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01.
刘欣  周卫为 《蛇志》2021,(1):113-114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在眼科学教学过程中,提倡把"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知识进行有机融合,鼓励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成为有灵魂、有温度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02.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学生覆盖面广,实用性强。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同时也能提升教学效果。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不仅应该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同时还要注重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本文详细列举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的一些案例,借此对医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从而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03.
史鹏  冉珑  李素俭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8):2603-2609
在微生物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有助于提升相关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是当前高校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也是思政教育"全过程、常态化"的重要体现。案例教学法是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主要以微生物学科发展中的一些著名学者及其事迹为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案例的思想内涵,以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该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设计不够充分、时效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为案例的问题导向式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该设计基于当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诸多先进人物和事迹,以及暴露出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通过将这些案例与微生物学专业知识,以及微生物学科发展历史上的经典人物事迹进行有机整合和提炼,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这些案例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重大事件,因此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引发学生的共鸣。使用这些案例是对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经典教学案例的有益补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主动思考各案例所蕴含的思想道德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信念,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三观",最终实现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寓思想教育于科学知识学习"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4.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史记载了科学知识从产生到持续发展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能够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本文从科学史丰富的育人价值中选择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兴趣和科学伦理4个方面的素材;依托"基因工程"课程内容,对有关诺贝尔奖的科学史进行梳理;然后,以4个方面的素材为育人载体,深挖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帮助学生达成课程思政目标;最后,综合运用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借此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以期为生物学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运用教学创新方法、创新方式,助力课程思政工作创新。我们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通过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大班授课小班辅导,注重过程考核,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创新实践紧密结合,以及挖掘典型教育案例、代表性人物励志故事、我国科技创新的事例等,将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6.
“发酵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海龙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4):1394-1401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我们在"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中,通过提升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探索在课程绪论、课程知识点、历史故事、社会热点、实验实训中融入思政元素,力求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7.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志宏  明玥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4):1373-1379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近年来被广泛推崇。其核心在于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倡一种"隐形教育"。本文从课程思政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思政教育融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思政元素的挖掘途径。通过将教材知识点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巩固知识、加强思政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现民族文化自信。食品微生物学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该课程的实践成效,探索该课程思政教育的专业知识切入点,并为后续食品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途径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高校专业基础课程“微生物学”思政案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充分挖掘微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设计理念和具体案例进行介绍,构建以微生物学知识为主体,以发展历史、名人故事、励志典故、日常生活等为素材,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融合,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思维,端正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创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9.
陈曦  梁松斌 《生态学报》2023,43(20):8268-8278
随着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范式转向,重新审视生态系统服务级联框架这一研究工具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引入共同生产理论视角,运用归纳演绎法、逻辑推演法和比较分析法,提出生态系统服务级联框架重构思路。研究认为:(1)人的主体性关照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范式转向的重要特征,级联框架中人类活动反向作用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性级联关系缺失;(2)公众参与是级联框架不可或缺的因素,学术界对此的认知在不断深化,但缺乏系统理论指导,需要深度公众参与理论支撑;(3)共同生产理论是对传统公众参与的超越,为重构级联框架的问题求解提供了"利益相关者-生产场域-生产周期"三重关联性要素;(4)重构的级联框架蕴含"生态系统服务流-人类活动流"双向耦合关系,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0.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nsiders the spatial and social dynamics of the Akwen Xerente population and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relying on both demographic and anthropological information. This population is characterised by a complex combination of distinct processes which at the same time maintain the ethnic identity and redistribute individuals among villages. Individuals moves in different villages following a rule of uxorilocal residence and as the result of the formation of new villages after conflicts between political factions, whereas the social belonging of the individual is organised by exogamous moieties and patrilineal clans. This work shows that thes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the organisation of the Xerente society can only be understood when considering together a group of villages: in this case, the village is not a functional un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