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4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37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正常成人在鼓气、吮吸和吞咽时口腔气流压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成人吮吸时所需的最小口腔负压约—69mmHg,最大鼓气压为168mmHg。吞咽时口腔内有一个正负压变化过程,正压的范围为21mmHg~46mmHg,负压为-9mHg~-17mmHg。 相似文献
2.
魏莉娟;张月芹;柳蕾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5,(4):677-683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凯格尔运动训练对产后尿潴留产妇尿流动力学和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118例产后尿潴留产妇分为对照组(59例,凯格尔运动训练)、观察组(59例,凯格尔运动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比两组疗效、尿流动力学指标、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盆底肌力正常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缩短,首次排尿量增加,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MFR)、逼尿肌压(Pdet)、膀胱顺应性、尿道闭合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盆底肌力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凯格尔运动训练、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治疗可显著提升产后尿潴留产妇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恢复,有效改善产后尿潴留产妇尿流动力学和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双波长扫描仪对少年游泳运动员的HbA_2百分含量进行测定。发现大运动量训练对HbA_2水平是有影响的。经六天训练(星期二、五为大运动量训练),星期日休息一天,次周的星期一晨HbA_2百分含量升高,星期二大运动量训练后的次日晨HbA_2百分含量显著下降。运动性贫血的运动员,其HbA_2百分含量一周中的变化趋势与正常运动员相似,但HbA_2百分含量比正常运动员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度训练状态下心肌组织损害的线粒体机制。方法:应用形态学手段和分子生化技术,观察运动后大鼠心肌组织酸性磷酸酶(ACP)、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和心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肿)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运动后心肌ACP和β-GLU活性明显增加,PTP开放增加。结论:过度训练后心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PTP开放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姜黄素对过度训练所致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炎症因子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为目的进行了研究。72只7周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一般训练组(M)、过度训练组(OM)和姜黄素+过度训练组(COM)。实验中OM、COM组进行8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COM组大鼠以200 mg/kg/d、5 m L/kg姜黄素灌胃56 d,其他组给予等体积0. 5%的羧甲基纤维素纳灌胃。末次训练24 h后处死大鼠,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改变;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肾组织IL-1β、TNF-α、IL-6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8周的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后,光镜下C、M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 OM组出现组织病理学改变; COM组较OM组明显减轻。Paller评分,OM组显著高于C组,COM组显著低于OM组。电镜下C组结构正常; M组结构出现轻微改变; OM组结构改变明显; COM组较M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OM组显著高于C组,COM组显著低于OM组。OM组肾组织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COM组显著低于OM组; OM组肾组织IL-1β、TNF-α和IL-6 mRNA表达上调显著高于C组,COM组显著低于OM组。血清睾酮/皮质酮比值,OM组显著低于C组。从而说明8周的游泳训练导致大鼠出现过度训练及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发生病理改变。姜黄素可以延缓过度训练的发生与发展,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预防和延缓过度训练导致的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大鼠肾脏功能,缓解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6.
Long-term endurance training or physical activity has been confirmed not only to improve physical performance, but to bring about an obvious beneficial effect on human health;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this effect is not clear. The most studied health adaptations in skeletal muscle response to endurance exercise are increased muscle glycogen level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fiber type transformation toward oxi- dative myofibers, and increased mitochondrial content/function. Mitochondria are dynamic organelles in eukaryotic cells critical in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disease occurrence. The mitochondrial life cycle spans biogenesis, maintenance, and clearance. Exercise training may promote each of these processes and confer positive impacts on skeletal muscle contractile and metabolic functions. This review focused on the regula- tion of these processes by endurance exercise and discussed its potential benefits in health and disease. We presented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exercise training potentiates not only the biogenesis of mitochondria but also the removal of old and unhealthy mitochondria through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为了探究桔小实蝇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雄成虫的嗅觉学习能力。【方法】本研究采用经典性嗅觉条件反射训练法(classical olfactory conditioning)在室内对固定的羽化后14-17日龄的桔小实蝇雄成虫进行气味与食物的联合学习训练, 即薄荷精油和10%蔗糖溶液联合的奖赏性训练(appetitive conditioning)以及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 ME)和饱和盐溶液联合的惩罚性训练(aversive conditioning),并以伸喙反射行为(proboscis extension reflex, PER)作为学习与否的判定标准。【结果】经过奖赏性训练后,桔小实蝇雄成虫对薄荷精油的伸喙反射率可从0%增加至68%;而经过惩罚性训练后,桔小实蝇对甲基丁香酚的伸喙反射率可从100%降低至36.54%,且这种伸喙反射率的变化是通过气味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和食物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的对称性联合而产生的。【结论】结果表明,桔小实蝇雄性成虫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嗅觉学习能力,并且两种刺激的联合是形成学习记忆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训练和非训练大鼠运动前、运动到50%耐力时间(T1/2)和衰竭时丘脑下部和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含量,探索了训练与β-EP对急性运动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训练组大鼠丘脑下部β-EP含量在运动到T1/2和衰竭时分别较安静时提高了4%和15%;对照组大鼠在T1/2时,β-EP的变化趋势同训练组,以后随运动生理负荷的增强而迅速降低,衰竭时较T1/2时降低了26%,较训练组降低了32%(P<0.05)。训练组大鼠血浆β-EP含量随运动开始迅速上升,T1/2时较运动前增加了5.7倍(P<0.01),以后上升的幅度减小;非训练组大鼠血浆β-EP也随运动开始迅速提高(P<0.01),T1/2后趋于稳定,在T1/2和衰竭时分别比训练组低22%和26%。表明非训练组大鼠丘脑下部β-Ep对急性运动呈明显的双相变化,训练提高了大鼠丘脑下部和血浆β-EP对衰竭运动的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