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9篇 |
免费 | 102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8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6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全麻组(A组,18例)和硬膜外+全麻组(B组,18例),采用Swan-Ganz导管技术,监测手术时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A组HR、MAP、CVP、SVR及CI均明显增加,SV无明显变化;B组除CVP明显上升外,其余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子宫切除术,能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稳定血液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在临床上对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收治的切口妊娠患者53例.并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28例、保守治疗组25例,介入治疗组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进行刮宫术的治疗,保守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以及肌内注射MTX后进行刮宫术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出血量,住院时间,降血HCG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降血HCG时间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患者的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介入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子宫动脉介入对剖宫产切口妊娠进行治疗的方式,可以对切口妊娠大出血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可以对妊娠物进行有效的杀死. 相似文献
3.
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16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8例子宫内膜癌(腺癌33例,腺棘皮癌4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及19例正常组织进行了p16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p16蛋白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为56.8%,在腺癌中的表达率为21.7%,在腺棘皮和浆液性乳头腺癌中的表达率为25.1%,与正常组差异显著,同时,p16蛋白在Ⅰ-Ⅱ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为26.4%。而在Ⅲ-Ⅳ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为11.7% ,二者差异显著,说明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P16 gene in the progression of carcinoma of endometrium,the expression of P16 gene was detected in 38 carcinoma of endometrium specimens and 19 controls by immunhistochemical SP method.The p16 protein positive rates of carcinoma of endometrium and control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and the expression of p16 protein was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I~II grades and III~IV grades of adenocarcinoma of endometrium.So the p16 protein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arcinoma of endometrium. 相似文献
4.
旋覆花素抑制血管内皮剥脱诱导的粘附分子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旋覆花素对内皮剥脱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过程中血管壁粘附分子OPN、ICAM-1、ILK表达的影响,为寻找该药物抑制新生内膜形成的作用靶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血管壁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整合素偶联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的表达变化及旋覆花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血管内皮剥脱可诱导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大量增生,新生内膜呈弥漫性增厚,血管损伤局部组织中OPN、ICAM-1、ILK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旋覆花素治疗组在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程度显著减轻,血管壁OPN、ICAM-1、ILK的表达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旋覆花素减缓新生内膜形成的效应与其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阻断粘附分子信号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及腹腔镜或联合宫腔镜手术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择203例临床诊断为不孕症的患者行HSG,其中A组单侧输卵管完全梗阻、不全梗阻或粘连者62例,造影术后行腹腔镜或联合宫腔镜手术;B组单侧输卵管完全梗阻、不全梗阻或粘连者25例,造影术后未行宫腹腔镜手术.C组双侧完全梗阻、不全梗阻或粘连者13例,造影术后行腹腔镜或联合宫腔镜手术;D组双侧输卵管通畅103例,造影术后未行宫腹腔镜手术.HSG或宫腹腔镜术后一年内随访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A、B、C、D组分别有18例、2例、2例和14例妊娠,妊娠率分别为29.0%(18/62)、8%(2/25)、15.4%(2/13)和13.6%(14/103),总妊娠率为17.7%(36/203),A组与B组、D组妊娠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和D组各1例宫外孕.结论:HSG和宫、腹腔镜诊治是目前诊断女性不孕症的最佳方法之一,可治愈部分患者,是诊断女性不孕症必不可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DM2和TBX2基因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亲生物素基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2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41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4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DM2和TBX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MDM2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中均无强阳性表达,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DM2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81%和51.11,明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DM2的强阳性表达率为51.11%(23/45),明显高于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和复杂性非典型增生中的子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DM2强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Ⅱ、Ⅲ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I级(72.41%vs 13.33%,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TBX2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35%,45%和72.7%。子宫内膜样腺癌中TBX2基因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TBX2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MDM2、TBX2基因在复杂性增生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明显增强,提示两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芩苷对家兔离体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家兔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及其与Ca2+的关系.方法:制作常规离体家兔子宫平滑肌肌条,考察黄芩苷对子宫肌条反应的影响.结果:(1)黄芩苷(5-10mmol-L-1)剂量依赖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2)黄芩苷对催产素及高K去极化液中Ca2+所致的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使CaC12累积量-效曲线非平行性右移,最大效应下降,呈非竞争性抑制;(3)且对子宫平滑肌依细胞内、外Ca2+两种收缩成分均呈抑制作用.结论:黄芩苷对家兔离体子宫平滑肌条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拮抗Ca2+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菌群及pH的变化,寻求适当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分别观察术后未发生阴道炎、发生老年性阴道炎及正常近龄妇女3组共90例,进行菌群分析、pH测定,并使用乳杆菌DM9811代谢物脂肪酸组分对发生老年性阴道炎者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妇女检出各种菌的数量少,乳杆菌的数量更少,阴道内没有占绝对优势的菌种;发生阴道炎组乳杆菌数量下降更明显,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数量相对增多。术后阴道pH在5.9~7.3,发生阴道炎组较未发生阴道炎组高;以乳杆菌DM9811代谢物脂肪酸组分阴道用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治愈率为82.14%。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乳杆菌数量下降,pH升高,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治疗以乳杆菌DM9811代谢物脂肪酸组分阴道用药效果佳。 相似文献
9.
10.
在对运用超声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癌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通过"二维"与"四维"超声的对比来形成分析,进而探索四维超声在对于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在本文研究的过程中,对多例患者进行二维四维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术前分析准确率与术中情况进行比较,四维超生比二维超声病理诊断符合率高。据此分析,四维超生能多方位的去观察病变,与彩色多普勒搭配应用,更能做出精确的诊断,并能更好的进行术前临床分析,是医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