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4篇 |
免费 | 474篇 |
国内免费 | 204篇 |
专业分类
369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95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65篇 |
2013年 | 148篇 |
2012年 | 208篇 |
2011年 | 212篇 |
2010年 | 186篇 |
2009年 | 228篇 |
2008年 | 387篇 |
2007年 | 196篇 |
2006年 | 210篇 |
2005年 | 176篇 |
2004年 | 127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124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解当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状况,本文对5个高中高二理科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了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梓赫;路金明;王莹莹;刁晗;孙德祥;王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5,(2):231-239
目的:研究土槿皮乙酸(PAB, Pseudolaric Acid B)与四种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单药及联合应用对热带念珠菌的抗真菌活性。方法:采用体外肉汤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PAB与四种抗真菌药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于对临床分离的11株热带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通过计算最低抑菌浓度值(FICI)判断两药联合抑菌效应。进一步应用时间-杀菌曲线动态监测PAB单药不同浓度及呈协同作用的用药组合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PAB单药对本实验纳入的11株临床分离热带念珠菌均具有良好抑菌效果,MIC值范围为4~8μg/mL,MBC值为8μg/mL。PAB与4种抗真菌药物联用对热带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存在差异,PAB与伏立康唑联合作用于11株(100%)对伏立康唑敏感菌株均呈协同抑菌作用,其FICI范围为0.1875~0.5,与单独用药相比,MIC值降低了2~8倍。动态监测PAB与伏立康唑联合作用于热带念珠菌ATCC01463的时间-杀菌曲线,在48 h时联用组(伏立康唑+PAB)的OD值比单独使用伏立康唑组降低了2倍以上,进一步验证了伏立康唑与PAB联用对热带念珠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11株对氟康唑敏感菌株中,PAB与氟康唑联用对4株(36.3%)呈协同作用,余7株(63.6%)均呈无关作用,其FICI范围为0.375~0.75;两性霉素B与PAB联用对11株(100%)热带念珠菌的作用方式均表现为无关作用,FICI范围为1~2;8株对卡泊芬净敏感菌株中,卡泊芬净与PAB联用均表现为无关作用,3株对卡泊芬净耐药菌株中,仅有1株表现为协同作用,其FICI值为0.5,余耐药菌株均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PAB单药作用于热带念珠菌不仅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且表现出良好的杀菌作用。PAB与伏立康唑联用对热带念珠菌敏感株有较好的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柴胡具有改善抑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作用,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SA)是柴胡主要药效成分,本研究以SSA为研究对象,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模型小鼠悬尾(tail suspension test, 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 FST)明确SSA的抗抑郁作用。利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并验证SSA的作用靶点,并利用细胞热转移测定实验(cellular thermal shift assay, CETSA)和药物亲和力靶稳定性实验(drug affinity responsive target stability, DARTS)验证SSA的靶标;采用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研究SSA的抗抑郁作用机制。CUMS模型TST和FS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SSA能够显著缩短小鼠的不动时间,表明SSA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计算机分子对接证明了SSA与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 OXTR)结合效果较好,表明SSA抗抑郁...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实验中的湿度控制:改良的装置及工作原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相对湿度是生物学实验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较难准确控制的环境因素.本项研究设计出一种改进的简易控湿装置,可利用普通温光型培养箱同时进行不同湿度水平的生物学实验.该装置由微型气泵、3个试剂瓶串连而成的三联体和一个用有机玻璃制成的生长箱组成,经在20℃下对饱和酒石酸钠溶液调节的湿度(理论值92%)连续测定和校正,控湿效果良好,误差仅±1%左右.同时对不同浓度硫酸溶液控制生长箱内不同水平的湿度进行了测定和检验,亦效果良好,且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强,在5~35℃范围内同一硫酸浓度控制相同的稳定湿度.最后,对上述装置控制湿度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实验中涉及到相当多的物质检测与鉴定的显色方法。其原理多样,既有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也有利用络合物的特性,还有利用有机染色剂染色的和酸碱指示剂变色特性的。作为学习者来说知其所以然有利于知识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7.
生物学实验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与理、化实验的不同特点上,也体现于其在义务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方面。只有充分认识生物学实验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才能更加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 ,如何实现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 ,运用创新型实验教学法 ,使学生做到“五个学会”,真正学会做实验 ,是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1 学会选择实验材料高中《生物》必做的 4个学生实验 ,所用实验材料是洋葱 (根尖、根、表皮 )和新鲜的菠菜叶子。为什么要选用洋葱和菠菜呢 ?因为它们符合实验要求。这里要求学生明白 ,选择实验材料的标准 :一是取材方便 ;二是操作简便 ;三是效果明显。其中主要是效果明显 ,务必保证实验效果。能不能用别的材料代替洋葱和菠菜呢 ?回答是 ,符合上述… 相似文献
9.
存由北京出版礼和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生物》第1册(7年级上学期使用)教材中,第4章“生物的营养”,第2节“人和动物的营养”一节中,安排了实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0.
从《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所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出发,以开放性的实验思想,从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教具的改进,实验创新等方面对初中光合作用系列实验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