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three dimensional organization of the complete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of the extremely halophilic, bacteriochlorophyll b containing Ectothiorhodospira halochloris has been elaborated by several techniques of electron microscopy. Essentially all thylakoidal sacs are disc shaped and connected to the cytoplasmic membrane by small membraneous bridges. In sum, the lumina of all thylakoids (intrathylakoidal space) form one common periplasmic space. Thin sections confirm a paracrystalline arrangement of the photosynthetic complexes in situ. The ontogenic development of the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is discussed based on a structural model derived from serial thin sections.Abbreviations E. Ectothiorhodospira - bchl bacteriochlorophyll - R. Rhodopseudomonas - RC reaction center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细辛的肾毒性及其与细辛剂型剂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灌服蒸馏水为空白对照,分别以不同剂量的细辛水煎剂、细辛散剂和麻黄附子细辛汤复方为受试药物,连续60天给SD大鼠灌胃给药,通过检测尿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和观察组织切片,评价细辛不同使用方式对大鼠肾脏的损伤作用。结果:细辛散剂组在3.0 g·kg~(-1)·d~(-1)的给药剂量下,各生化指标与空白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大鼠肾脏组织受到严重损伤,并普遍死亡;在1.5 g·kg~(-1)·d~(-1)的给药剂量下,同样引起了大鼠肾组织的明显损伤;在0.3 g·kg~(-1)·d~(-1)的给药剂量下,大鼠肾组织未表现出损伤,且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当细辛生药量达到33.0 g·kg~(-1)·d~(-1)时,细辛水煎剂组方表现出轻微的肾组织损伤,在16.5 g·kg~(-1)·d~(-1)和3.3 g·kg~(-1)·d~(-1)剂量下,细辛水煎剂组未表现出肾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对麻黄附子细辛汤而言,在细辛生药用量达到16.5 g·kg~(-1)·d~(-1)时,开始出现大鼠轻微肾损伤,而在3.3 g·kg~(-1)·d~(-1)剂量下未表现出肾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也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大鼠中,肾脏是细辛致毒的靶器官之一,并且大鼠肾损伤与细辛用法用量密切相关,散剂的毒性显著强于水煎剂和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相似文献   
53.
前环藻细胞核骨架及其真实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胞成份的选择性抽提方法,结合常规电镜和DGD(Diethylene Glycol Distearate)包埋一去包电镜技术制备典型涡鞭毛虫前环或的细胞核骨架,结果表明其核内存在一个蛋白性质的纤维网状结构,并且通过核纤层与中等纤维发生联系形成一个贯穿核质的骨架体重,即使在未经任何提提处理的情况下,前环藻细胞的染色体之间仍然存在骨架结构,根据典型涡革命毛虫的特点及细胞核骨架的定义,可以肯定其中包含了核骨架部分,这一实验结果排除了核骨架是因抽提处理造成结构象的可能性,另外,在制备核骨架时,于选择性抽提液CSK液中加入1%巯基乙醇抑制二硫键的形成,结果同样观察到核内有一个致密的纤维网络结构,并且与选择性抽提制备的核骨架相似,这也说明核骨架结构并不是由于蛋白质分子间二硫键的交联而赞成的结构假象,以上结果都证明该核骨架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结构。  相似文献   
54.
于玉米成熟期选择健壮茎秆的基部第三节间为材料,采用徒手切片法、冰冻切片法、石蜡切片法、薄切片法等4种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玉米茎秆组织结构切片质量,为研究玉米茎秆结构与其倒伏的关系奠定技术基础。结果表明:徒手切片法是获得成熟玉米秆组织结构切片较为方便、快速的方法,切片面积较大,适合大范围观察统计;冰冻切片法是获得成熟玉米秆组织结构较快的方法,切片面积较小,适合小范围观察;薄切片是获得高质量成熟玉米秆组织结构切片的最好方法,但切片面积太小,适合高倍数显微观察和小范围电镜扫描观察组织结构;石蜡切片不适合作为成熟玉米秆的组织切片方法。研究认为,徒手切片法是最适合成熟玉米秆组织结构观察研究的制片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比较冰冻切片技术中几种防冰晶方法对切片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使用液氮骤冷组织、高渗透压脱水法、单纯OCT胶包埋等几种方法后行冰冻切片、HE染色后,分别于当天、1、3、6个月后比较其染色效果,选出最佳保存方法。结果 单纯OCT包埋法在1个月后染色明显变浅,冰晶数量最多,而在3、6个月后染色基本接近背底色,冰晶面积已占据近半个视野,组织结构破坏极其严重;高渗透压脱水法在1个月后染色深度及冰晶数量上无明显变化,但3、6个月后则明显变浅,冰晶数量明显增加;而低温骤冷法在染色后的几个月,染色深度及冰晶的数量均无明显的变化,结构基本维持染色当天的状态。结论 低温骤冷法是这三种防冰晶法中最利于保存切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在孢粉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射电子显微镜作为常规的显微镜工具,已被广泛运用于观察研究生物组织超微构造,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生物化石的研究中得到应用,特别是孢粉学,如大孢子、花粉、疑源类等的研究。通过对处理后的化石样品进行超薄切片,可观察到生物组织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壁及内含物的显微构造,对孢粉系统分类学及个体发育学的研究有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古生代的或更早期的生物样品也有一些保存下来的有价值的组织可供于超微构造的研究,只是样品在进行前期处理及超薄切片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文章简要阐述这些具体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7.
水稻成熟花药和花粉的结构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乙二醇甲基丙烯酸脂(简称GMA)和环氧树脂Epon812包埋的薄切片方法对水稻成熟花药和花粉的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各种结构的性质和细胞中的后含物做了细胞化学的分析.对成熟花药的绒毡层膜及乌氏体的研究采用了分离技术,做了显微和超微观察.证明水稻成熟花药壁和花粉除具一般禾本科植物特征外,还揭示了花药壁表皮上可能有硅质,药壁表皮细胞内含有脂类颗粒,药室内壁具纤维素质的纤维状加厚;发现花粉粒中除了贮存有大量淀粉颗粒外,还含有脂类,成熟花粉中营养核与两个精细胞及两个精细胞间联系紧密;并讨论了薄切片的优越性,绒毡层膜的意义及其上细胞印迹的来源.  相似文献   
58.
冰冻切片是植物组织学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冷冻温度和冷冻时间是决定切片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比较15种冰冻切片条件,得出植物组织直接冰冻切片较适宜的冷箱温度、冷台温度和冷冻时间。同时,通过对5种植物的不同组织进行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了新鲜材料直接冰冻切片与常规石蜡切片在不同化学成分鉴定上的异同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对于多糖、蛋白质和角质,两种切片方法的鉴定结果比较一致,但对于脂肪只能采用冰冻切片技术。研究结果对植物组织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9.
利用两用电动剃须刀、显微镜架等材料,我们制作了简易型振动切片机。该机切下的脑薄片,在人工脑脊液中其自发放电可维持12h以上。  相似文献   
60.
粗茎鳞毛蕨原叶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列阵的变化 何群 尤瑞麟 姆旺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