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8篇 |
免费 | 191篇 |
国内免费 | 112篇 |
专业分类
86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Integrator复合体是一种特异地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体内的多亚基复合体,包含至少14个进化上保守的亚基(INTS1~INTS14)。由于该复合物的组成复杂且样品不易获得,近年来关于Integrator复合体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相对滞后。我们通过生物化学手段发现,Integrator能够与蛋白磷酸酶PP2A核心酶(PP2A-AC)形成稳定的复合体,并将其命名为INTAC(Integrator-containing PP2A-AC)。该复合体含有16个亚基,相对分子质量近1 500 000。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我们首次解析了INTAC的高分辨冷冻电镜结构(整体分辨率3.5?)。结构显示,核酸酶(endonuclease)和蛋白磷酸酶(phosphatase)这两个催化模块分布在核心的骨架模块两侧。结构、生化和细胞等方面的研究共同揭示了INTAC作为一个双功能酶,除了发挥已知的RNA核酸内切酶的功能,还在转录过程中作用于RNA聚合酶Ⅱ(PolⅡ)中大亚基(Rpb1)的C末端区域(C-terminal domain, CTD),去除其重复七肽中第2、5、7位丝氨酸的磷酸化,并在多个转录过程发挥调控作用。该项研究发现,PP2A这一最重要的磷酸酶可直接调控转录,拓展了转录调控和PP2A这两个重要领域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训练和停训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静止组和去卵巢运动组,每组20只。去卵巢运动组大鼠每周进行4次时间45min、速度18m/rain、跑道倾角5℃的跑台训练,持续训练14周时,将各组大鼠又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即:假手术-16周(Sham.16)和假手术32周(Sham-32)组、去卵巢-16周(OVX-16)和去卵巢-32周(OVX-32)组以及去卵巢运动(EX)和停训组(DEX)。分别在末次训练结束36—48小时内或停训16周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各组大鼠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变化。结果:(1)训练结束时,OVX-16组大鼠体脂重量和含量显著高于Sham-16和EX组,而瘦体含量、全身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显著低于Sham-16和EX组,各组其他检测指标无显著变化。(2)停训16周时,OVX-32组大鼠体重、脂肪重量和体脂含量显著高于Sham-32组,而全身、腰椎和左右股骨骨密度以及瘦体含量显著低于Sham.32组;DEX组大鼠脂肪重量和体脂含量显著高于OVX-32组,而瘦体含量显著低于OVX-32组。结论: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体成分和骨密度的改善效应在停训16周时均未能被保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周去胡须后大鼠行为及桶状皮层(barrel cortex,BC)的可塑性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组(n=4):正常对照(A组),出生后第2天去除双侧颊脂垫组(B组),出生后第2天去除右侧颊脂垫组(C组),出生后1~5d每天剪右侧胡须,从出生后第5天起不剪由其胡须自由生长组(D组)。出生后第30天时称体重,测量左侧D2胡须长度,观测行为学变化(如狭缝实验、自由探索行为和趋壁行为)。采用细胞色素氧化酶组织化学法研究barrel排列与发育情况。结果:A组能迅速辨别出正确狭缝并钻入,平均用时(5.6±2.3)s;B组大鼠只有当鼻尖碰到狭缝壁时才会钻入狭缝。C组大鼠当其右侧脸颊靠近狭缝时,不能辨别出狭缝,只有当其掉转身体,用左侧胡须探测时才可能迅速钻入正确的狭缝。D组的表现同C组,B、C、D组大鼠进入正确狭缝的所用时间均显著长于A组(P0.01,P0.05,P0.01)。去除双侧颊脂垫的大鼠其左趋壁时间、右趋壁时间以及总趋壁时间均较正常大鼠短。去除右侧颊脂垫组的大鼠右趋壁时间也显著短于正常(P0.05)。四组大鼠左侧D2胡须长度以及体重均无显著差异。从出生后第2天时一直剪除右侧胡须的小鼠在出生后第30天时发现其barrel变小,排列较混乱,barrel之间的界限不清,皮层细胞色素氧化酶(CO)反应的灰度明显变淡。结论:外周去传入不引起大鼠体重改变及残留胡须长度的代偿性改变,但可引起其趋触及探索行为方面的改变。外周去传入可导致barrel形状及排列的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去卵巢对小鼠肠道菌群和血脂的影响。 方法 12只10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去卵巢组(OVX组),每组6只,进行12周的喂养。每2周测定小鼠体质量,12周后测肝脏指数、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小肠进行病理学检查,收集小鼠粪便并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 结果 与SHAM组相比,OVX组小鼠体质量、肝脏指数、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和游离脂肪酸水平明显增加(t=4.745,t=15.090,t=11.140,t=4.038,均P结论 去卵巢小鼠血脂升高和肠道菌群失衡,提示肠道菌群可能是预防和治疗雌激素缺乏后脂质代谢异常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6.
B27K—去B链C端三肽胰岛素的制备、生物活力与自聚合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液相合成五肽Gly Phe Phe Tyr Lys(Boc)Obut,与B链C端去八肽胰岛素酶促缩合得到B2 7K 去B链C端三肽胰岛素(B2 7K DTrI,B2 7K destripeptideinsulin)。用小鼠惊厥法和小鼠降血糖法测得B2 7K DTrI的整体生物活力为标准胰岛素的 80 % ,B2 7K DTrI与人胎盘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能力为标准胰岛素的 ( 12 5± 13 ) %。用凝胶过滤法证明B2 7K DTrI自聚合性质降低 ,具有与去B链C端五肽胰岛素相同的单体性质。在B2 7K DtrI结构中 ,B2 7T被K取代 ,其优点是在酵母中表达其前体后 ,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胰蛋白酶水解获得 相似文献
7.
云南脂松香制备光学纯去氢枞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松节油作反应溶剂,在硫、碘的催化作用下云南脂松香经催化异构化、脱氢成为脱氢松香酸,通过进一步的提取、纯化等步骤可直接得到纯度高达96%以上的光学纯的去氢枞酸,其收率为26.6g/100g(松香)。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技术,以海河流域为对象,首先,分别采用Fragstats3.3的标准法和移动视窗法先后分析了流域整体景观格局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然后,针对流域本身自然地理梯度特点,分别沿流域纵向(河流流向)梯度和横向(垂直与河流流向)梯度设置了两条样带,应用移动视窗法计算了景观层次下的斑块面积(AREA_MN)、蔓延度指数(CONTAG)、边界密度(ED)、形状指数(LSI)、斑块密度(PD)、多样性指数(SHDI),获得了景观沿两个样带方向的梯度格局;最后,以高程、降水、气温、人口和GDP为环境因子,以上述6个指数值为目标物种,利用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研究了景观梯度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年海河流域内景观基质为农田,面积占55.9%,流域内景观结构以块状结构为主,并零散分布有圈层和带状(廊道)结构;景观梯度格局在两条样带上均表现为类似的特征,即随景观类型变化呈现不同幅度的波动,两条样带上均存在较为明显的过渡带;DCCA分析表明:景观梯度格局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区域高程、降水量、温度对流域尺度的景观格局起决定性作用,人口数量、GDP则在局部地区对景观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7-丙烯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17-Allylamino-17-emethoxy-geldanamycin, 17-AAG)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2只、球囊损伤组(Balloon injury, BI组)12只及17-AAG治疗组(17-AAG组)12只。采用2F Fogarty球囊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组模型,17-AAG治疗组大鼠在建模后腹腔注射17-AGG(20 mg/kg 2d)。各组大鼠于球囊损伤3周后取损伤段颈总动脉,通过HE染色观察血管内膜形态学改变并评估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IHS)法检测血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评估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BI组、17-AAG组大鼠球囊损伤后颈总动脉内膜出现不同程度增生,内膜/中膜面积比(Intima area/Membrane area,I/M)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17-AAG组的I/M较BI组明显下降(P0.05)。BI组、17-AAG组颈总动脉PCNA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较BI组显著降低(P0.05)。BI组、17-AAG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17-AAG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程度较BI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7-AAG对球囊损伤后颈总动脉内膜增生存在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影响其增殖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前已有不少证据表明性类固醇激素(SS)能调节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但调节途径和机制还不清。本文测检了雌、雄去性腺小鼠胸腺和脾脏T细胞亚群以及抗体产生功能的变化,期望有助于阐明SS 免疫调节的细胞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