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1.
防己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防己科29尾50种3变种的叶表皮形态。结果表明:(1)该科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为平直和波状缘;首次发现一些属的表皮细胞排列成玫瑰花环式样;在Stephania等属发现其下表皮细胞中央有乳突。(2)气孔器为无规则型、环列型、十字型、辐射型和不等细胞型,几科均出现在下表皮,在表皮上的分布有散生和岛状聚集两种式样。(3)在五族中,Pachygoneae族和天仙藤族的上、下表皮细胞多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气孔器多为十字型和辐射型;而另外三族的上、下表皮细胞多为无规则形,垂周壁波状,气孔器则以无规则型为主,这些相关性状对于科下族的划分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一些属的系统学关系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512.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特性与环境意义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土壤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多介质多界面体系,尽管关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 研究还不完善,但现有的研究表明,它是这一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化学组成之一。由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在C、N、P和S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成土过程、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土壤有南分解和转化过程以及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已成为土壤科学、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提取方法、来源、组成、含量和影响因素、生物有效性及环境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论述,同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13.
安徽羽叶报春与毛茛叶报春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新资源评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RAPD方法对分布于安徽的珍稀濒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 Schltr.)和毛茛叶报春(P.cicutariifolia Pax)的10个居群进行了DNA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50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条能扩增出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DNA片段的引物,共扩增出8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67条,占总数的78.8%。安徽羽叶报春与毛茛叶报春的多态位点分别达到71.6%与66.7%,因而推测主要致濒因素可能不是通常认为的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J法对遗传距离构建的树状图进行聚类分析,从分子角度证明了安徽羽叶报春与毛茛叶报春是2个自然的物种,同时也说明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与生境多样性的密切相关性。由于这2个物种具有地处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优势和花朵多、花期长、花姿优美等观赏性特点以及遗传优势,如加以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作为观赏花卉新资源。  相似文献   
514.
山矾科中原氏山矾复合体的叶形态特征及分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在形态学观察以及统计学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山矾科中原氏山矾复合体的叶片形态学结构。结果表明:叶片质地在整个复合体中可分为革质、纸质2种类型,叶片大小变异幅度较大,除中原氏山矾(Symplocos kawakamii)、棱角山矾(S.tetragona)、蒙自山矾(S.henryi)均与其他种差异显著外,其余种均属于连续过度,叶片分形可以初步区分该复合体植物。该研究结果为中原氏山矾复合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对复合体的分类处理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515.
曾妮  张建茹  常朝阳 《广西植物》2017,37(2):169-185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30种中国蔷薇属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叶表皮细胞一般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平直、平直弓状、波状、浅波状和深波状式样;该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大小种间差异较大,总体来看上表皮几乎全为多边形细胞,且上表皮细胞比下表皮细胞略大;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大部分细胞的平周壁下陷,仅部分细胞的平周壁突起;叶表皮角质层纹饰多样、即使同一个种的上下表皮细胞角质层纹饰微形态特征也有差异;大多植物叶片表面具柔毛,均为单毛,有长柔毛和短柔毛,大部分种类的柔毛基部无特化,其基部由普通的表皮细胞围绕着,少部分种类的柔毛基部由几个特化的辐射状细胞围绕着,少数植物无毛;有些植物叶表面或叶脉上还分布有腺毛;除了单叶蔷薇亚属的小蘗叶蔷薇1个种的上下表皮均分布有气孔器外,其余蔷薇亚属的29种植物的气孔器均分布在下表皮,形状为椭圆形、宽椭圆形和长椭圆形三种,气孔器类型有无规则型、不规则四细胞型、对位四细胞型、环列型和辐射型;气孔器外拱盖内缘近平滑或呈深浅不同的波状、气孔器外拱盖纹饰光滑或粗糙,大多植物气孔器的保卫细胞两级T型加厚;另外,只有小蘗叶蔷薇的气孔器具双层外拱盖且仅上表皮被毛等特征也说明了其在演化上的特殊地位,蔷薇属植物叶表皮的这些微形态特征,在属内各组间无明确的规律性,但可为探讨该属种间的分类学及亲缘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16.
The study of 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 (TSD) in vertebrates has attracted major scientific interest. Recently, concerns for species with TSD in a warming world have increased because imbalanced sex ratios could potentially threaten population viability. In contrast,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direct effects of increased temperatures on successful embryonic development. Using 6603 days of sand temperature data recorded across 6 years at a globally important loggerhead sea turtle rookery—the Cape Verde Islands—we show the effects of warming incubation temperatures on the survival of hatchlings in nests. Incorporating published data (n = 110 data points for three species across 12 sites globally), we show the generality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hatchling mortality and incubation temperature and hence the broad applicability of our findings to sea turtles in general. We use a mechanistic approach supplemented by empirical data to consider the linked effects of warming temperatures on hatchling output and on sex ratios for these species that exhibit TSD. Our results show that higher temperatures increase the natural growth rate of the population as more females are produced. As a result, we project that numbers of nests at this globally important site will increase by approximately 30% by the year 2100. However, as incubation temperatures near lethal levels, the natural growth rate of the population decreases and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this turtle population is threatened. Our results highlight concerns for species with TSD in a warming world and underline the need for research to extend from a focus on 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 to a focus on temperature‐linked hatchling mortalities.  相似文献   
517.
目的:探讨易洛魁家族同源盒基因IRX1(Iroquois homeobox gene)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 位胶质瘤 患者的胶质瘤组织和癌旁/ 正常组织各1 例,收集54 例胶质瘤组织(WHO I级5例,II 级16 例,III 级14 例,IV 级19 例),采用 PCR方法检测IRX1基因在胶质瘤细胞(U87、U373、LN229 和T98G)中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4 组同一患者来源的胶质瘤组 织中IRX1 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IRX1 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特征。结果:PCR 结果表明以正常脑组织为对 照,IRX1 基因在多种胶质瘤细胞中均有表达(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IRX1 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 织或正常组织(P<0.05);IHC结果显示IRX1蛋白在良性胶质瘤组织中主要定位于胞浆,而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定位于细胞核, 且其表达量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恶性程度越高,其在细胞核中的表达量越高(P<0.05)。结论:IRX1可能参与调控恶性胶质 瘤的发生发展过程,IRX1 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暗示了IRX1 可作为判断胶质瘤预后以及肿瘤靶向分子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518.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的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因子(CD10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组织标本320例和同期正常宫颈组织标本100例,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PTEN、VEGF和CD105,分析各指标在宫颈癌、正常宫颈组织及不同类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Sperman分析三者相关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VEGF阳性率、CD105-MVD高于正常宫颈组织,而PTEN阳性率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FIGO分期Ⅰ~Ⅱ期的VEGF阳性率、CD105-MVD低于Ⅲ~Ⅳ期,而PTEN阳性率高于Ⅲ~Ⅳ期;宫颈癌组织伴有淋巴结转移的VEGF阳性率、CD105-MVD高于无转移,而PTEN阳性率低于无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rman相关性显示VEGF与PTEN,CD105-MVD与PTEN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s=-0.564,-0.893,P0.05),VEGF与CD105-MVD呈现正相关关系(rs=0.825,P0.05)。结论:PTEN在宫颈癌组织表达降低,CD105和VEGF升高,三个指标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19.
测定物种丰富度呈梯度变化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不同次生演替阶段小区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总磷流失及影响这些过程的植物群落郁闭度、个体密度、胸高断面积、植物叶吸附水,分析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稳定性及直接影响土壤保持功能的群落结构、树冠截留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降雨、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类型等水土保持影响因子相同条件下,随着各小区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地表产流次数不断下降;在3个降雨季节,物种多样性最低的小区产生地表径流77次,而物种多样性最高小区产生地表径流才9次;系列小区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总磷流失随着物种多样性增加呈幂指数下降;物种多样性最低的小区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总磷流失分别为960.20 m3·hm-2·a-1,11.4 t·hm-2·a-1,127.69 kg·hm-2·a-1,而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小区为75.55 m3·hm-2·a-1、0.28 t·hm-2·a-1、4.71 kg·hm-2·a-1,分别相差12、50和25倍;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总磷流失变异系数也呈幂指数下降,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小区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总磷流失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7.93、187.94和 59.2,而物种多样性最低的小区变异系数高达287.6、534.21、315.47,分别相差4、3和5倍。物种多样性与影响土壤保持功能的群落郁闭度、密度和胸高断面积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叶吸附水量差异显著,吸附水量最高的演替阶段是次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为12.28 t·hm-2·a-1, 最低是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 为4.15 t·hm-2·a-1。“植物多样性-土壤保持功能相关群落结构因子及树冠截留效应-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耦合关系表明了植物多样性通过植物群落结构削弱了降雨动能,减少了地表径流,减轻了土壤及营养元素的流失,以间接方式调控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维持系统营养的持续性,在不同尺度上实现生态系统生产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促进了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稳定性。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土壤保持过程的研究可能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的好方法。用植物叶吸附水测定可评价群落树冠截留效应。由于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间存在相关关系,基于植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作用模式,可增进对生命系统和地球系统界面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了解。  相似文献   
520.
Enzyme function less conserved than anticipated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The level of sequence similarity that implies similarity in protein structure is well established. Recently, many groups proposed thresholds for similarity in sequence implying similarity in enzymatic function. All previous results suggest the strong conservation of enzymatic function above levels of 50% pairwise sequence identity. Here, I argue that all groups substantially overestimated the conservation of enzyme function because their data sets were either too biased, or too small. An unbiased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less than 30% of the pair fragments above 50% sequence identity have entirely identical EC numbers. Another surprising finding was that even BLAST E-values below 10(-50) did not suffice to automatically transfer enzyme function without errors. As expected, most misclassifications originated from similarities in relatively short regions and/or from transferring annotations for different domains. Both problems cannot be corrected easily by adjusting the thresholds for automatic transfer of genome annotations. A score relating sequence identity to alignment length (distance from HSSP-threshold) outperformed statistical BLAST scores for high sequence similarity. In particular, the distance score allowed error-free transfer of enzyme function for the 10% most similar enzyme pairs. The results illustrated how difficult it is to assess the conservation of protein function and to guarantee error-free genome annotations, in general: sets with millions of pair comparisons might not suffice to arrive a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In practice, the revised detailed estimates for the sequence conservation of enzyme function may provide important benchmarks for everyday sequence analysis and for more cautious automatic genome anno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