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白云鄂博稀土矿区分离到3株细菌:白云 1 号、白云 2 号、白云 3 号.对其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和一系列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作了初步鉴定.3 株细菌均能耐低温和高温;均能耐受pH 1~12 的环境和40%的NaCl浓度.在1株细菌上出现这些特性是过去从未发现的.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落叶松林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兴安岭落叶松林17个科26种植物丛枝菌根(AM)定居情况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在26种植物根样中形成典型AM定居的有23种,占88.46%。菌根侵染率为0~78.7%,平均为21.69%。在26种植物根样中,4种植物形成重楼型(Par-is-type)AM,占15.38%;10种植物形成疆南星型(Arum-type)AM,占38.46%;9种植物形成中间型(Intermediatetype)AM,占34.62%,3种植物未能形成AM菌根,占11.54%。从23种植物根围土样中分离到50种AMF,分属于5个属,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24种占48%;球囊霉属(Glomus)19种占38%;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5种占10%;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占2%;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占2%。Acaulospora和Glomus2属真菌在大兴安岭落叶松林土壤中占绝对优势;尼氏无梗囊霉(A.nocolsonii)和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是优势种。植物根围土壤中AMF的孢子密度平均为68.94个.100g-1风干土;AM...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包头地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进行调查、统计、整理,从科、属、种3个分类等级上对其区系地理成分、生活型、水分生态类型分别进行分析,探讨该区植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化,为保护和利用该区珍稀、特有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包头地区有野生种子植物71科、274属、595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属5种,被子植物69科271属590种,占内蒙古被子植物的全部科、属、种的62.28%、43.81%、27.78%。(2)从科、属组成来看,包头地区野生种子植物组成中单属科和寡属科(2~4)、单种属和寡种属(2~4)构成了该地区植物科、属的主体部分。(3)从地理成分来看,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生活型以草木植物为主,占79.83%;从水分生态类型看,中生植物是该区的主要成分,占55.62%,旱生植物在该区系中也占有相当比重,占36.98%,说明该地区水分条件较差,在气候区上属于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柄扁桃的传粉者及其访花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濒危植物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访花昆虫的种类、访花行为、访花频率和日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柄扁桃的访花昆虫有5目17科19属21种,其中传粉昆虫为3目11科13属15种,主要的传粉昆虫为黑颚条蜂(Anthophora melanognatha)、密林熊蜂(Bombus patagiatus)、大蜂虻(Bombylius major)、黄腿食蚜蝇(Syrphus ribesii)及红足隧蜂(Halictus rubicundus);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差异较大,活动高峰期彼此交错;黑颚条蜂具有体积大、携粉量大、小花停留时间短等特点,为柄扁桃传粉的效率最高,今后应加强其生物学、传粉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7.
8.
研究了不同用量葡萄糖对家兔尿量生成和血糖浓度的影响。通过给家兔耳缘静脉输注不同量的葡萄糖,记录其尿量和血糖浓度。发现不同葡萄糖用量引起家兔血糖浓度和产生的尿量不同。可知要使家兔出现明显尿量增多现象,最少需给家兔静脉输入750mg葡萄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人类的椎骨式、牙式、乳头式、指(趾)式的阐述,进一步说明这些结构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是“人猿同祖”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0.
冷蒿种群在放牧干扰下遗传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方法检测了放牧干扰下冷蒿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 17条 (组 )引物进行 RAPD分析 ,扩增共产生 2 5 4条带 ,其中 2 4 0条为多态性带 ,多态位点百分率达 94 .4 9%。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冷蒿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数 ,Nei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均下降 ,种群内个体平均遗传一致度增加。放牧梯度上 4个冷蒿种群 H t=0 .2 116 ,Hs=0 .170 0 ,Dst=0 .0 4 16 ,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 Gst=0 .196 5 ,基因流 N*m=2 .0 4 5 1;同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种群间的 Dst、Gst增加 ,N*m 降低。说明放牧限制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使种群发生遗传分化。放牧梯度上的 4个冷蒿种群的遗传距离很小 ,但是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遗传距离在缓慢的增加 ,种群间的遗传一致度降低。根据遗传距离所构建的 U PGMA聚类图中冷蒿 4个种群随着牧压的增加 ,逐级聚在一起。这表明冷蒿种群的遗传分化与放牧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