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热胁迫(40℃,18 h)后在60 d培养期内不施物料(S)、仅施尿素(N)、仅施秸秆(R)和二者配施(RN)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功能(基础呼吸、基质诱导呼吸、秸秆分解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热胁迫有促进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功能的趋势,但其影响弱且持续时间短.不论热胁迫与否,与不施物料和仅施氮肥处理相比,施用秸秆及其与氮肥配施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基础呼吸、基质诱导呼吸和秸秆分解能力均大幅提高,而单施氮肥处理与不施物料处理相比变化不明显,各项指标甚至有降低趋势.表明施用秸秆及其与氮肥配施对自然土壤和环境胁迫(干扰)后土壤功能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绩效测评, 作为生态补偿“后研究”的重要内容, 对其测评方法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以近20年来国内外生态补偿绩效测评研究文献为基础, 对生态补偿绩效测评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 从优缺点、适用性等方面对各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 对生态补偿绩效测评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总体而言, 在生态补偿绩效测评方法的未来研究中, 需进一步突出时空动态性、系统综合性及实践应用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血小板贴壁的简易方法,同时,观察单个血小板激活前后细胞内钙波动及形态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多种粘附剂固定血小板,利用钙荧光探针(Fluo-3/AM)(终浓度10-20μmol)进行染色,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同镜检测下加入二磷酸腺苷,观察和分析血小板内Ca^2 浓度及形态变化。结果 多聚赖氨酸促进血小板贴壁固定的效果最佳;单个血小板活后细胞内Ca^2 浓度为激活前的128%,形态圆形或椭形转为不规则形,有空泡,突起形成。结论 多聚赖氨酸是血小板贴壁的理想粘附剂,本方法能简易,快捷地监测血小板激活过程中胞浆内钙离子动态变化及形态改变,有助于血小板功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实  储兰  刘峰  丁宁  吴钢  焦文涛  张晴  吕俊岗 《生态学报》2024,44(17):7569-7576
国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同时,全国生态环境损害案件呈逐年递增趋势。司法和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等在判罚生态环境损害案件时,面临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实物量化、价值量化等难以确定的专业性问题,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不同阶段的差异性难以区分。研究按照损害程度对森林纵火和盗伐林木、违法建设和非法占地、非法采矿三类生态破坏案件进行分类讨论,统计分析了三类生态破坏案件的关键要素指标,阐明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三类案件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基线选取对象上,三类案件可能涉及植被、土壤、地下水等指标的一种或多种;森林纵火和盗伐林木、违法建设和占地、非法采矿三类案件在植被破坏和土壤破坏两方面破坏程度都表现出逐渐加重的趋势,水平方向的损害范围易受周边环境影响,纵向从土壤表层向深层土壤破坏逐渐加深,恢复难度逐渐加大;在生态恢复工程选择上,除生态恢复外还需根据破坏程度额外考虑对地表建筑物或压占物清除或矿坑的回填及复垦;永久性损害或基本恢复不可实施时也可考虑其他替代性恢复方案,如认购“碳汇”等新手段。研究可为提高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干燥草质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哮喘活性。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Toyopreal HW-40C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手段对中麻黄草质茎的50%丙酮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甲氧基肉桂酸(1)、肉桂酸(2)、ω-hydroxypropioguaiacone(3)、threo-8S-7-methoxysyringylglycerol(4)、3-(2,4′-di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oic acid(5)、8-hydroxy-9-methyl-7-(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7-propanone(6)、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7)、2-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8)、异咖啡酸甲酯(9)、trans-syringin(10)、cis-syringin(11)、(4R)-4-hydroxy-4-(2-hydroxypropan-2-yl)cyclo-hex-1-ene-1-carboxylic acid(12)、7-羟基-α-松油醇(13)、去氢吐叶醇(14)、脱落酸(15)、黑麦草素内脂(16)、(E)-3-(3-hydroxybut-1-enyl)-2,4,4-trimethylcyclohexa-2,5-dienone(17)、3-(3′-hydroxybutyl)-2,4,4-trimethylcyclohexa-2,5-dienone(18)、对异丙基苯甲酸(19)、p-cymen-7-yl β-D-glucopyranoside(20)、acyclic 7-hydroxygeranic acid(21)、7,7-dimethylbicyclo[3.1.1]hept-2-ene-1-carboxylic acid(22),其中化合物3~6、8、10~14、17~19、21、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经体外抗哮喘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1和14能够显著抑制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不同植被类型的滩涂湿地土壤线虫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苏盐城湿地保护区内不同植被带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共鉴定出20科39属,优势属和常见属的数量占总个体数的90%以上;不同植被类型的滩涂湿地土壤线虫总数存在明显差异性,线虫数量范围为每100 g干土79~449条,小麦地显著高于其他植被带,光滩地数量最少.线虫群落生态指数对植被带有不同的响应,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在不同植被带的分布依次为:苇草带>盐蒿带>小麦地>米草带>光滩带,而优势度指数λ的分布为:光滩带>米草带>小麦地>盐蒿带>苇草带,表明光滩带的线虫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小于其他植被带,土壤线虫群落趋于单一化;成熟度指数MI表现为保护区内未开垦植被带高于已开垦的小麦地,说明农田受外界干扰明显.不同植被带间的线虫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各植被带的最大贡献物种各不相同.土壤理化性状与线虫数量、营养类群、生态指数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表明线虫群落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植被带生境的多样性,土壤线虫可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生物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转录因子E2F1在大约95%的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而且与其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但是E2F1在小细胞肺癌中调控的靶基因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索E2F1在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688中调控的靶基因。染色体免疫共沉淀联合测序(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Ch IP-seq)结果显示,在小细胞肺癌H1688细胞中,E2F1能够调控5 326个靶基因的表达,其中4 700个是结构基因,626个基因编码长链非编码RNA。基因功能注释(gene ontology,GO)和基因富集图谱(enrichment map)分析显示,E2F1调控的靶基因功能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细胞周期调控、染色体和组蛋白修饰以及蛋白转运。MEME4.7.0软件分析显示,E2F1通过结合6个序列调控相关靶基因和长链非编码序列的表达。以上结果阐明了E2F1在小细胞肺癌中调控的靶基因,为进一步研究E2F1在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浸润与转移、复发和耐药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根端分生组织为材料,在透射电镜下对间期细胞核内的集缩染色质的高层次结构进行了研究。在其中观察到直径约为20—25nm、50nm及110—120nm 的不同等级染色线,并且发现直径110—120nm 的染色线是由50nm 的染色线组成的,而直径约50nm 的染色线是由20—25nm 的染色线组成的。对这三个层次染色质结构之间的集缩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对根瘿蚊属Rhizomyia Kieffer的属征进行修订,并记述采自云南、贵州、海南和福建的该属两新种,分别命名为细叉根瘿蚊Rhizomyia leptodicrata sp.nov.和新月根瘿蚊Rhizomyia menisca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昆虫标本馆.细叉根瘿蚊,新种R阮脚驴h卸todicrata sp.nov.(图1~5,9~13)新种与分布于俄罗斯的俄根瘿蚊R.rossica Mamaev&Zaitzev和塔根瘿蚊兄turr~ormis Fedotova&Sidorenko以及分布中国的新月根瘿蚊Rhiwmyiz meniscata sp.nov.在雄性成虫阳茎上的特征相似,但区别明显:新种雄性成虫阳茎端部具两个细长的尖锐突起,而R.觚豇∞雄性成虫阳茎端部具两个圆突,R.turnformis雄性成虫阳茎端部具两个分叉状的突起,R.meniscata雄性成虫阳茎端部具两个角状尖突.正模♂,云南普洱(思茅)菜阳河保护区(22.48°N,100.58°E;海拔1500m),2002-05-17,卜文俊马氏网捕.副模:1♂,同正模;4♂ ♂,云南普洱(思茅)菜阳河保护区倮倮新寨山(22.48°N,100.58°E),2002-05-23,其它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leptodicrata为一阴性复合拉丁形容词,意为“细长分叉的”,指该种雄性成虫阳茎端部呈细长分叉状.新月根瘿蚊,新种R阮z埘秒谊meniscata sp.nov.(图6~8,14 ~18)新种与近似种区别如上.正模♂,贵州梵净山(27.5°N,108.4°E;海拔1 350 m),2002-05-29,王新谱马氏网捕.副模:1 ♂,海南坝王岭(19°N,109°E;海拔900 m),1988-05-10,卜文俊灯诱;1♂,福建武夷山桐木七里桥(27.7°N,117.6°E;海拔1000 m),1993-04-30,卜文俊捕.词源:新种种名meniscata为一阴性拉丁形容词,意为“新月形的”,指该种雄性成虫阳茎端部背腹向呈新月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