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生态地理区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程叶青  张平宇 《生态学报》2006,26(10):3424-3433
生态地理区划是国内外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学者对生态地理区划概念、原则和指标体系和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并就全球、国家和区域尺度的生态地域系统进行划分.其研究经历了从单生态因子分异的规律性认识、生态系统聚合、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一部分的单要素划分到层次约束、相互包容与不包容的等级斑块思维的整体性功能、过程和结构性划分的发展路线.我国生态地理区划在借鉴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发展较为迅速,并在区划的原则、方法、理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就全国或地区的生态地理综合区划及要素区划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不完善.中国未来生态地理区划应重点展开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严密的区划体系和理论体系,更加关注人文要素在区划中的重要影响,注重新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并加强对典型生态地域系统区划研究.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CRISPR/Cas9技术是利用RNA靶向引导Cas9核酸酶对基因组中的目标基因进行编辑的生物技术。近年来,该技术的多种新型基因编辑器更新迅猛,编辑效果愈加精细和高效,在作物定向分子设计育种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该文对CRISPR/Cas9及其相关编辑器的技术原理、编辑效果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并探讨了该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和发展前景,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对近年来国内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采集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和概括。对VOCs几种主要的采样方法包括顶空收集法、液液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吸附剂收集法、吹扫捕集法、画相微萃取等技术进行了阐述和比较,提出应根据实验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旨在为应用VOCs的采集方法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4.
土壤有机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土壤有机磷在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土壤有机磷,对深入了解土壤-植物系统中磷的营养循环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已有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从土壤有机磷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土壤有机磷的形态和测定方法、土壤有机磷的分组和施肥的影响、土壤有机磷的矿化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有机磷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目前在土壤有机磷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5.
刘彬  吴福忠  张健  杨万勤 《生态学报》2008,28(12):5892-5898
作为典型的生态过渡区,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不仅是藏羌居民生活的重要区域,而且在抑制干旱河谷上延和延伸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脆弱生态系统极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灾害的损害,使其成为“5.12”汶川大地震中受损程度较高、灾后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点区域之一。基于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受汶川大地震破坏的特点以及该区的生态重要性和本身的脆弱性,损毁生态系统的快速评估与生态重建规划、生产与生态双赢共建关键技术、震后残存植被保育、水源涵养地植被保护与恢复、震毁植被恢复与重建、耕地生产恢复与重建、边坡综合治理、低效薪炭林改良以及居民聚居点风景林营造等被认为是震后生态恢复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震毁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过程监测与评估、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机制及生态学过程、震后生态系统对变化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等可能是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6.
草坪地下害虫蛴螬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蛴螬是草坪上最重要的一类地下害虫 ,对草坪的危害极大。文章综述了应用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细菌、昆虫病原真菌、原生动物、昆虫病毒和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等生防因子防治草坪害虫蛴螬的研究进展 ,并对未来草坪害虫蛴螬防治的研究发展方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7.
88.
毕赤酵母蛋白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合适的蛋白表达系统是外源基因能否成功表达的关键.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蛋白表达系统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真核表达系统,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该系统所具有的诸多优势使其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越来越广泛,已经成功表达了多种蛋白质.简要综述其特点、表达宿主菌、表达载体以及其元件、外源蛋白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9.
植物他感作用及其在农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周志红 《生态科学》1995,(2):129-133
全面而深刻地研究植物生化他感作用,不但有助于正确认识群落的结构,功能,演替和分类,而且对于营林造林,灌丛利用,杂草防除,园林植物,选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植物生化作用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0.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处于此状态的细菌不但丧失了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能力,而且具有与原菌相似的致病性,成为可以逃避检测的"隐性"传染源,对周围的环境及人类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作为公认的未可培养微生物,它一直是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微生物生态学以及公共卫生检验检疫方面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为开发环境中的未可培养微生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机遇.其中遗传指纹图谱技术、宏基因组技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同时,随着各种细菌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实验室模型已日臻成熟,这为开发和利用未可培养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