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2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寒草甸小嵩草种群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从繁殖生态学的角度对高寒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种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嵩草属寒冷中生密丛短根茎地下芽植物,在高寒生境中采用以营养繁殖为主、有性繁殖为辅的繁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虽然小嵩草种子产量达4553.8粒/m^2,但种子萌发率较低,室内和野外萌发率分别仅有4%和1%,经氢氧化钠溶液和赤霉素溶液处理后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1%和2%,而削去种皮后种子萌发率达52.6%,种皮坚硬是造成种子萌发率低的主要原因;进入种子库、保留至返青期且具有活性的种子仅占种子总数的24.35%,其室内萌发率仅有3%,而在野外理论实生苗仅为11.09个/m^2,与此相反小嵩草营养繁殖所形成的新个体数为6256.25个/m^2,远远多于种子萌发所形成的实生苗数。此外,小嵩草营养繁殖效力也远高于有性繁殖效力,营养繁殖效力占总繁殖效力的90.92%。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长季退化草毡寒冻雏形土CO2释放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退化草毡寒冻雏形土CO2释放的全天候连续观测结果表明,退化草毡寒冻雏形土CO2的释放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日最大释放速率出现于12:00-14:00,最小释放速率出现于6:00-8:00;植物生长季的最大振幅为462.49mg·m^-2·h^-1(8月18日),最小振幅为114.97mg·m^-2·h^-1(5月9日),CO2释放速率白天大于夜晚。不同物候期CO2释放速率亦不同,草盛期>枯黄期>青期。最大日均值为480.76mg·m^-2·h^-1(8月18日),最小日均值为140.77mg·m^-2·h^-1(5月9日)。释放速率与气温、地表温度及土壤5cm地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温度是决定CO2释放速率季节变化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
5.
高寒矮嵩草草甸植物类群对模拟降水和施氮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植物类群对模拟夏季增减雨量、冬春增雪以及增施氮肥下的响应。结果表明:1999年模拟减少降雨20%~40%和增加雨量20%~40%下禾草类、杂类草和莎草类的综合优势比(SDR)和地上生物量变化均不显著。冬春增雪100%有利于禾草类夏季的生长,冬春增雪对植物类群的影响大于夏季雨量的增加。夏季增施氮150 kg·hm-2和增施氮300 kg·hm-2禾草类的盖度比、高度比、SDR和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大,而杂类草的盖度比和高度比、SDR及地上生物量在施氮300 kg·hm-2下显著减低,在施氮150 kg·hm-2水平上禾草类的生物量的增加与杂类草生物量的降低存在相互补偿的作用机制。在水分资源不利的(如减少雨量)的干扰下,其敏感性表现为杂类草大于禾草类,莎草类最小。莎草类植物对各种处理下响应不敏感,也说明它对资源环境的波动有很强的适应性。缺水年(1999年)模拟增加雨量20%~40%的条件下,可缓解降水量减少的影响,相反模拟减少雨量20%~40%会增强干旱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海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对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开放实验站地区的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当相关系数R=0.85时,64个样地群落可以划分为23个群落类型,各群落类型的层次结构、种类组成、生态条件以及地理分布上均有明显特点。排序结果证明:群落类型的排序坐标分别与海拔、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模拟增温效应对矮嵩草草甸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采用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效应对植被影响的方法。研究了矮蒿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的物候、群落结构和直生物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温室内温、地表温度、土壤表层温度可分别提高1.47℃、1.54℃、1.00℃。组成植物群落的种群物候期可以提前和延迟,植物生长期延长,组成植物群落主要种群的高度,盖度,重要值均有提高,种群结构发生一定变化。地上生物量发生变化,其中禾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退化草毡寒冻雏形土CO2释放的全天候连续观测结果表明,退化草毡寒冻雏形土CO2的释放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日最大释放速率出现于12:00~14:00,最小释放速率出现于6:00~8:00;植物生长季的最大振幅为462.49mg·m-2·h-1(8月18日),最小振幅为114.97mg·m-2·h-1(5月9日),CO2释放速率白天大于夜晚.不同物候期CO2释放速率亦不同,草盛期>枯黄期>返青期.最大日均值为480.76mg·m-2·h-1(8月18日),最小日均值为140.77mg·m-2·h-1(5月9日).释放速率与气温、地表温度及土壤5cm地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温度是决定CO2释放速率季节变化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金露梅灌丛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物量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0.
三种嵩草群落中若干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Levins和Pianka公式,在多维生态因子梯度上测定了海北地区高寒草甸三种嵩草(Kobresia)群落中若干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三种嵩草群落中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都较大,其中小嵩草(K,pygmaea)在土壤水势、光照强度和坡向等三维因子上的生态位宽度分别是0.918、0.896和0.910;矮嵩草(K.humilis)和藏嵩草(K.tibetica)在土壤水势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分别是0.875和0.866;植物种如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则种间的生态位重叠亦较高;植物种对间若有相似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生态位重叠有降低的趋势;小嵩草和矮嵩草在三维上的重叠值分别是0.671、0.719和0.686;某些杂类草与优质牧草之间存有较大的重叠,这主要与长期过度放牧、优良牧草受到抑制以及生境退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