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2.
中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鱼类资源的持续衰退以及保护水产学的兴起,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已由传统渔业增殖发展成为特有珍稀鱼类种群恢复的主要技术手段。近年来,我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涉及水系多、规模大且种类丰富,取得了显著效果并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和经验。为深入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基础研究,规范技术并提升生态效益,该文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基础理论、塘养种群管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人工增殖放流的理论背景,并结合我国"四大家鱼"、中华鲟、胭脂鱼、滇池金线鲃及其他珍稀濒危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讨论了野外监测和效果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提出放流种群遗传局限性、数量和规格权衡以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权衡等问题,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人工放流实践提供系统资料。 相似文献
3.
透明金线鲃(Sinaocyclocheilus hyalinus,hyaline fish)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是一种高度特化的洞穴鱼类。最大个体全长达108mm,体裸露无鳞,眼睛和皮下色素完全退化,头背后方具一发达的锥状感觉突起,侧线不完全,须纤细;体呈半透明状态,隐约可见内脏轮廓。 相似文献
4.
5.
该研究分别于2012年4月、7—8月及11月针对云南省金沙江梨园电站影响区域的鱼类早期资源进行了3次监测。并于2012年7—8月对云南省玉龙县大具乡大具渡口金沙江的监测中,发现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卵汛两次,分别为8月1日8:00—4日10:00和8月9日23:00—13日6:00。结果发现,中华金沙鳅鱼卵卵径3.37~4.41 mm,平均3.89 mm,自然受精率为91.5%,模拟培养出膜率为97.1%,畸形率为2.2%;产卵场共3处,分别位于云南省玉龙县龙蟠镇、黎明乡和巨甸镇;三处产卵场两次产卵共计~1.49×107ind.。此次产卵场的发现是对以往中华金沙鳅生物学资料的重要补充,对电站建设背景下金沙江鱼类资源的保护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7.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和框架结构形态学的方法,测量了采自滇池流域6个不同地点的149尾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的标本。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选择了20个框架结构性状和19个常规性状,进行主成成分分析。主成成分分析结果的散布图显示,6个不同地点的标本聚在一起没有分开,表明滇池金线鲃的各居群之间在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上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说明滇池金线鲃在形态上还未发生明显的种下分化。 相似文献
8.
9.
2001年7月,于澜沧江下游支流勐腊县境内的南腊河中采获一尾南鳅属(Schistura)鱼类标本,经鉴定为一新种。命名为版纳南鳅(S.bannaensissp.nov.)。其主要鉴别特征:侧线完全;尾鳍叉形,两叶稍尖,下叶稍长于上叶;胸腹鳍均较短小,胸鳍长约为胸鳍和腹鳍基部起点之间距离的一半;腹鳍末端后伸不达肛门,其长约为腹鳍基部至臀鳍基部起点之间距离的一半;颊部无斑;体侧有4个醒目的棕褐色宽横斑,由背部延伸至腹面;横斑显著,在侧线以下较窄,其宽度等于或小于斑纹间距;在侧线以上较宽,其宽度远大于斑纹间距;沿体侧无黑色纵纹。 相似文献
10.
四须ba属是一个“大口袋”类群。中国的四须ba实际上分属于至少4个不同的属。通过与Rainboth的分类系统比对之后,对中国四须ba属鱼类的分类系统重新进行了以下的修订:①保山四须ba、软鳍四须ba和异口四须ba归入新光唇鱼属;②小四须ba归入盘齿ba属;③分布于云南的高体四须ba实为大鳞四须ba,大鳞四须ba应归入高须鱼属;④其余四须ba属鱼类,抚仙四须ba、常氏四须ba、太平四须ba、云南四须ba、颌突四须ba(=洱海四须ba)、鲂形四须ba、棱四须ba、后鳍四须ba和油四须ba均归入吻孔ba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