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1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在配合治疗产后滴虫性阴道炎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患滴虫性阴道炎的产后妇女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应用甲硝唑400 mg,每日2次,连服7 d,同时每日晚塞1粒乳杆菌活菌胶囊入阴道,连用10 d;对照组应用甲硝唑400 mg,每日2次,连服7 d。2组患者14 d后复查并检查白带常规,对其临床治愈率、白带清洁度、pH进行比较。30 d后随访检查滴虫性阴道炎复发情况。结果用药后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pH均有降低,但研究组pH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阴道清洁度I、II度比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配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阴道微环境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仪行EB病毒早期RNA(Epstein-Barr virus early RNA,EBER)与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双染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鼻咽活检组织60例,根据诊断结果 进行分组,A组为鼻咽非角化型未分化性癌30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脐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34周前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及预测价值。方法对59例34周前出生早产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脐血IL-6、IL-8、TNF-a;将母亲的胎盘胎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诊断有无绒毛膜羊膜炎;早产儿出生后72 h内头颅超声检查,诊断有无脑损伤。结果 (1)早产儿脑损伤组脐血IL-6[(7.69±1.69)μg/L]、IL-8[(3.87±0.26)μg/L]及TNF-a[(3.67±1.12)μg/L]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分别为(5.78±0.59)μg/L、(1.79±0.66)μg/L、(1.91±0.37)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患绒毛膜羊膜炎组脐血IL-6[(6.98±0.17)μg/L]、IL-8[(3.27±0.27)μg/L]和TNF-a[(3.24±1.37)μg/L]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分别为(6.13±0.15)μg/L、(2.04±0.79)μg/L、(2.07±0.54)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ROC工作曲线进行分析,脐血IL-6≥6.46μg/L、IL-8≥2.0μg/L、TNF-a≥2.42μg/L作为诊断早产儿脑损伤标准时,其灵敏度分别为95.5%、95.5%和100%;特异度分别为94.6%、70.3%和97.3%;(3)母亲有绒毛膜羊膜炎时,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脐血IL-6、IL-8和TNF-a不仅反映母亲的感染情况和早产儿脑损伤,并且对早产儿脑损伤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鼠肝在再生过程中,胞浆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TPP)活力比正常肝有明显升高,并且伴有时相变化,,手术后24—48h活力达到最高,而H22a细胞各组分的活力都比正常肝低。PTPP在正常肝细胞的溶酶体中分布最高;再生肝中则在细胞核、胞浆和微粒体中更集中;在H22a细胞中,PTPP的活力分布趋于平均化。再生肝和H22a细胞胞浆中都缺少正常肝的a、b两个PTPP活力峰,其它五个主要PTPP峰与正常肝无根本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酪氨酸蛋白磷酸酶的研究现状。对各种组织中纯化的多种酪氨酸蛋白磷酸酶的性质研究,发现在大多数组织和细胞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该酶,它们可分成三大类,但各种形式的酶之间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酪氨酸蛋白磷酸酶在细胞的生长、分化、转化及信号传递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普通大麦和球茎大麦抗病种间杂种的产生及其同工酶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棱大麦(Hordeum vulgare L.)“苏啤1 号”为母本与四倍体球茎大麦(H. bulbosumL.)“GBC141”杂交, 并通过幼胚培养获得11 株三倍体F1 植株. 三倍体F1 植株与二倍体母本二棱大麦“苏啤1 号”回交, 获得7 株二倍体回交后代BC1. 7 个回交后代株系通过大麦黄花叶病病圃鉴定, 其中BC1-2株系抗大麦黄花叶病.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父本、母本和BC1-2株系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二倍体二棱大麦与四倍体球茎大麦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差异显著,并且在BC1-2株系幼根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中,发现一条来自父本球茎大麦“GBC141”的过氧化物酶谱带,该酶带的相对迁移率(Rf)为0.47, 重复性好并且易于检测.由于回交后代BC1-2抗大麦黄花叶病, 又带有来自球茎大麦特异的幼根过氧化物酶谱带作为易于检测的同工酶标记,因此该回交后代株系可以作为大麦抗病育种工作重要的抗源.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脐带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的浓度和基因甲基化变化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选择152名正常妊娠足月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为对象,其中68名巨大儿,84名正常出生体重儿.收集产妇及新生儿的基本信息和脐带血样品.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测定脐带血IGF-1蛋白浓度,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MALDI-TOF)测定脐带血IGF-1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 结果显示,脐带血IGF-1启动子区CpG位点均呈低甲基化状态. 以所有研究对象出生体重的上四分位数(4 260 g)为拐点,出生体重<4 260g组的脐带血IGF 1浓度显著高于出生体重≥4 260 g组(P=0.015),且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r=0.242,P=0.011). 表明在出生体重<4 260 g范围内,脐带血IGF-1浓度的增加贡献于出生体重的增长. 但当胎儿过大时,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使脐带血IGF-1浓度降低,以限制胎儿过度增长. 这些结果提示,脐带血IGF-1浓度与出生体重呈双向性关联,两者均与处于低甲基化状态的脐带血IGF-1的甲基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化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技术对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MT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个术后病理确诊的MTC结节的术前诊断资料;优化FNAC技术包括:行囊实性结节穿刺时,先将囊液吸出,再对实性区域进行穿刺;穿刺时提插加旋转;拔针时保留2ml负压;穿刺抽吸物制作液基细胞学涂片;第1次穿刺标本不满意者,根据第1次穿刺抽吸物情况优化穿刺方法进行再次穿刺;对肉眼未见穿刺组织或组织碎块的穿刺标本,采用优化的方法制作细胞块;充分利用细胞块进行HE切片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2次穿刺标本满意度(93.1%)显著高于1次穿刺标本满意度(65.5%);细针穿刺取得满意标本者制作液基细胞学涂片结合细胞块切片及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诊断MTC的敏感度为96.3%;MTC细胞块降钙素(calcitonin,CT)、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