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9篇
  378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已证实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多宿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们将EHF病毒接种于BALB/C乳鼠,引起明显发病。本文报道感染乳鼠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及酶标spA染色法检测病毒抗原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3株侵袭性大肠杆菌O152(EIECO152)作了体外抗菌素抑菌、杀菌的定量试验,这13株大肠杆菌是1988年9月至今从13例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病分离出的代表株.代表了不同的分离年代、不同的病兽来源。试验目的是协助临床用药,监测致病菌对敏感药物耐药菌株出现情况和寻求其它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3.
何月秋  池树友  杜永均 《昆虫学报》2015,58(10):1081-1090
【目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黄杨绢野Diaphania perspectalis 的雌蛾性信息素组成及诱蛾活性。【方法】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黄杨绢野螟正常型性成熟雌蛾的性腺体提取物和合成标样比较分析,并用反-11-十六碳烯醛(E11-16:Ald) 、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等物质进行触角的电生理测定,最后开展田间诱集比较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性信息素混合物。【结果】Z-11-16:Ald为中国黄杨绢野螟正常型性信息素主要组分,E-11-16:Ald的含量极低,Z-11-16:OH未检测到。正常型雄性黄杨绢野螟触角对Z-11-16:Ald, E-11-16:Ald, Z-9-16:Ald和Z-11-16:OH产生强烈的EAG反应,并随着浓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加;而对Z-11-16:Ac和E-11-16:Ac的嗅觉反应较弱,低于对植物绿叶气味顺3-己烯乙酸酯(Z-3-6:Ac)的反应。单一Z-1-16:Ald对正常型雄性黄杨绢野螟具有强烈的诱集效果,加入E-11-16:Ald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但在统计上则不显著。单一Z-11-16:Ald组分对黑化型雄性黄杨绢野螟无引诱活性,必需加入一定比例的E-11-16:Ald才显示诱蛾活性。Z-11-16:Ald:E-11-16:Ald的比例为250 μg:250 μg时诱集到的黑化型雄性黄杨绢野螟数量最多,而Z-11-16:Ald:E-11-16:Ald的比例为429 μg:71 μg时则诱集到的正常型雄性黄杨绢野螟数量最多。同时,单一Z-11-16:Ald也可引诱大量雄性粘虫Mythimna separata,但E-11-16:Ald抑制其活性。【结论】中国黄杨绢野螟的性信息素主成分是Z-11-16:Ald,单一组分即可在田间强烈引诱雄蛾,E-11-16:Ald的功能只起到微弱的增效作用,但也可能起种的专一性的作用。正常型与黑化型黄杨绢野螟对性信息素的嗅觉反应存在差异,黑化型黄杨绢野螟的性信息素接近日本种,即性信息素组成为Z-11-16:Ald和E-11-16:Ald 的混合物,其比例为1:1,且E-11-16:Ald为必需。  相似文献   
4.
5.
探索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片组织的影响,是研究多层多种人工胶林群落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人工控制云南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咖啡(Coffea arabica)、可可(Theobroma cocoa)光照强度试验,揭示植物组织变化规律性,从而为合理配置人工胶林群落中群落成员提供理论依据。 1.材材与方法 本试验是在云南西双版纳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研究所人工胶林群落研究室进行。将云南大叶茶树、咖啡、可可分别放置于事先人工布置好的不同透光度的试验场地。光照强度的测定采用半导体照度计(德产),试验的透光度为7%、15%、20%、70%(相当于旷地光照的百分比数)。试验经两年后,采取3  相似文献   
6.
付竞秋 《植物研究》1985,5(3):141-146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生,在节上生出根和茎,茎直立,高约57厘米,具纵条纹,紫红色,下部近无毛,中、上部被开展的白毛。  相似文献   
7.
薛妙男  黄广  麦适秋   《广西植物》1985,(2):107-110
本文以沙田柚为材料,对其染色体组型及带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组型分析:染色体数目2n=18,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成大小染色体两种类型,前者包括1、2、3、4和5对,后者为6、7、8和9对,根据臂比,9对染色体能够被分成中部着丝点和近中着丝点染色体两种类型。即第5、7,9对为亚中部着丝点,其余为中部着丝点,第6对染色体上有随体;Giemsa带型:除第二对染色体只显中间带外,其余都显着丝点带,并在3、4、8对染色体短臂上和2、3、1对染色体长臂上均显端带,第2、3,6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C带显示杂合性。  相似文献   
8.
傅竞秋 《植物研究》1983,3(1):110-128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圆柱形,密被白色向上贴生的长毛,微左右曲折,先端分枝。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未见,茎中部和上部叶卵形,宽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4厘米,先端钝尖或近圆形,基部渐狭,缘有不明显的波状圆齿,齿端有脐服体,表面绿色,被白色短硬毛,背面被灰白色浓密的贴生长毛,叶脉在背面凸起,有3-4对侧脉,叶柄短或近无,有狭翅。  相似文献   
9.
在海拔2300m选择健康成年男性5人,急进抵海拔4660m,用多导监测仪分别在两地连续7h监测夜间睡眠、呼吸状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进行自身对比。结果发现:(1)急进高海拔后,总睡眠时间、有效睡眠指数、Ⅲ~Ⅳ期深睡眠均较中度高原减少(p<0.01);总觉醒时间、Ⅰ~Ⅱ期浅睡眠高海拔较中度高原增多(p<0.05):(2)急进高海拔后,有3名健康人出现周期性呼吸,其中1名健康者出现周期性呼吸119次,伴有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最低Sao_2为78%;(3)同海拔高度夜间睡眠时与清醒时Sao_2相比较,中度高原下降4.2%,高海拔下降11.2%(p<0.01);高海拔与中度高原夜间清醒时Sao_2相比较下降7.4%,睡眠时下降14.4%(p<0.001)。结果提示:(1)睡眠加重了高原人原有的低氧血症;(2)低氧血症导致睡眠结构的紊乱和睡眠质量的降低;(3)睡眠中出现的周期性呼吸,应视为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4)频发的周期性呼吸或睡眠呼吸暂停将影响大脑机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瘦素(Leptin)和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5例IGT患者、5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和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Leptin和ET-1的含量,同时分别测定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BG)及空腹胰岛素(FINS),并用HOMA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糖尿病组、IGT组血清Leptin、ET-1、FBG、2hPBG、FINS、TC含量及HOMA-IR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血清Leptin、ET-1、FBG、2hPBG、FINS、TC含量及HOMA-IR指数明显高于IGT组(P<0.05)。IGT组血清Leptin水平与BMI、血清ET-1、FBG、2hPBG、FINS、TC含量及HOMA-IR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IGT组血清ET-1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BMI、血清FBG、2hPBG、FINS含量及HOMA-IR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瘦素与内皮素-1均可能在IGT发展成2型糖尿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