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云南省粘虫发生世代及其迁飞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在云南省的发生及为害,由于受特殊地理、气候和耕作制度的影响,表现相当复杂、特异。七十年代以来,其发生为害频繁、程度加重,严重影响了本省的粮食增产。因此,查明粘虫在本省的发生及为害规律,不但在农业生产上有很大意义,而且在学术上也有一定价值。昆明动物研究所受云南省科委的委托,于1974年筹备,1975—1979年先后组织了省内部份地,县农业科技单位协作攻关,基本查明粘虫在本省年发生世代数分别有1—8代,可区分为六个发生区;全年有五次迁飞活动,可造成四次为害。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知大白蚁属18种,其中仅1种属于大,中,小(兵蚁,工蚁)三态类型,由李桂祥,平正明定名为三型大白蚁。作者等于1994年,在云南省南亚热带地区,发现另一三态类型大白蚁,定名为箕头大白蚁新种。 相似文献
3.
大陆漂移与白蚁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白蚁Termite是属于古老而又原始的一类昆虫。从许多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证明,等翅目Isoptera——白蚁与蜚蠊目Blattariae昆虫的亲缘关系十分接近,特别与隐尾蠊科Cryptocercidae的某些类群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它们同以木材纤维为食,并且都是借助于体内共生的细菌和原生动物消化木纤维。当地球上高大乔木出现之后,就已经为这类蛀木昆虫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石炭纪Carboniferous是蜚蠊目昆虫最为繁盛的地质时期(林启彬,1978),为此,白蚁在地质历史上有可能与蜚蠊同时期,或接近 相似文献
4.
壤白蚁属Parahy potermes Zhu et Huang,新属 模式种:曼允壤白蚁Parahy potermes manyunensis,新种。 属征:兵蚁头近卵圆形,头背面被毛稀少,两侧缘于触角前骤然狭缩,头中部最宽,后缘宽圆,头背面中部明显隆起;左上颚内缘中部第1缘齿上方具2—3枚小齿。 比较与讨论:本新属与地白蚁属Hypotermes Holmgren较接近。但Hypotermes头两侧缘触角前不呈狭缩状;左上颚第1缘齿上方不具锯齿状小齿;头背面中部呈弧状隆起。 相似文献
5.
1.勐仓蛮白蚁Microtermes menglunensis Zhu et Huang 新种 兵蚁(图Ⅰ:1—8) 相似文献
6.
白蚁是昆虫分类系统中比较原始和古老的社会性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群体逐渐演变成具有不同品级和高度分工、组织严密和科学的类群。同时,随着地球的地质变迁和不断运动,白蚁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活动行为朝着有利于种群繁衍和生存的方向发展演化,构成具有地区特色的生态类型和地理分布。因此,白蚁类群往往多用于研究和阐明一些重要的进化概念和作用。如同源、趋同现象,平行现象,退化和适应性进化等。白蚁以取食各种植物性纤维为主,营木棲、土棲和土木棲生活。从而对人类的衣食住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地球表面的物质循环看,它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既是 相似文献
7.
在地球的地质变迁中,白蚁类群的祖先,因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物以的影响,基地理分布逐渐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由于冷地区向湿热地区变动。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一些属种遭到灭绝;一些属新的古生态环境中,演化成新的类群;一些属篑是得以存留下来,且延续生存至今。 相似文献
8.
云南产树白蚁属(Genus Glyptotermes Froggatt)种类,蔡邦华、陈宁生(1964)在《中国经济昆虫志——等翅目(白蚁)》中收录了赤树白蚁Glyptotermes satsumensis(Matsumura),金平树白蚁G.chinpingensis Tsai et Chen和黑树白蚁G.fuscusOshima三种,范滋德、夏凯龄(1980)发表小树白蚁Glyptotermes parvus一新种。1983年,作者在云南高黎贡山东侧贡山县采得一新种,定名为蔡氏树白蚁Glyptotermestsaii,以悼念蔡邦华教授的逝世。至今,云南产树白蚁属计五个种。蔡氏树白蚁Glyptotermes tsaii Huang et Zhu,新种 相似文献
9.
由不同板块相嵌构成的云贵高原,是当今世界上形成比较新、海拔比较高的高原之一。高原中的地质历史,反映在二十多亿年来完整的地层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种类。据统计,已发现的各类化石有14个门类、650多属、2,300多种。是我国古生物类群比较集中和在进化上较完整的地区,也是研究高原的形成和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历史的珍贵材料。本文就云南在地质变迁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些影响,试对云南白蚁的发生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