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269篇
  1015篇
  2025年   2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干旱半干旱区主导着全球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年际变化(inter-annual variability,IAV),但该区域NPP-IAV及其驱动机制并不清楚.本文以河西走廊为研究区,使用CASA模型估算2002-2017年的NPP,基于距平通量公式计算了该地区NP...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理解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广东省2000、2005和2010年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并基于情景模拟法估算气候和土地覆盖类型稳定条件下的植被NPP,对气候波动和土地覆盖变化在植被NPP变化中的相对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对植被NPP具有显著的正向控制作用,气温与植被NPP表现为显著负相关,降水不是该区域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各气候因子与植被NPP的相关性具有季节和区域差异性。在气候不变条件下,土地覆盖变化整体上增加了NPP,对NPP变化的相对贡献与城市扩张格局相类似,不同生态区存在差异性,以珠三角区的贡献最大。总之,气候波动对NPP变化的相对贡献较为复杂,取决于气候因子的波动特征以及与NPP的相关性;其它因子(城市热岛、农耕活动和园林管理等)对NPP变化的相对贡献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整体上增加了NPP。  相似文献   
3.
关止 《生命世界》2006,(12):38-39
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现实和世界各地狂飙突进的环保运动,促使联合国于1992年召开了环境和发展会议,并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5年4月7日在柏林举行的缔约网第一次大会上,各缔约国启动了新一轮关于强制性目标和时间表的谈判,并最终促成了《京都议定书》的出台.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时相中巴资源卫星影像的冬小麦分类精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巴资源卫星2号星(CBERS-02)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较丰富的光谱信息,对植被有较强的探测能力.利用2006—2007年北京地区冬小麦生育期早期的5景CBERS-02卫星影像,计算了各时相和不同时相组合的主要地物类型及冬小麦的光谱可分性距离,进行了监督分类,同时,结合高分辨率航空和卫星遥感影像,构建了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对利用CBERS-02卫星提取的生育早期的冬小麦进行了时相分析和精度评价,并与同期TM影像提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时相是影响冬小麦分类的主要因素,不同光学传感器的遥感影像也会影响分类精度;多时相组合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的提取精度,与单时相冬小麦提取的最高精度相比,最佳时相组合的制图精度提高了20.0%、用户精度提高了7.83%;与TM数据相比, CBERS-02卫星影像的冬小麦分类精度略低.  相似文献   
5.
克毒丹防治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苗种病毒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异常,“埃厄尔诺”现象的频频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态不平衡,至使1993年世界范围虾病的大流行,而我国尤为严重,产量大幅度下降。在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Fabricius育苗期间,发生虾病毒而引起苗种大量死亡的现象,使用抗生素仍无法控制其死亡。使用克毒丹02×10-6~06×10-6浸洒苗池,以便改变其微生态环境,又相间使用虾丹特号药物。结果苗种成活率比对照组平均提高11%以上,从而达到控制病毒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晓艳  张世雄  温静  徐满厚 《生态学报》2018,38(18):6642-6654
为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森林群落草本层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及其随海拔、纬度的空间分布格局,按照纬度梯度选择吕梁山系北段的管涔山和南段的五鹿山为研究区,并在每个山地的不同海拔梯度(高、中、低)分别设置对照(CK)、低度增温(OTC1)和高度增温(OTC2) 3种试验样地。于2017年植被生长季对植物多度、频度、盖度、高度进行调查,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Patrick指数)。结果表明:(1)吕梁山森林群落草本层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呈\"v型\"变化格局,即在中间海拔梯度处最低,且海拔梯度对各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物种多样性随纬度升高呈递增趋势(P0.05),即较高纬度山地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3)物种多样性随温度升高整体呈递减趋势(P0.05),即温度升高可抑制林下草本层植物物种多样性。(4)在增温处理下,五鹿山草本植物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atrick指数呈递减趋势,Pielou指数先降低后升高;管涔山草本植物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先增加后减小,Patrick指数呈递增趋势。整体来说,在吕梁山较低海拔,持续增温会使物种多样性降低;在中等海拔,物种多样性随温度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在较高海拔,适度增温可提高物种多样性,持续增温则抑制多样性。因此,增温对吕梁山森林群落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随海拔升高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东北地区春玉米发育期模拟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春玉米的生理生态发育过程为基础,基于作物生理发育时间恒定原理,建立了可推广应用的作物发育期模拟模型.本文充分考虑光、温、水对作物生育进程的综合影响,设计了基于气候适宜度来动态确定作物生理发育日数的算法,为模型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利用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站2009、2010年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模型运行结果与实际观测情况比较吻合,全生育期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简称RMSE)为3.8d,营养生长阶段发育期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在0.84以上,生殖生长阶段发育期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在0.77以上.模型生物学意义明确、精度较高、数据易获、可操作性强,能够在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应用于玉米生育进程的模拟与预测.  相似文献   
8.
杨绕琼  范泽鑫  李宗善  温庆忠 《生态学报》2018,38(24):8983-8991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是重要的造林树种,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研究不同海拔云南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助于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松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滇西北丽江玉龙雪山不同海拔采集了云南松树木年轮样品,采用传统的树木年轮方法制作了不同海拔云南松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并分析了不同海拔云南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低海拔样点云南松具有较快的年平均生长速率。2)不同海拔云南松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模式一致,树轮宽度与当年5—6月的降水量、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同期温度呈负相关。3)不同海拔的云南松径向生长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程度不一样,即低海拔样点云南松树轮宽度与当年5月份的干旱指数、相对湿度、降水量相关系数较高;而高海拔样点的云南松树轮宽度与5—6月的降水、相对湿度、干旱指数的相关系数较低。研究表明春末夏初的水分条件是玉龙雪山云南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且低海拔地区云南松生长受水分限制更为严重,区域气候变暖和干旱化趋势可能对低海拔地区云南松的生长产生持续的负面效应。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气候变化下云南松的适宜分布区、以及云南松人工林的经营和可持续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贡嘎山位于四川省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5座,主峰更耸立于群峰之巅,海拔7 556米,高出其东侧大渡河6 000米,被喻为"蜀山之王"。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多层次的立体植物带和特有的自然景观。海拔5 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低海拔、无人烟的坡麓地带森林密布,郁郁葱葱,生态环境原始。这里的森林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植被完整,几乎拥有从亚热带到高山寒带能生存的所有植物物种。珍稀植物种类繁多,拥有植物4 88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物种达400余种。而栖息在这里的野生动物达400余种,珍稀保护动物有28种,堪称世界野生动植物的大观园。  相似文献   
10.
王頠  莫进尤 《人类学学报》2004,23(2):130-137
广西扶绥县南山洞发现人类化石及哺乳动物化石。人类化石包括2枚智人牙齿化石,分别是左下第三臼齿和右下第二臼齿,其形态特征与广西其他山洞发现的智人化石相似,归入晚期智人。哺乳动物化石多为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成员,时代属更新世晚期。该地点新发现的蒙古野驴化石属华南晚更新世动物群的首次发现。南山洞所有化石发现于洞内浅褐色砂质粘土中,堆积物第二层钙板层的铀系年龄为30—40ka。蒙古野驴的出现暗示中国南方大陆可能在末次冰期出现过干冷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