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7篇 |
免费 | 210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23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111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117篇 |
2007年 | 113篇 |
2006年 | 113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82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7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侵染新疆甜菜的两种病毒分离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甜菜的根部和叶片分离到两个球状病毒分离物。从病毒形态、生物学及物化性质等研究结果证明这两个分离物实是一种病毒。病毒粒体力20面体,直径约28nm,回接到甜菜上产生环斑和沿脉线纹最后形成坏死斑。此外还侵染苋色藜,昆诺阿黎,番杏,菠菜等,引起局部坏死斑。在普通烟,心叶烟,菜豆,黄瓜,蕃茄上无症状侵染,病毒致死温度为70℃,10分钟。体外存括期13天以上,冻干病叶7年后仍有侵染力。通过PEG沉淀、差速离心、琼脂糖柱层析及蔗糖梯度离心,可得到较高浓度的纯化病毒,病毒的紫外吸收最低值在245nm,最高值在260nm。经SDS-PAGE测定,病毒外壳蛋白的分子量为2.7×10 ̄4道尔顿,病毒基因组核酸为三个组份,分子量分别为3.08kb,1.28kb和0.85kb。在琼脂双扩散实验中,能与番茄黑环病毒(TBRV)抗血清产生较弱的沉淀线,与黄瓜花叶病毒(CWV)、烟草环斑病毒(TRSV)、烟草坏死病毒(TNV)、香石竹环斑病毒(CaRSV)的抗血清不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62.
凝溶胶蛋白(gelsolin,GSN)是Gelsolin/Villin超家族的核心成员,是一种多功能的钙依赖性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细胞中Ca^2+和PIP2等多因素的调控下,对细胞凋亡、吞噬功能、肌动蛋白微丝切割、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凝溶胶蛋白还被频繁用于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但其在调控细胞凋亡、炎症等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机制还存在些许争议。本研究综述了凝溶胶蛋白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以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旨在了解凝溶胶蛋白在生物医学及动物科学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凝溶胶蛋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3.
单纯形加速法拟合生态学中的非线性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Logistic模型,Taylor幂法则模型,Holling功能反应模型,以及种群内禀增长力Rm等模型的拟合和参数估计为例,探讨单纯形加速法在生态模型优化拟合和参数估计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单纯形加速法拟合生态学中的非线性模型不仅适用广泛,而且拟合过程是直接求原来非线性模型的最优拟合,因而优于生态学中通常使用的将原模型“线性化后再拟合”的方法,而与其它一些最优化方法,如:麦夸方法、枚举选优法等比较,由于单纯形法不需计算目标函数的偏导数,因而计算不受目标函数及其偏导函数复杂程度的限制,而且对于各种模型其求优计算过程十分相似,可以编制统一的计算程序.本研究所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于本文未提到的其它一些模型也是完全适用的,在应用时仅需修改定义目标函数的自定义函数语句即可.研究也发现,在求优过程中,只要搜索系数选择适当和实际数据合理,是可以保证寻优成功的. 相似文献
64.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耐热海洋真菌,以1株近江牡蛎共附生耐热真菌C051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系统鉴定、生理学特性及抗菌活性研究。采用形态学鉴定并结合18S rR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C051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3种培养基比较,适合基础培养基为PDA;生长温度范围为15~50℃,最适生长温度45℃,具有明显的耐热真菌特性;生长pH范围3~9,最适生长pH 6;生长盐浓度0%~16%,最适生长盐浓度3.5%,具兼性海洋真菌的特点。其发酵产物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s 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交替假单胞菌属SL-1(Pseudoalteromonas sp.)、金黄杆菌属SL-4(Chryseobacterium sp.)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最大抑菌圈直径达22.15 mm,为耐热海洋真菌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评价5种不同脱毒方法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的脱毒效果,筛选出脱毒率高和脱毒后金针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漆酶活力等性状改善明显的脱毒方法。【方法】以栽培金针菇菌株F-4889为研究材料,从菌丝体中提取大小约2.0 kb的病毒dsRNA,经RT-PCR鉴定该病毒为金针菇褐化病毒(FvBV)。采用菌丝尖端分离、原基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单核化、有性生殖和核迁移5种脱毒方法对金针菇菌株进行脱毒处理,利用dsRNA技术和RT-PCR检测脱毒效果。【结果】菌丝尖端分离脱毒后得到1株脱毒菌株;原基组织分离法未能脱毒;原生质体单核化脱毒法得到3株脱毒单核菌株和2株原单杂交脱毒菌株;有性生殖脱毒法获得脱毒孢子单核菌株23株和单孢杂交脱毒菌株8株;核迁移脱毒后得到5株核迁移脱毒菌株。脱毒率依次为25.0%、0、7.5%、57.5%和100%。脱毒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漆酶活力等均优于出发菌株、菌丝尖端和原基组织分离菌株。【结论】这5种方法中原生质体单核化、有性生殖和核迁移脱毒法脱毒效果较佳,均能有效脱除FvBV,脱毒率高,脱毒后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漆酶活力等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7.
磷酸化是蛋白质翻译后的主要修饰,可分为激酶特异性和非激酶特异性两种类型.以非激酶特异性磷酸化位点Dou数据集为基础,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位置的卡方差表特征χ2-pos,融合伪氨基酸序列进化信息PsePSSM表征序列,构建正负样本均衡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 T, Y独立测试Matthew相关系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及准确率分别达到了(0.59、0.87、79.74%),(0.55、0.85、77.68%)和(0.50、0.81、75.22%),明显优于文献报道结果. χ2-pos、PsePSSM两种特征的融合在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
对用于预测物种地理分布的新技术进行了叙述。这种预测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地理基础资料库(database)、收集被预测物种的地理分布点以及使用生物多样性的附件--Genetic Algorthm for Rule-set Predicion来建立被预测物种的位模型。为了能清楚地理解这一预测过程,以濒危特种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为例进行了叙述。这项新技术是用于生态学 相似文献
69.
70.
Asbjørn T. Binderup Lars Arendt-Nielsen 《Computer methods in biomechan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13,16(6):677-68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and present a new mapping method to describe muscle pain sensitivity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of pressure pain threshold (PPT) over the trapezius muscle. PPT data were recorded from 36 points in 20 healthy males using a standardised grid. Points were clustered using the K-means algorithm with a fixed initialisation procedure. The total number of clusters wa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1) R 2 evaluation of the clustering outcome compared against a desired 95% reduction in variance criterion and (2) the number of empty clusters. A minimum of three clusters were found which fulfilled the criteria. The proposed method enabl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relation between the muscle subdivisions and pressure pain sensitivity within the trapezius. Further, the cluster analysis will enable the study of differences in pain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 between patients and controls and quantify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physical or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