜锇颗粒。恢复2d后SOD、POD、CAT、APX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总含量均显著下降,而GR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以上表明,连续3d自然最高气温达57.7℃对甜樱桃叶片抗氧化系统和光合特性等产生了显著影响,叶绿体超显微结构受到明显破坏,对叶片造成了不可逆...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索氏提取法提取欧李仁油的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欧李仁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以欧李种仁为材料,粗脂肪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随机试验设计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测定了不同提取剂、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辐射功率、辐射时间对欧李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三氯甲烷为提取剂,微波辅助索氏提取法提取欧李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辐射功率462 W,辐射时间3 min,提取时间7 h,提取温度80℃,料液比1∶35,欧李仁油提取率为47.37%,比常规索氏提取法提高了18.63%。 相似文献
9.
母猪繁殖力性状影响因素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母猪繁殖力是影响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文章对纯种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的8491窝产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总产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和畸形胎数共7个繁殖性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分析胎次、配种季节、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同时比较了纯繁和杂交的效果。利用动物模型REML(约束最大似然)方法估计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胎次、配种季节和品种对总产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影响极显著(P<0.001),胎次和品种对弱仔数影响极显著(P<0.001),但配种季节对弱仔数影响不显著。胎次对死胎数影响显著(P<0.05),而配种季节和品种对死胎数影响不显著,胎次、配种季节和品种对木乃伊胎、畸形胎数影响不显著。长白♂×大白♀交配组合具有最高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繁殖性状遗传力估计结果显示,长白猪初生窝重的遗传力最高,为0.227。其余性状遗传力均在0.2以下,为低遗传力性状。3个品种母猪的健仔数与初生窝重、总产仔数与健仔数之间的遗传相关达0.96以上。研究结果为降低非传染性因素造成的种母猪产仔数低的问题以及种猪场对母猪繁殖力的选育提高提供了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设置的500 m2样地中对迁地栽培植物坡垒(Hopea hainanensis Merr. & Chun)种群进行调查,采用径级结构代替龄级结构分析坡垒种群的结构特征,同时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的存活率、死亡率及消失率。结果显示,迁地栽培的坡垒种群更新的苗木尚无大径级的个体;但栽培的坡垒大部分个体能开花结果及自然更新,且幼苗数量较多,幼苗密度为19550 株/hm2,, 占种群个体数的86.00%。 静态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坡垒种群Ⅱ龄级的个体死亡率最低,Ⅲ龄级的个体死亡率最高,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Ⅲ型;死亡率和消失率变化趋势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坡垒迁地保护取得了初步成功。此外,迁地栽培中应加强对幼苗、幼树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其成活率,更多的进入下一龄级的生长和种群的扩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