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8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94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10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用顺序GISH-FISH 技术鉴定小麦-中间偃麦草小片段易位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顺序基因组-重复序列原位杂交技术对1个来自中3不育系和普通小麦恢75杂种后代稳定株系H96276-2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分析。以中间偃麦草(Agropyronintermedium)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H96276-2的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包括20对小麦染色体和1对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的易位片段位于1对小麦染色体的端部。进而用重复序列探针pSc119进行第2次荧光原位杂交,证明H96276-2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片段位于小麦2B染色体的短臂上。  相似文献   
992.
与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Pm2紧密连锁RAPD标记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256个随机引物对含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近等基因系进行RAPD分析,发现17个随机引物的扩增产物在抗、感NILs材料间表现多态性,且其中5个引物经4次以上重复,均获相同结果,其多态性标记分别为OPM08(1600)、OPI04(1700)、OPH19(1100、OPE09(900)及OPM16(850)。当以这5个随机引物对14个已知含Pm2基因的抗病材料及9个不含Pm2基因的感病材料进行检测时,只有标记OPI04(1700)在12个抗病材料中出现(另两个抗病材料中未检测到),而在9个感病材料中均未出现。进一步用 OPI(04)对102株(Chancellorx Uka/8*Cc)F2分离群体进行分析,估算出标记OPI04(1700)与Pm2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12.2±3.3cM。  相似文献   
993.
Stained with Fluo-3/AM and investigated under the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LSCM),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Ca2+]cyt(the free Ca2+ concentration in the cytoplasm) in the protoplasts of mesophyll cell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cold-hardiness under resting and temperature decreasing condition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resting condition,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in the protoplasts of both cold-sensitive and cold-resistant wheat manifest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mplying that [Ca2+]cyt could keep at a stable level under the resting condition although different wheat cultivars were different. However, different dynamics appeared with temperature decreasing from 15℃ to 2℃. In particular, for the cold-resistant wheat, [Ca2+]cyt level at first increased, followed by drop to the resting level at 2℃, and then increased further 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below 2℃. On the contrary, the [Ca2+]cyt level of the cold-sensitive spring wheat increased continuously to the maximal level within the whole range of temperature changes. Based on the above observations, it could be reasonably inferred that different dynamics of [Ca2+]cyt determines decisively different cold acclimation abilities of plants.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provide a new supporting evidence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Ca2+ plays a key role as a primary physiological transducer upon chilling”.  相似文献   
99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drogen peroxide (H2O2) and endopeptidase(EP)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cv. Yanmai 158) leaves was studied during natural and artificial aging. Rapid accumulation of endogenous H2O2 and marked increase of EP activity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later phase of aging. A new EP isozyme with higher activity was detected by electrophoresis on polyacrylamide gels containing denatured heamoglobin. With the increase of exogenous H2O2, the activity of EP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相似文献   
995.
施钾时期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在相同施钾量的基础上。采用一次性基施,1/2基施、1/2于拔节期追施。研究施钾时期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期施钾比一次性施钾提高了小麦开花后旗叶的光合速率、旗叶中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和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的活性,提高了籽粒中蔗糖的供应强度和淀粉积累速率。增加了籽粒产量.研究还表明。两个施钾处理均提高了小麦叶片中蔗糖的合成能力和其在籽粒中转化为淀粉的能力,施钾提高产量的主要原因是施钾较好地协调了光合物质合成、运输与转化,即较好地协调了淀粉合成的源库关系.  相似文献   
996.
奈曼地区灌溉麦田蒸散量及作物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大型蒸渗仪测定了奈曼地区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全生育期的蒸散量,并引用FAO Penman-Monteith等5种方法计算了相应时期的参考作物蒸散量,比较了FAO Penman-Monteith公式与其它4种方法间的关系,最后运用作物蒸散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了春小麦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春小麦苗期每周日平均蒸散量小于3mm·d^-1,随着叶面积系数增大,日平均蒸散量达到最大值6.49mm·d^-1(抽穗开花期),最终下降至1.94mm·d^-1(灌浆成熟期);根据试验年份的降雨分布情况,该地区的自然降水不能满足春小麦对水分需求,小麦苗期、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水分亏缺比较严重,是田间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与FAO Penman-Monteith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较,用Penman公式和FAO-24 Blaney-Criddle公式估算奈曼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误差较小;奈曼地区春小麦苗期、营养期、生殖期、成熟期4个生长阶段的作物系数分别为0.45、0.90、1.1l和0.52,其中成熟期的作物系数值与FAO-24给出的小麦作物系数值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97.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三个"中国春"具杀配子染色体的二体异附加系及作为三个杀配子基因种源的三种山羊草为材料, 用46 个10 nt 随机引物对基因组DNA 进行扩增, 以筛选杀配子染色体特有的RAPD 标记, 并检测普通小麦与三种山羊草之间的RAPD 多态性。结果表明:46 个引物中有35 个扩增出比较稳定的RAPD 产物。其中引物OPF-14 和OPQ-09 分别在普通小麦"中国春"-山羊草附加系间扩增出多态性产物;因而认定OPF-141300 与OPQ-09800、OPF-141160 与OPQ-09770、OPF-141280分别为三个杀配子染色体3C、Gcl 和2C 的特异性RAPD 标记, 可以用于快速跟踪鉴定3C、Gcl、2C 杀配子染色体。对三种山羊草与普通小麦"中国春"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结果表明, 35 个引物在"中国春"中共扩增出162 个产物, 在离果山羊草、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柱穗山羊草中分别扩增出140、154 和155 个产物;三种山羊草与"中国春"之间的共有扩增产物分别为69、87、96 个, 占总扩增产物的29.61%、37.70%和43.44%。上述结果, 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山羊草属与普通小麦之间存在着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98.
春播小麦品质与生育进程和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1998~2000年,用10个小麦品种在北京进行了3个年度的春播试验,以探讨生育进程和气候条件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些品质性状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而年度间差异显著.播种.成熟天数和籽粒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抽穗-成熟天数与籽粒湿面筋含量也呈极显著负相关.抽穗.成熟期间的昼夜温差与籽粒NIR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辐射量、昼夜温差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总日照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辐射量、总日照、日均温、昼夜温差与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在春播小麦优质栽培中,根据不同需要,既可使用生育期较短的品种,也可使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种植生育期较长的品种时,可与间作、套种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99.
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在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小麦(Tri ticum aestivum L.) -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6VS /6AL易位系92R137中分离与抗白粉病相关的基因,获得一个命名为TaPK1的全长cDNA克隆.序列分析表明,它与大豆(Glycine max (L.) Merr.)蛋白激酶基因GmPK6高度同源.经推测,TaPK1 编码416个氨基酸的多肽,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并具酪氨酸激酶特性.TaPK1是从小麦中分离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简并性引物和基因组PCR反应从乌拉尔图小麦(Triticum urartu)不同种质材料中获得并测定了表达型和沉默型1Ay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全长编码区的基因组DNA序列.表达型1Ay基因编码区的序列与前人已发表的y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编码区的序列高度同源,由其推导的1Ay亚基的一级结构与已知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相似.在细菌细胞中,表达型1Ay基因编码区的克隆序列可经诱导而产生1Ay蛋白,该蛋白与种子中1Ay亚基在电泳迁移率和抗原性上类似,表明所克隆的序列真实地代表了表达型1Ay基因的全长编码区.但是,本研究所克隆的沉默型1Av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因含有3个提前终止子而不能翻译成完整的1Ay蛋白.讨论了表达型1Ay基因在小麦籽粒加工品质改良中的潜在利用价值以及lAy基因沉默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