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6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光学显微镜的改进过程中,相差显微镜的制造成功和得到普通的应用,可以说是近代显微术上的新的成就。相差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普通显微镜一样,在数值孔径为1.3的油浸镜下,约为0.2微米。但因为它有效的利用了普通显微镜所不能利用的不同折射率的质点的光的干涉,因此使很多的透明材料,没有经过染色,便可以看见。这便大大的便利了活体现察。相差观察和普通的染色观察的参比使用,可以判断膺像和真正的圆形,对组织学特别是细胞学工作上,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虽然相差显微镜在最近的十年中才广泛的和普遍的被采用,但其起源可以远(?)到1892年阿拜(Abbe)的工作,其後在1935年兹尼克(Zernik)首先应用相差观察。但在生物学显微镜方面,相差显微术则开始於1941年克勒(Kohler)及罗司(Loos)在蔡司(Zeiss)厂的相差显微镜的制造。光的基本性质和相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黄藤(Daemonoropsjenkinsiana)染色体核型和基因组的大小,采用体细胞染色体常规制片法与显微摄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黄藤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同时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为内标,应用流式细胞术对黄藤叶片基因组大小、DNA含量和DNA倍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藤茎尖是理想的染色体制片材料;黄藤的染色体数为2n=24,核型公式为K(2n)=1M+17m+5sm+1st,核型类型为2C;核型不对称系数61.20%;黄藤的DNA含量为1.57 pg,基因组大小为1 539.53 Mb,黄藤的DNA倍性为二倍体(2n)。这是首次报道黄藤的核型和基因组大小,为深入开展黄藤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核型和基因组比较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作为镰刀属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具有强烈的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健康。本研究通过采用羧基修饰的CdSe水溶性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标记ZEN单克隆抗体,并基于CdSe阳离子交换信号增强原理,建立了ZEN新型荧光免疫检测方法(CdSe QDs-FLISA),检测下限(IC10)和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0.006 ng/mL和0.17 ng/mL,检测区间(IC20–IC80)为0.01–0.45 ng/mL。与ZEN的结构类似物(α-zearalanol、zearalanone、α-zearalenol、β-zearalenol and β-zearalanol)交叉反应性依次为22.3%、13.1%、6.2%、1.6%和3.9%,与农产品中其他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AFB1)、赭曲霉毒素A(OTA)、呕吐毒素(DON)和伏马毒素B1(FB1)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该方法...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长季热量平衡变化特征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根据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1年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微气象梯度观测资料和辐射、土壤热通量资料,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BREB方法)计算了森林的显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并计算了森林大气和植被体的储热量,分析了阔叶红松林热量平衡各项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发现,热量平衡(净辐射)与太阳总辐射呈线性关系;热量平衡各项都与净辐射有相同的日变化特征,为昼正夜负的曲线.各项的绝对值一般表现为净辐射>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储热变化.受日照时间的影响,6~10月各分量正值的日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月平均结果,白天净辐射6月份最大,10月上旬最小,变化于0~527W·m^-2,夜间的净辐射在0~-121W·m^-2.潜热通量白天和夜间分别在0~441、0~-81W·m^-2,感热通量昼夜分别在0~80、0~-26W·m^-2.储热变化则为0~44、0~-26W·m^-2.白天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8~10月逐渐下降,而感热通量和储热变化的比例9~10月明显上升,特别在严霜后2~3d,出现潜热通量比例突减、感热通量比例突增的现象.文中还对通量观测仪器、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皱边喉毛花为藏药藏茵陈基源植物之一,其包含丰富的药用成分。为进一步了解皱边喉毛花转录组,丰富其基因注释、代谢通路等遗传信息,该研究利用PacBio测序平台对皱边喉毛花叶片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1)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7 Gb的高质量数据,对795 698 个CCS序列进行聚类和去冗余,最终获得87 814 条高质量的全长转录本。(2)与7个数据库比对后,共有277 451 条转录本注释成功,其中注释到NR数据库的转录本最多,有39 214 条。26 396 条转录本成功注释到KOG数据库中,共有26 个子类。39 104 条转录本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涉及6 个主要通路和40 个子通路。39 102 条转录本注释到GO数据库中,按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和细胞成分3大类对注释成功的转录本进行分类。(3)SSR分析共鉴定到22 861 个SSR,其中单碱基重复最为丰富; 共检测到1 874 个转录因子和15 166 个长非编码RNA(LncRNA),而注释到转录本最多的转录因子家族是C3H。(4)筛选出55 条与单萜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的转录本。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皱边喉毛花的转录组信息,为进一步筛选皱边喉毛花药用成分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电生理角度探讨葛根素抗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转染的人胚胎肾细胞缓慢延迟整流钾电流(IKs),观察加药前、后葛根素对AP和IKs的影响。结果:0.01、0.1、1 mmol/L葛根素可浓度依赖性地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分别使APD50从(71.8±11.8)ms延长至(86.9±10.7)ms、(100.5±14.1)ms和(123.6±25.4)ms;使APD90从(164.6±21.4)ms延长至(188.3±11.5)ms、(221.6±25.7)ms和(278.7±38.2)ms(n=6,均P0.05),而对RMP、APA和APD20无显著影响。此外,0.01、0.1、1 mmol/L葛根素对IKs抑制率分别为(17.8±2.5)%、(40.4±1.9)%和(60.9±3.2)%(n=6,均P0.05)。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IKs来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氧液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n=8),结扎-开放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Sham组)只穿线环绕LAD不结扎;吸氧组(OX组)结扎前30 min经鼻吸纯氧2L/min;在结扎LAD前30 min分别静脉注射HO 10 ml/kg(HO1组)、20 ml/kg(HO2组)。于结扎LAD前即刻(T0,基础值)、开放LAD前即刻(T1)、再灌注60 min(T2)及再灌注120 min(T3)时记录HR和MAP,于T3时抽取动脉血样3 ml,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I(cTNI)的活性和IL-6和TNF-α的浓度,并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结果:I/S组与T0时比较,T 1-3时各组HR、MAP进行性下降(P<0.05);三组间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I/S组血清CK、cTNI、IL-6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 0.01);与OX组比较,HO2组上述酶及炎症因子浓度显著下降(P<0.01),心肌梗死范围减小(P<0.05)。结论:高氧液预处理可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波生坦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6例IPAH患者予波生坦口服治疗20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肺动脉压力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患者心功能由治疗前Ⅲ级13例、Ⅳ级3例变为Ⅱ级14例、Ⅲ级2例。6MWD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1),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及肺动脉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口服波生坦治疗IPAH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46例HBV DNA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在保肝等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22例患者联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对照组24例患者予阿德福韦酯,总疗程均为48周。结果:在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4.5%、20.8%(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63.6%、33.3%(P〈0.05)。治疗24周、48周后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起效快,降低病毒载量疗效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