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蜉寄蝇属Phorocera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寄蝇科Tachinidae追寄蝇业科Exoristinae追寄蝇族Exoristini,一般寄生于鳞翅口毒蛾科,夜蛾科和尺蛾科的幼虫;主要分布于古北区和新北区.该属区别于追寄蝇族Exoristini 其它属的特征为:眼后鬃列后方具黑毛,复眼具淡黄色长毛,单眼鬃位于前单眼后方,背中鬃3+3,翅内鬃0+3,腹部背板具心鬃.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蜉寄蝇属的4个已知种,勺肛蜉寄蝇P.assinilis,锥肛蜉寄蝇P.grandis,直条蜉寄蝇P.normalis和昏暗蜉寄蝇P.obscura;并首次描述了直条蜉寄蝇的雄性和采自我国辽宁本溪的1新种,辽宁蜉寄蝇Phorocera liaoningensis sp.nov.;编制了古北区本属6种雄性检索表.新种区别于近缘种勺肛蜉寄蝇的特征为:第4腹板后缘钝圆,中脉心角至中肘横脉的距离略长于心角至翅后缘的距离,雄性肛尾叶后面观端半部均匀变窄. 相似文献
2.
齿股蝇属二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蝇科齿股蝇属Hydrotaea虎股齿股蝇Hydrotaea tigrifemorata sp.nov.。豹股齿股蝇Hydrotaea pardifemorata sp.nov.二新种,均隶于小齿股蝇种团Hydrotaea parva-grop,分别描述并绘图。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Hb沈阳是1982年在我国汉族中发现的一种新的不稳定血红蛋白。1986年作者在“丝绸之路”地区进行血红蛋白群体普查时,发现一例裕固族泳速相当于J组的异常Hb,经一级结构分析表明为。链第26位丙氨酸被谷氨酸取代,证实此例变异体为Hb沈阳〔a,,(B7)Ala-aGlu」在裕周族中系首次报告。根据现有Hb沈阳的分布状况及有关资料,作者分析这种异常Hb基因可能源于我国。 相似文献
4.
瘦寄蝇属Leptothelaira Mesnil et Shima隶于长足寄蝇亚科Dexinae瘦寄蝇族Leptothelairini;其体细长,后足基节上部具1宽而闭合的骨化桥,翅R4 5脉基部背面具1根小鬃;已知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南部、日本、越南、尼泊尔和我国台湾.本文记述了采自我国广西龙胜华坪的瘦寄蝇属1新纪录种:东方瘦寄蝇L.orientalis Mesnil et Shima,1979和产自陕西太白山和山西沁源与方山的1新种:长茎瘦寄蝇L.longipennis sp.nov,新种与分布东洋区的南方瘦寄蝇L.meridionalis Mesnil et Shima近似,但单眼鬃弱于内顶鬃,腹部第4背板后1/4~1/5和第5背板完全黑,第5腹板基部圆,中央裂深且基部宽,侧尾叶端部较窄而尖等.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6.
7.
长腹寄蝇属是双翅目寄蝇科卷蛾寄蝇族中的1个小属,已知2种:Dolichocoxys femoralis Townsend分布于缅甸、印度尼西亚,D.rossica Mesnil分布俄罗斯远东地区。王氏长腹寄蝇Dolichocoxys wangiZhang et Liu,sp.nov.(图1 ~7)主要特征体长12.0 ~13.0mm;触角芒具绒毛; 2后背中鬃较宽分离,小盾端鬃毛状,前胸侧板具鬃;足黑且长;雄性腹部长筒形,第5背板端部延长成细长尾。正模♂,西藏墨脱阿尼桥, 1 300m, 2003-08-10 ,王明福采;副模1 ♂,同正模; 1 ♂,西藏亚东, 1977-06-13 ,吴健毅采, 2 ♂♂,云南德钦虎跳峡, 2 800 ~2 900m, 1996年8月24 ~26日。新种近似于D.femoralis,但体型较大,足基节和腿节黑色,与后者区别明显;又与D.rossica近似,但体型较大,触角、下颚须和足均黑色,区别于后者。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馆和中科院上海昆虫博物馆。此外,报道卷蛾寄蝇族2中国新纪录种:等鬃毛颜寄蝇Admontia podomyia Brauer et Bergenstamm,1889 (四川、青海) ;黄奥斯渥寄蝇Oswaldia gilva Shi ma,1991 (辽宁)。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报道了采自我国东北地区的蝇科棘蝇属二新种,属于一新种团;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小爪棘蝇种团Phaonia minutiungula-group,新种团:雄额约为头宽1/4,上眶鬃1,口上片突出于额角;前中鬃缺如,后背中鬃4,翅前鬃发达,前胸基腹片裸,背侧片和后气门前肋具小毛,小盾全黑,前、后气门褐色;前足第1分跗节具少数长感觉毛,中胫无后腹鬃,后胫无端位后腹鬃;r-m和m-m横脉附近略具暗晕,平衡棒黄色;腹部具变色斑,各背板正中具宽的黑条。新种团主要近似游荡棘蝇种团Phaonia errans-group,但后者雄额较窄,上部的下眶鬃退化,无上眶鬃,小盾带黄色等不同。 小爪棘蝇,新种Phaonia minutiungula,雄复眼的纤毛稀而短,触角芒短纤毛状,颊高为眼高的3/7,前缘刺短小;前胫中位后鬃1-2,中胫前背鬃1,后股前腹鬃列完整且均发达;腹部背板正中黑条较宽,两侧变色斑不很明显。正模(?),吉林长白山冻原带,1989-07-15,张春田采。 黑龙山棘蝇,新种Phaonia heilongshanensis,雄复眼的纤毛长而密,触角芒短羽状,颊高为眼高的2/7;前缘刺约等于r-m横脉长的1.5倍;前胫无中位后鬃,中胫无前背鬃,后股基半部的前腹鬃列短小;腹部背板正中黑条较窄,约等于跗节宽,两侧变色斑明显。正模(?),黑龙江五大连池,1988-07-22,崔昌元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