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4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1763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犬肠埃希菌为指示菌株,研究了微波加热对其存活量的影响,找到了微波杀菌所达到的最佳巴氏条件,并研究了微波对其生化特性的影响,证明了微波的非热效应是主要效应。  相似文献   
992.
为探索硫醇乙酰基转移酶(mycothiol acetyltransferase,MshD)在结核分枝杆菌中的生物学特性,本实验利用噬菌体为载体的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结核分枝杆菌mshD基因敲除株、mshD基因回补株,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对所构建的菌株进行验证。分别收集H37Ra野生株、mshD基因敲除株、mshD基因回补株对数生长期菌液各5 mL, 离心收集菌体并培养,以观察菌落形态、生物膜形成及生长曲线测定;用5 mmol/L H2O2、0.05% SDS,50 ℃热激及低氧条件下分别处理基因敲出菌株和野生菌株,将菌液进行10倍梯度稀释,培养4~6周后检测抗胁迫能力并计算存活率。结果显示, 与野生株H37Ra相比,mshD基因敲除株菌落褶皱减少且菌落偏小,生长趋势较为缓慢;生物膜形成所需时间增长且褶皱明显减少;抗逆能力下降,存活率略低于野生株和回补株。揭示了mshD基因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用已建立的新型染色体步移技术同尾酶反向PCR和快速分离目的基因cDNA 5′未知序列方法从陆地棉品种Y18中分离到腺苷酸核糖基化作用因子1(arf1)的全长cDNA、DNA和启动子序列。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4360bp,具有6个内含子和7个外显子,在第一个内含子处存在替换剪接现象,使该基因在棉花中分别形成1026、1103和1544bp的3种mRNA。该基因编码181个氨基酸,转录起始位点上游具有转录起始子、TATA盒、CAAT盒、GC盒、多个正向重复序列和反向重复序列,在转录起始位点下游具有富含AT序列和回文结构等启动子特征序列。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棉花基因组中有两个拷贝。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棉花的蕾、花、纤维和铃壳等生殖器官中呈优势表达。  相似文献   
994.
孔雀河下游断流河道的环境特征及物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孔雀河下游断流河道的环境因子和植被样地数据,采用聚类与CCA排序法,分析了生境的退化特征以及物种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断流河道退化生境分为绿洲-荒漠过渡类型、轻度荒漠化类型和盐土荒漠化类型。绿洲-荒漠过渡类型地下水位低、盐分含量相对较低,植被盖度相对较高,土壤维持着原砂质壤土,为潜在退化型;轻度荒漠化类型地下水位、土壤质地与含盐量与前者基本相同,土壤未明显退化,但植被盖度低于10%,植物种类与个体数目都较低,属于轻度退化型;盐土荒漠化类型地下水位高、盐分含量高,土壤机械组成中砂粒比重较大、无建群种幸存,属于重度退化型。2)绿洲-荒漠过渡类型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联结,正负联结比小于1,生态系统表现为建群种维系物种关系的不稳定状态;轻度荒漠化类型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负联结,正负联结比小于1,表现出生态系统进入退化演替的阶段;盐土荒漠化类型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联结,正负联结比大于1,表现出重度退化群落的种间平衡状态,物种间以达到稳定共存,其中,真盐生植物对这种平衡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3)CCA排序表明,绿洲-荒漠过渡类型形成以胡杨为中心的种间正联结,幸存于盐分适中、水分养分相对较高的生境;轻度荒漠化类型,形成以多枝柽柳与刚毛柽柳相互依存的不显著负联结,幸存于土壤养分、水分相对较低的生境;盐土荒漠化类型形成以盐爪爪、盐节木、盐穗木等真盐生植物维系的显著正联结,幸存于土壤贫瘠、地下水位浅、盐分含量高、沙化严重的生境。  相似文献   
995.
泉州的常绿阔叶林包括南亚热带雨林和南亚热带山地照叶林。通过对这两种植被类型的区分成分、生活型、叶的性质以及群落的结构与分布的分析,说明海拔450m以下具有较明显的以厚壳桂、红楠等为优势种的南亚热带雨林的特征和景观;海拔450~900m主要以米槠等拷类为优势种的群落,但仍有南亚热带雨林的某些特征;海拔900~1400m以甜槠为主要建群种的群落,属于中亚热带照叶林的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996.
测量了林下与全光下地枫皮的叶片形态和光合-光响应曲线,探讨光强对地枫皮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与全光下地枫皮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光强的响应趋势均基本一致,但全光下的Pn、Gs和Tr值较高,林下WUE值较高。全光下地枫皮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极显著高于林下,但弱光下的量子效率无显著差异;林下地枫皮的叶长、叶宽、干物质重、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叶片形态参数均极显著大于全光。推断地枫皮为耐阴性较弱的阳生植物,其光合能力和光饱和点较低,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反应;全光下地枫皮叶片狭小降低了吸光面积,有利于避免过高光强对叶光合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997.
胡杨、灰叶胡杨果实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杨、灰叶胡杨种间比较,果穗、种子在树冠上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树冠上层最多,中层居中,下层最少,树冠南北侧相比较,南侧果穗量多于北侧.单果种子量在树冠各层次上差异不显著.胡杨单果重是灰叶胡杨的2.68倍,千粒重是灰叶胡杨的1.33倍,单果种子量是灰叶胡杨的2.14倍,单株种子量是灰叶胡杨的1.28倍,而单株果实量灰叶胡杨是胡杨的1.59倍.同一个种不同居群间比较,胡杨、灰叶胡杨均是单株果穗数和果穗果实数各居群间都存在差异,胡杨各居群间单果重、单果种子量差异不显著,而灰叶胡杨各居群间单果重及单果种子量差异极显著.表明胡杨在物质和能量上对后代的投资能力强于灰叶胡杨,生殖策略是通过较高的单果种子量来保证一定数量的单株种子量;而灰叶胡杨单果种子量较低,却是通过较高的单株果量来保证单株种子量,并且较小的种子占据空间生态位的潜能较胡杨占优势.  相似文献   
998.
肽转运载体的分子特征及其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an F  Le GW  Shi YH 《生理科学进展》2003,34(3):222-226
动物体内的肽转运载体目前发现的至少有五种,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是:PepT1和PepT2。PepT1和PepT2都是依质子的寡肽转运载体(POT)家族的成员。PepT1是低亲和力/高容量的肽载体,PepT2高亲和力/低容量的肽载体。PepT1主要在消化道中表达,在肾脏中也有微弱的表达;PepT2主要在肾脏中表达。这些肽载体的分子结构特征主要有:(1)有12个假想的穿膜区,在9区和10区之间有一大的胞外环,且所有穿膜区内的序列都高度保守,胞外环上的序列保守的很少;(2)被编码的蛋白上有多个N-糖基化和蛋白激酶的识别位点,它们可能参与肽转运的调控;(3)PepT1上的His-57和PepT2上的His-87是最关键的组氨酸残基,它们可能是转运蛋白发挥吸收功能时最关键的结合位点;(4)不同动物肽转运蛋白的氨基酸范围在707到729之间,且不同动物相同器官肽转运载体的同源性高(大约80%),同种动物不同器官肽转运载体的同源性低(大约50%)。了解肽载体的分子特征和组织分布,可以更好地理解肽吸收的分子机制并有利于肽类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999.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的纯化方法和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Streptoverticillium mobaTaense发酵生产的转谷氨酰胺酶经过除茵体、超滤浓缩、乙醇沉淀、干燥后得到粗酶产品,其活力回收率约70%。又经Superdex-75凝胶过滤和Source 30S阳离子交换两步纯化后得到纯酶,最终酶活力收率约37%。酶最适温度为50℃,在40℃以下稳定性良好;最适pH为6.0,pH4.0~8.0时比较稳定。离子强度对酶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00.
钟形斑褶菇的生理特性和子实体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钟形褶菇的苗种分离、菌丝体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钟形斑褶菇菌丝具有明显的锁状联合。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是10~40℃,最适为20~25℃;适宜的pH范围是4.5~13,最适为6~8.5;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为45%~75%,最适为65%~70%;最佳的C源是:淀粉、蔗糖、纤维素;酵母粉、干酪素、硫酸铵、硝酸铵为最佳氮源。麦芽、麸皮、松针、干平菇、小麦、牛粪等天然材料的热水提取物对菌丝生长有利。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为 20~35℃,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应为24~30℃,正常的出菇季节为4~9月;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为70%~85%;子实体具有向光性、负向地性。栽培出菇的培养料为牛粪粉、草粉、麸皮及食用菌栽培的废料。瓶、袋栽均可,干物质生物学效率2%~5%。新鲜木屑、棉籽壳不适宜菌丝生长和出菇。说明该菌是草腐生菌物。子实体可直接在培养料上形成,出菇不需要覆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