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01篇 |
免费 | 1181篇 |
国内免费 | 785篇 |
专业分类
68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98篇 |
2020年 | 130篇 |
2019年 | 127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129篇 |
2015年 | 165篇 |
2014年 | 207篇 |
2013年 | 270篇 |
2012年 | 194篇 |
2011年 | 210篇 |
2010年 | 191篇 |
2009年 | 270篇 |
2008年 | 299篇 |
2007年 | 315篇 |
2006年 | 322篇 |
2005年 | 289篇 |
2004年 | 242篇 |
2003年 | 260篇 |
2002年 | 213篇 |
2001年 | 186篇 |
2000年 | 210篇 |
1999年 | 197篇 |
1998年 | 197篇 |
1997年 | 171篇 |
1996年 | 159篇 |
1995年 | 159篇 |
1994年 | 167篇 |
1993年 | 139篇 |
1992年 | 147篇 |
1991年 | 101篇 |
1990年 | 122篇 |
1989年 | 91篇 |
1988年 | 80篇 |
1987年 | 77篇 |
1986年 | 72篇 |
1985年 | 63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草芍药,野牡丹和黄牡丹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文报道了国产芍药属(Paeonia L.)植物草芍药、野牡丹和黄牡丹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均为2n=10=6m 2sm 2st,它们分别具2、3和4对次缢痕,所具次缢痕的数目和位置可以作三种核型的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52.
紫杉醇 (Taxol)是源自红豆杉提取物的一种高度衍生化的二萜类化合物 ,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紫杉醇对于卵巢癌、乳腺癌、胃肠道癌等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1] ,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并已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批准用于卵巢癌与乳腺癌的治疗[2 ] 。到目前为止紫杉醇仍然主要从树皮中提取 ,但由于红豆杉生长缓慢 ,天然资源非常有限 ,加快其替代来源的研究势在必行。利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紫杉醇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3 ,4 ] 。本文研究了摇瓶及 2 0 L反应器培养过程的溶氧水平对细胞生长及紫杉醇… 相似文献
53.
54.
本研究选择特高含油量资源7份,与中国各油菜主产区具有代表性的主栽品种16份,利用SSR多引物组合法开展指纹图谱构建研究。选择多态丰富、图谱清晰稳定且来自不同连锁群的引物28对,对所有材料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共获SSR指纹条带302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79条,每引物所获条带6-16条,平均10.79条,平均多态率92. 38%,通过指纹图谱将所有材料有效地区别开来。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GAM)聚类分析显示:高油材料之间以及高油材料与主栽品种之间遗传距离均有较大差异,在遗传距离0.171处可将23份材料分成9个类群,其中7份高油材料分处4个类群,遗传距离差异显著;而其他8份主栽品种被分别聚类在另外5个类群中;所有材料间皆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高油材料与主栽品种间遗传差异更大。 相似文献
55.
从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Batal)的根中分离到了一个新的倍半萜过氧化物——甘松醛(Nardosaldehyde),并通过J-分解谱等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56.
基于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的异地分期播种试验,综合量化品种特性、主要气象条件(温度、太阳辐射)和栽培措施(施氮量)对棉花铃期与棉籽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基于生理发育时间,建立棉花铃期模拟模型,并基于棉籽生长的“库限制”假设,建立棉籽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通过量化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变化,为模型构建氮素效应函数.利用不同生态点的品种、播期和施氮量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德夏棉1号、科棉1号和美棉33B的铃期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2.25 d、2.61 d和2.75 d,科棉1号和美棉33B的棉籽干物质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9.5 mg·seed-1和8.2 mg·seed-1.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7.
酸浆为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资源丰富,应用广泛。迄今已从酸浆中分离鉴定出159种化合物,可分为类固醇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含氮化合物等。借助现代药理学研究手段,酸浆广泛的药理活性被陆续发现,其可发挥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功效,同时在抗糖尿病、抗衰老、抗肥胖以及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酸浆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酸浆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
TTG1(Transparent Testa Glabra 1)蛋白是一种WD40类蛋白,参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采用RT-PCR方法从芜菁品种‘津田'中克隆了BrTTG1 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HM208590)。该基因cDNA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014 bp,编码一个由33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该蛋白分子量为37.28 kDa,理论等电点为4.66。与其他植物中的TTG1蛋白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BrTTG1与甘蓝型油菜的TTG1同源性最高。BrTTG1蛋白在31~337位氨基酸处含有WD40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荧光定量PCR检测BrTTG1在‘津田'芜菁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有花青素合成的红色‘津田'芜菁根皮中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59.
60.
温度、盐度、光照对海洋卡盾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正交试验条件下,分析了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对海洋卡盾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22、33、45和温度20 ℃、25 ℃、30 ℃以及光照强度2000、3000、4500 lx条件下,三因素对海洋卡盾藻生长的影响均不显著,盐度是影响海洋卡盾藻产毒的主要因子;盐度45、温度30 ℃、光照2000 lx下海洋卡盾藻的比生长速率最大,盐度22、温度20 ℃、光照4500 lx下海洋卡盾藻的产毒能力最强;低盐条件不利于海洋卡盾藻的生长,但有利于溶血毒素的合成;当海洋卡盾藻生长受到限制时,其溶血毒素合成增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