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83篇 |
免费 | 3216篇 |
国内免费 | 2061篇 |
专业分类
1546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6篇 |
2024年 | 167篇 |
2023年 | 212篇 |
2022年 | 294篇 |
2021年 | 346篇 |
2020年 | 393篇 |
2019年 | 327篇 |
2018年 | 295篇 |
2017年 | 327篇 |
2016年 | 331篇 |
2015年 | 435篇 |
2014年 | 682篇 |
2013年 | 533篇 |
2012年 | 683篇 |
2011年 | 778篇 |
2010年 | 708篇 |
2009年 | 742篇 |
2008年 | 970篇 |
2007年 | 647篇 |
2006年 | 645篇 |
2005年 | 656篇 |
2004年 | 646篇 |
2003年 | 632篇 |
2002年 | 549篇 |
2001年 | 491篇 |
2000年 | 406篇 |
1999年 | 402篇 |
1998年 | 298篇 |
1997年 | 241篇 |
1996年 | 269篇 |
1995年 | 193篇 |
1994年 | 187篇 |
1993年 | 128篇 |
1992年 | 141篇 |
1991年 | 154篇 |
1990年 | 115篇 |
1989年 | 104篇 |
1988年 | 54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61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3年 | 3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至今可以感染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动物只有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严重阻碍了HIV-1的疫苗研究和治疗研究。因此,寻找新的可以感染HIV-1的动物模型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已知树qu对许多重要的医学病毒易感,为了探讨树qu是否可以感染HIV-1,利用不同辅助受体的5种HIV-1病毒株,体外感染云南野生成年树qu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同时还用这些病毒感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然后用RT-PCR、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检测。用RT-PCR方法未检测到感染上清中有病毒粒子的存在,用PCR法未能发现树qu的这些免疫细胞中有前病毒DNA,用流式细胞术也未能在这些感染HIV-1的树qu细胞的表面检测到特异抗原;而感染HIV-1的人免疫细胞均为阳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树qu的这些免疫细胞在体外未能感染上HIV-1,可能的原因是树qu的这些免疫细胞的HIV-1受体(CD4)和辅助受体(CCR5或CXCR4)与人的免疫细胞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作用的不同时间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γ-谷氨酰基转肽酶(γ-GT)活性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随给予PHA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对照组<24h组<48h组<72h组;淋巴细胞γ-GT活性于24h明显强于对照组(P<0.001),随着PHA作用时间的延长其γ-GT活性逐渐下降,即48h组与对照组已无显著差异,而72h组却低于对照组(P<0.001)。可见PHA在小鼠体内对γ-GT活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实验中观察到,用MUG培养基对植物药中的大肠杆菌定量时多发生荧光猝灭现象,影响检测结果。本文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克服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发现以一种简便的转接方法可排除植物药介质对菌检的干扰。该方法由两组检验系列构成,当怀疑正常稀释系列(第一系列)40h培养液的荧光结果可能因猝灭现象呈假阴性时,立即分别将该系列的1—3号管培养液以0.5ml的接种量转接入新鲜的MUG培养基(第二系列),重新培养24h,荧光猝灭现象即可克服。综合两系列的荧光、产气和吲哚三项生化特征得出检品中大肠杆菌含量。实际应用表明,此法能显著提高使用该培养基时菌检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观察了丹心Ⅲ号和丹心V号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丹心Ⅲ号和丹心V号在体外均可显著抑制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其IC50分别为1.605mg/ml,2.589mg/ml,8.4l6mg/ml和6.606ng/ml;在体内可抑制连续给药(350一700mg/lkg.d)10d大鼠血小板对ADP和花生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抑制作用。上述结果提示丹心Ⅲ号和丹心Ⅴ号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猪肾果糖1,6-二磷酸酯酶N-端60个氨基酸是结合AMP的别构部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段肽在天然酶中具有2段α-螺旋,不含β-折叠,螺旋含量占这段肽的60%左右.经枯草杆菌蛋白酶对果糖1,6-二磷酸酯酶限制性酶解可以专一地作用在这一位点.得到S-肽和S-蛋白,虽然S-肽与S-蛋白的肽键已经分开,但是它们依然缔合在酶的4个亚基之中.在9%的甲酸溶液中,用SephadexG-75柱(1.3×195cm)可以把S-肽与S-蛋白分开.除去甲酸后,用CD测定二级结构表明,S-肽有30%的α-螺旋和38.5%的转角或类似转角的二级结构,没有β-折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从N-端开始向C-端延伸,新生肽在生物合成的过程中,它的构象由一级结构决定它自发形成某种结构的趋势,但是,其它部分的相互作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改变它的结构,使它最后形成天然状态的空间构象.用6mol/L盐酸胍破坏S-肽链的溶液构象,然后逐步透析去掉盐酸胍,重新测定CD的数值,所得结果与胍变性前的二级结构含量相同,用加入乙醇,环己烷,少量十二烷基磺酸钠等扰动方法都不能增加α-螺旋的含量.相反,随着加入量的增加,有序结构减少,说明当S-肽从酶上被分离下来后,在水溶液中只能形成其在该天然酶蛋白中的一半的螺旋,而另一半却变成转角或类似转角的有序结构的结果并不是由于分离过程产生的假象. 相似文献
9.
人体唾液维生素B6的快速荧光测定□熊忠(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西宁810001)维生素B6是水溶性维生素B族之一,它包括三种: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吡哆醇在体内磷酸化转变为吡哆醛再生成吡哆胺,吡哆醛和吡哆胺在体内是以辅酶形式参与代谢。我们一般地... 相似文献
10.
Identification of immunodominant Th1-type T cell epitopes from Schistosoma japonicum 28 kDa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a vaccine candida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GF Wang Y Zhang ZS Wang XJ Ji MJ Zhu X Liu F Cai XP Wu HW Wu GL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005,37(11):751-758
Th1-type cytokines produced by the stimulation of Th 1-type epitopes derived from defined schistosome-associated antigens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o the parasite infection. Schistosoma mansoni 28 kDa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Sm28GST), a major detoxification enzym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vaccine candidate and a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has been carried out. Sheep immunized with recombinant Schistosoma japonicum 28GST (Sj28GST) have shown immune protection against the parasite infec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six candidate peptides (P1, P2, P3, P4, P7 and P8) from Sj28GST were predicted, using software, to be T cell epitopes, and peptides P5 and P6 were designed by extending five amino acids at the N-terminal and C-terminal of P1, respectively. The peptide 190-211 aa in Sj28GST corresponding to the Th1-type epitope (190-211 aa) identified from Sm28GST was selected and named P9. The nine candidate peptides were synthesized or produced as the fusion protein with thioredoxin in the pET32c(+)/BL21(DE3) system. Their capacity to induce a Th1-type response in vitro was measured using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cytokine detection experiments and flow cytome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6 (73-86 aa) generated the strongest stimulation effect on T cells among the nine candidate peptides, and drove the highest level of IFN-γ, and IL-2. Therefore, P6 is a functional Thl-type T cell epitope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Sm28GST, and will be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vaccines which can trigger acquired immunity against S. japonicum. Moreover, our strategy of identifying the Thl-type epitope by a combination of software prediction and experimental confirmation provides a convenient and cost-saving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previous method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