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3篇 |
免费 | 145篇 |
国内免费 | 559篇 |
专业分类
25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89篇 |
2013年 | 104篇 |
2012年 | 147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107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82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102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告一种为适于杂交瘤细胞生长“无血清”培养基-适量的成牛血清低分子成分超滤液、10mg/L转铁蛋白(T)、10mg/L胰岛素(I)、20μmol/L乙醇胺(E)、40nmol/L硒酸钠(S)等诸补充成分替代胎牛血清加到基础液中-也完全适用于培养肿瘤细胞,且观察到与之相似的规律性结果,癌细胞在本“无血清”培养若的生长水平达到在含胎牛血清培养基中生长的水平。对于癌细胞的生长,LMW-CS与T、I、 相似文献
2.
3.
李鸿雁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211
<正>1.黄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植物,喜稍湿润而肥沃的沙壤土。在黑钙土、粟钙土上生长良好。根冠生于土表中,抗寒性和耐旱性比紫花苜蓿强,在一般紫花苜蓿不能越冬的地方,皆可越冬生长。在有积雪条件下,能忍受-601低温,属耐寒的旱中生植物。在干燥疏松的土壤上,主根发达,可伸入土中2~3m,适应年积温1700~20001及降水量350~450mm的气候条件。多见平原、河滩、沟谷、丘陵间低地等低湿生境的草甸中,很少进入森林边缘。在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5月中旬萌发,7月初至中旬现裔,7月至8月中旬开花,8月至9月中旬果实渐熟。为抗逆性强的优异野生牧草。 相似文献
5.
连静静;李全健;王彩霞;刘芬;田敏 《植物研究》2012,32(6):707-711
以授粉后无距虾脊兰不同发育阶段的蒴果为材料,对果实生长动态进行研究,并用石蜡切片法进行果实结构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无距虾脊兰果实授粉至授粉后40 d生长速度最快。果实由3心皮组成,横切面为6瓣,3瓣有胎座,3瓣无胎座,开裂后6瓣于顶端连接。发育的过程中,果皮细胞层数及果实内外表皮细胞体积不变,果实直径的增加主要来自于细胞平周分裂和中果皮细胞体积的增大。果实成熟时只有少数细胞有细胞壁增厚现象,开裂线的前体细胞细胞壁发生木质化并向不同方向收缩导致果实的开裂。 相似文献
6.
7.
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是儿茶酚胺(catech01amines,CAs)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提高或抑制该酶的活性可大幅度影响CAs的合成。近年来对于TH的关注越来越多,大量的研究表明,TH含量及活性的异常改变能通过影响CAs的含量而导致相应生理功能的异常,从而导致疾病。本文将TH的结构功能、分布、表达变化及其与视网膜疾病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记述了采自中国河南省太行山区和福建光泽的叶蜂科粘叶蜂属1新种:半环粘叶蜂Caliroa semicincta Wei,sp.nov.。该新种与欧洲种C.annulipes(Klug,1814)比较近似,但后足胫节基部3/5和基跗节基部4/7白色,触角第3节等长于端部4节之和,前翅2r脉等长于Rs脉第4段,锯腹片锯刃内外侧均具2枚明显的亚基齿,刃间膜等宽于锯刃,并明显鼓起,节缝刺毛带很宽,最宽处等宽于带间距等,与后者不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模式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蝎蛉科与蚊蝎蛉科昆虫触角感器超微形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其感觉功能主要是通过其上的各类感器来实现的。本文以染翅蝎蛉Sinopanorpa tincta(Nav偄s)和中华蚊蝎蛉Bittacus sinensis Walker为代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蝎蛉科Panorpidae和蚊蝎蛉科Bittacidae触角感器的类型及其超微结构,并简要讨论了各种感器的功能。结果显示:染翅蝎蛉触角上共发现7种感器,分别为短刺形感器、Bhm氏鬃毛、毛形感器、短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和微毛形感器。中华蚊蝎蛉触角上也发现7种感器,分别为Bhm氏鬃毛、芽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畸形毛感器、腔锥感器和钟形感器。蚊蝎蛉触角与蝎蛉的最大区别是着生有大量的腔锥感器,初步推测众多的腔锥感器可能与蚊蝎蛉对湿度的高度敏感有关。 相似文献
10.
描述蚊蝎蛉科1新属和3新种:新属Decoribittacus gen.nov.,新种美脉华美蚊蝎蛉Decoribittacus euneurus sp.nov.,斑点华美蚊蝎蛉Decoribittacus stictus sp.nov.和长翼卡拉蚊蝎蛉Karattacus longia latus sp.nov..同时修订了卡拉蚊蝎蛉属Karattaus的属征.所有的化石标本都来自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中侏罗世九龙山组地层,模式标本现在保存于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