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0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105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51.
温度变化和钾添加对扁秆藨草生长及繁殖的影响 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暖和农业面源污染已被认为是影响湿地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为了预 测和缓解这些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沼泽植物如何响应这些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在欧亚 大陆广泛分布的莎草科球茎植物扁秆藨草(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为研究对象,考察气温变化(恒温: 15、20、25 °C及交替温度:20/10和30/15 °C)和钾添加(0、1、3、9 和18 mmol/L)对其生长和繁殖性状 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的恒温(20、25 °C)比高的交替温度(30/15 °C)更有利于扁秆藨草球茎的形成, 而地上生物量和株高一般在较高温度下(30/15、25 °C)达到最大值。扁秆藨草的繁殖和生长性状均与施钾量 呈驼峰型关系,最适施钾量在1–3 mmol/L K。高恒温效应和最适钾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繁殖性状的促进作 用最大,但是,较高的温度(30/15和25 °C)和0–9 mmol/L的钾浓度只促进了生长性状的生长。综上所述, 扁秆藨草的种群优势度可能受益于全球变暖和额外的钾添加。  相似文献   
152.
中国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的完整性和原真性评价是国家公园的布局规划、边界范围确定以及功能区划等研究的前提条件。为了评估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状态, 本文基于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指标筛选、专家咨询、指标量化和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构建了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包括5个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标、5个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指标和2个综合评价指标。以浙江省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例, 本文初步评估了其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状态, 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级。按照本研究的评价方法,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结果为52.83%, 评价等级为较差; 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评价结果为87.06%, 评价等级为好。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待关注和提升的指标有保护区域完整性指数(27.00%)和旗舰种适宜生境完整性指数(53.04%)。最后, 本文结合研究区域评价结果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领域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该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评价方法可提供一种评价指标覆盖较全面、数据易获取, 且评价结果易被决策者和管理者理解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153.
本研究依据《县域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调查评估了云南省澜沧县和四川省康定市两县域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分布数量与特征, 分析了传统知识保护与传承状况, 识别了主要受威胁因素和保护空缺, 旨在为我国传统知识保护和民族地区实施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与《名古屋议定书》等国际公约的履行。研究结果如下: 分别调查编目澜沧县、康定市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145项、98项; 这些传统知识具有明显的地区气候与自然环境特征、生产生活实践特征、传统文化特征和地区社会经济特征; 相关部门在传统知识保护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同时包括习惯法、传统节庆等传统文化和包括祭祀、神山、神林等宗教方式在内的地方社区行动在传统知识保护与传承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创新和做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地方社区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 传统知识保护立法仍不健全、受到威胁、保护意识薄弱及承载传统知识的生物资源减少是制约传统知识保护传承的主要因素。两县域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丰富, 并且地方社区有效参与了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今后应建立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国家制度; 加强宣传教育, 提升保护传承意识; 因地制宜开展传统知识保护; 推动传统知识相关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4.
The outbreak of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continues to constitute an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Seasonality is a long-recognized attribute of many viral infections of humans. Neverthel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spread of infection, particularly for person-to-pers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VID-19 in 188 countries with reported COVID-19 cases as of April 13, 2020. Here we show that COVID-19 growth rates peaked in temperate zone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during the outbreak period, while they were lower in tropical zon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VID-19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resistant to the potentially confounding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sea level, and population. To prove the effect of those factors,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of COVID-19 in Italy, Spain, and China was undertaken. A fuzzy logic system was designed to predict the effects of that variables on the rate of viral spread of COVID-19.  相似文献   
155.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花脸香蘑新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利  耿彬彬  吴光宗  田雪梅 《菌物学报》2021,40(12):3096-3108
花脸香蘑作为一种营养丰富、菇型美观的珍稀食用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野生花脸香蘑菌株610双核菌丝片段进行了诱变处理。利用拮抗试验进行了诱变菌株初筛。通过连续传代培养,自然淘汰劣势菌株并获得诱变效应稳定的48个菌株。综合平板培养和基于ISSR和SSR联合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结果,筛选出7个诱变菌株与出发菌株共同进行出菇比较试验。出菇试验及子实体蛋白和氨基酸营养分析的结果显示:诱变菌株Ls2和Ls3为筛选出的花脸香蘑优质高产新菌株。诱变菌株较出发菌株生物学效率分别提高10.27%和14.75%,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氨基酸评分等指标也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品质提升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6.
矿物元素在畜禽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神经活动、免疫功能、内分泌等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分为钙、磷、钠、镁等常量元素和铁、锰、钴、铜等微量元素。某种矿物元素摄入不足或在体内过量蓄积、矿物元素间比例失调,都将引起严重后果。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饲用矿物元素用量迅速增加,但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在满足畜禽营养需要量的前提下,合理地使用矿物元素剂型及剂量,实现降低矿物元素经畜禽粪污向环境中的排放量,不仅利于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降低畜禽粪污中的重金属含量,为种植业提供优良的有机肥来源,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以畜禽体内含量最高的常量元素钙磷和微量元素为切入点,介绍了饲用矿物元素的应用现状、畜禽矿物元素基础需要量及合适的添加范围,着重综述了新型饲用微量元素的开发与应用进展,并探讨了矿物元素动态饲喂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以期为合理利用矿物元素资源及进一步解决全球生态农业研究的畜禽矿物元素导致的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7.
转基因大豆是目前种植最广泛的转基因作物之一,其中具有耐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大豆占比最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一直争议不断,因此,其批准商业化种植前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研究显示,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已经商业化种植了二十多年,迄今为止还没有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目前已经批准的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均进行了严格的毒理学评价、过敏性评价和营养学评价,经过严格评价后上市的转基因大豆可以放心食用。综述了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的主要类型,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对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后续相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8.
功能性黄酒是指在传统黄酒中引入某种功能因子从而使其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的一类黄酒。该文在检索近年来对功能性黄酒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功能性黄酒中功能因子的来源、功能性黄酒的酿造工艺及其功能评价进行了综述,对目前功能性黄酒生产与销售所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旨在为后期功能性黄酒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化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9.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about Evaluation, Educational Policy Reform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Arts Education. A summary of all the articles comprised in the special issue is reported, mainly featured, on the one hand, by a discussion about how the education policy reforms shape a particular approach to evaluation that ends up conforming education and arts education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shows some magnet examples of arts curriculum evaluation combining both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with qualitative strategies pertinent to the nature of arts content and experiences.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how it could be possible to move from the current scope of school arts education most of the authors depi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other way of evaluat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here the experiential process is taken into account. While these signals might be still scarce, for some other authors could be the opportunity to overcome at least partially the current demise of school arts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60.
Feeding behaviour (time of attack on flake fish food) in Lythrypnus dalli was measured under pollution concentrations of 2.1 and 4.01mgl?1 total extractable material produced by a two‐stroke outboard engine. The variance of the times increased in pollution versus control treatments for both concentratio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mean times of the control and 2.1 mgl?1 pollution treatmen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mean times of the control and pollution treatments for two different tests at 4.01 mgl?1.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crease in mean time of food attack and the increase of variance indicates that pollution concentrations lower than LD50 levels change feeding behaviour, and thus may indirectly effect the survival of the org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