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0篇 |
免费 | 140篇 |
国内免费 | 388篇 |
专业分类
16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90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研究和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法和分娩减痛法结合起来在初产顺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已被收治的符合标准的初产顺产妇女3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1组(自由体位分娩法组)、A2组(分娩减痛法组)和A1+A2组(两种方法结合组),每组120例。观察和比较三组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疼痛等级评分、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和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①A1+A2组的分娩产程时间低于A1组及A2组,疼痛等级评分优于A1组和A2组(P均0.05);②A1+A2组的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和剖宫产率均低于A1组及A2组(P0.05);③A1+A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比A1组及A2组好(P0.05);④A1+A2组产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也低(P0.05)。然而以上观察指标A1组与A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初产顺产产妇实施自由体位分娩结合分娩减痛法可以显著地改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不良情况,对新生儿的影响也是积极的。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2.
73.
鼻咽癌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Kim 等建立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及内标技术对58 例患者的鼻咽活检标本进行其端粒酶活性测定. 43 例鼻咽癌确诊患者标本的该酶阳性率为90.7% ,15 例鼻咽部慢性炎症(对照组)标本的该酶阳性率为6.7% . 3 例复发的鼻咽癌标本均呈阳性, 2 例治愈的鼻咽癌标本则属阴性. 鼻咽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样本之间无显著差异. 由于鼻咽癌组织的端粒酶活化现象普遍存在,其活性检测可望成为鼻咽癌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4.
增密减氮对东北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温室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生产正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型,常规高产稻作技术亟待创新.本研究以粳稻辽星1号为试材,在2012、2013年研究密度增加、基蘖肥减少、穗肥稳定的“增密减氮”栽培模式对东北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及温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高产栽培模式相比,在基本苗增加33.3%和基蘖肥施氮量减少20.0%的条件下,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两年平均分别提高49.6%(P<0.05)和20.4%(P<0.05),单位面积和单位产量的温室效应两年平均分别下降9.9%和12.7%(P<0.05).虽然水稻有效穗数和总生物量下降,但结实率和收获指数提高,所以产量基本稳定甚至提高.增密减氮降低了土壤NH4+-N和NO3--N浓度,提高了氮素回收效率.表明适度增密减氮可兼顾水稻高产、氮肥高效利用和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75.
76.
77.
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是由抗毒素及其同源毒素组成的小遗传元件,毒素可以抑制细胞生长或诱导细胞死亡,抗毒素则可以中和毒素的毒性。根据TA系统的组成和抗毒素的作用方式,TA系统可分为Ⅰ~Ⅷ型共八类,其中Ⅱ型TA系统存在最广泛,调控机制研究得最清楚。TA系统可以维持质粒等遗传元件的稳定性,同时在压力应激、促进生物膜形成、维持细菌致病力、抗噬菌体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TA系统的调控与生理功能能丰富人们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对于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基于毒素和抗毒素的特点,TA系统被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和生物技术领域。本文综述了TA系统的分类、调控机制、生理功能和应用并简单描述了TA系统目前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78.
植物抗旱性中的补偿效应及其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在论述植物补偿效应存在类型和研究范畴的基础上,详细评述了植物抗旱性中根系形态结构功能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的补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植物抗旱作用中补偿生长的可能生理学机制作了探讨。同时,对补偿效应在提高农业水分利用效率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9.
Study of the binding and energy transfer of erbium ion with rhaponticin and its pharmacokinetics application 下载免费PDF全文
Binding and energy transfer of an erbium ion with rhaponticin (RH) was investigated and a simple spectrofluorimetric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determination of RH using an Er3+ probe. Results using spectra, chromatography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indicated that binding of Er3+ to RH occurred at the hydroxyl group of C‐11 and at the methoxy group at C‐12 of the conjugated aromatic ring through hydrogen bonding.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RET) occurred from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s (ICT), the binding of RH to Er3+ ion induced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FE) of the Er3+ ion. This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pharmacokinetic detection of RH. The main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compared with previously reported ones are its simplicity and lower cost.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0.
细菌感染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抗生素的滥用又加快了细菌耐药性的进程。抗菌肽因其广谱抗菌活性、快速杀菌作用、低毒性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抗菌肽的天然结构也预示了其应用存在一些限制,如易降解、不稳定、低渗透和高成本等。如何改良抗菌肽仍是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从抗菌肽的来源和结构特征出发,分析了与抗菌相关的空间结构及其所对应的抗菌机制,总结了现有抗菌肽的改良策略,为寻求新型改良方案奠定基础。希望为今后抗菌肽的改造与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