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2篇
  免费   1013篇
  国内免费   521篇
  5536篇
  2025年   62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固相化学合成法合成了编码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区和非结构区的4个抗原决定簇基因,这些抗原决定簇基因片段以不同方式串联后与ctxB基因融合,构建了12种表达不同嵌合蛋白的重组质粒,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均能高效分泌性表达融合蛋白,表达产量在10~50μg/ml之间,随所融合的抗原决定簇不同而不同,表达水平主要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组成有关,而与抗原决定簇的大小及串联次数关系不大。融合蛋白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达到了电泳纯,为进一步研究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及用作抗-HCV ELISA诊断试剂抗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当前国内常用的抗原虫药氯喹伯氨喹啉、乙氨嘧啶、青蒿素、甲苯咪唑和抗蠕虫药丙硫咪唑、甲苯哒唑、左旋咪唑、噻嘧喧、吡喹酮及槟榔、南瓜子等的驱杀机理、服用剂量、疗效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萨利多胺是一种镇静剂,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在欧洲出售。后来人们发现,很多孕妇服用了萨利多胺后产下严重畸形的胎儿。之后萨利多胺被广泛禁止使用,这是一起著名的名誉扫地的药物事故。然而,萨利多胺作为镇静剂药效很好,它还是一些其他疾病的特效药,可以说它唯一的副作用就是致使胎儿畸形——而且基本上  相似文献   
4.
抗体类药物往往存在复杂多样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由此产生高度的异质性。PTMs表征是抗体类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早期研发阶段,高质量的结构表征可以为药物筛选、药物发现、工艺开发和优化提供指引和依据。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的表征分析手段可快速、准确地识别PTMs,已成为抗体类药物PTMs分析及结构表征的有力工具。该文综述了抗体类药物非聚糖PTMs的鉴定成果,内容包括修饰类型、修饰位点、修饰所在区域、表达系统信息及潜在影响,并对LC-MS表征分析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希望为抗体类药物早期研发阶段的表征分析提供参考。综述的非聚糖PTMs均通过LC-MS或LC-MS/MS技术得到了鉴定。  相似文献   
5.
潜育性水稻田广泛分布于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塞拉里昂、利比亚、尼日利亚、哥伦比亚和菲律宾等国,其中我国南方稻区就有近700万公顷低产潜育性水稻田。该类水稻田还原性强,矿质营养失调,尤以Fe^2 过量积累,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逆境胁迫作用。培育抗亚铁毒的水稻品种是简便、经济有效地提高稻谷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利用由粳稻品种Asominori与籼稻品种IR24杂交衍生的Asominori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为材料,检测与抗亚铁毒胁迫有关性状QTL。共检测到与抗亚铁毒胁迫有关性状QTL14个,各QTL的LOD值为2.72~6.63。其中检测到与抗亚铁毒胁迫直接有关的性状叶片棕色斑点指数QTL3个,分别位于第3、9、11染色体C515~XNpb279、R2638~C1263和G1465~C950之间,对应的贡献率分别为16.45%、11.16%和28.02%;与其他已发表的定位结果比较发现,位于第三染色体C515~XNpb279间控制叶片棕色斑点指数的QTL与水稻功能图谱上控制叶绿素含量的QTL的位置一致;表明在亚铁毒胁迫条件下,水稻在其叶片表面出现棕色斑点,叶片衰老,产生一些叶绿素降解物或衍生物,以提高叶片细胞对亚铁等重金属毒害的耐受力。另外,在第11染色体G1465~C950之间检测到了控制叶片棕色斑点指数、茎干重和根干重QTL1个,为主效QTL。在第6染色体XNpb386~XNpb342之间检测到控制茎干重、株高、根长和根干重QTL1个,是否与水稻抗亚铁毒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定位与抗亚铁毒有关的QTL,借助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效地聚合这些QTL,培育出抗亚铁毒性强的水稻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国产高分子树脂(T)接枝小牛胸腺DNA,通过亲合层析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纯化出抗-ds DNA抗体和抗-ss DNA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的研究表明:SLE抗-DNA抗体和DNA结合的差异性很大,是高度非均一性的。抗-ss DNA抗体不仅组成成分比抗-ds DNA抗体复杂,ss DNA/抗-ssDNA亲合能力也明显高于ds DNA/抗-ds DNA。纯化的抗-DNA抗体以IgG类抗体占主导,同时也有其它类型抗体存在(例如IgM等)。抗-ds DNA抗体有较抗-ss DNA抗体高的IgG含量(两者的IgG/IgM分别是7.0和4.0),说明IgG抗-DNA抗体更倾向于同dsDNA结合。  相似文献   
7.
小麦—中间偃麦草抗条锈衍生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应用缺体回交法,以部分阿勃缺体为母本,中4为父本,培育出1个对目前条锈病优势小种和新小种高抗至免疫的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系N9025-3-3-2-1-1。研究表明,该选系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已经基本稳定,染色体构型为2n=42=21“,抗病性来自中间偃麦草(Thinopyron intermedium)。以中间偃麦草DNA为探针,对N9025-3-3-2-1-1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证明,它为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易位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薰衣草治疗睡眠障碍(SD)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关于薰衣草的相关文献,结合TCMSP数据库筛选主要活性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和PharmMapper 2个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的靶点,再利用GeneCards、OMIM、TTD和DrugBank 4个数据库检索疾病基因,并经Venn工具得到两者交集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利用STRING 11.5数据库筛选置信度≥0.9的靶点,构建PPI网络。利用Enrichr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 1.5.7软件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利用PyMOL 3.8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获得13个活性成分和192个潜在作用靶点,活性成分为亚油酸乙酯、木犀草素、乙酸芳樟酯、熊果酸及芳樟醇,hub基因为STAT3、MMP9、PTPN11、MAPK1及IL2;作用机制主...  相似文献   
9.
【背景】此研究为“十二五”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项目中创建新的转基因棉花品种环境安全评价技术而设。【方法】以转双价双成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和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cry1Ac+肼强阳)棉为观察品种,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为对照品种,在荒地用撒播和3cm深度播种2种方式,于2011年5月一2012年3月对棉花出苗率、株高、生育进程、棉吐絮瓣数、絮瓣脱落率、自生苗等生存竞争能力进行比较,检测、评价其杂草化的风险,并探讨、验证检测技术的可行性。【结果】在荒地条件下,以2种方式播种的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和转cry1Ac+EP5P5基因棉与非转基因棉相比,上述各项指标的竞争能力总体上未表现显著优势。【结论与意义】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和转cry1Ac+EPSPS基因棉在荒地条件下生长无杂草化风险。同时,研究证明,在荒地自然生态条件下,可以采用撒播和3cm深度播种方法检测新的转基因棉花品种在生存竞争能力上的杂草化风险,在测评上有互为参照效应,为定性评价新的转基因棉花品种的杂草化风险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GFP-Plk1同义突变表达载体及其稳定转染细胞系。方法:设计Polo样激酶1(Plk1)si RNA序列及相对应的同义突变引物,并利用二次PCR方法扩增Plk1基因,定向克隆到p Rex-EGFP-IRES-Hygro载体中,构建p Rex-EGFP-r Plk1-IRES-Hygro表达载体;利用逆转录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He La/GFP-r Plk1稳定细胞系;利用免疫印迹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验证Plk1 si RNA的干扰效果及稳定细胞系的构建。结果: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p Rex-EGFP-r Plk1-IRES-Hygro正确;免疫印迹实验证明Plk1 si RNA序列可以有效抑制He La/GFP-r Plk1细胞中内源性Plk1蛋白的表达,但不能干扰掉外源GFP-r Plk1蛋白;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和末期,GFP-r Plk1分别定位于着丝粒和中间体上。结论:构建了Plk1同义突变表达载体p Rex-EGFP-r Plk1-IRES-Hygro和He La/GFP-r Plk1稳定细胞系,为下一步研究Plk1在有丝分裂期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